APP下载

在现代化思想体系中建构现代中国人形象
——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想体系——以柏杨其人其文为考察中心》

2014-03-21张清华

东岳论丛 2014年6期
关键词:柏杨另类现代性

张清华

在现代化思想体系中建构现代中国人形象
——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想体系——以柏杨其人其文为考察中心》

张清华

对台湾作家柏杨的研究,以60年代日本学者渡边英雄的《柏杨学》为开端,直至今日长盛不衰。以柏杨传记为例来说,就有雷锐1996年版的《柏杨评传》、古继堂1999年版的《柏杨传》和韩斌2002年版的《柏杨传》三部专著。但是如何梳理、概括,并准确定位、评述柏杨的思想文化体系,在此前的柏杨研究中却未尽人意。张清芳《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想体系——以柏杨其人其文为考察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恰好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自己独到的努力与探索。

早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张清芳利用到台湾的“中央”大学进修学习、研究的机会专门拜访过柏杨夫妇,由此得到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专著正是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吸收了此前大陆、港台和国外柏杨研究的大量成果,以中国文化现代化思想来准确概括定位柏杨独特的文化思想。即以现代性的世俗化思想为贯穿主线,以其全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化层面来综合考察、探讨柏杨作品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思想的现代化特征,以及它在台湾当代文学和文化史上,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成就和贡献。

因此,该专著的目标之一是以柏杨其人其文为具体考察中心,梳理、总结出柏杨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想体系之特征。具体来说,柏杨以现代性世俗化思想体系为宏观指导,力图通过作品构建出一个“现代中国”形象:以建构中国现代市民的自我主体性为中心,以批判、消除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糟粕——“酱缸”文化为手段,通过改造中国人的“窝里斗”、“麻木冷酷”等国民性痼疾,力图建立起拥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人道主义和尊重“自然人性尊严”、充满个人“灵性”等现代品质的民族——国家形象。柏杨对现代市民主体性的建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柏杨最早关注的是中国现代女性市民主体性(包括外部形象和内在心理)的形成和确立,这主要表现在他写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莎罗冷》等中长篇小说和《玉雕集》《堡垒集》等几十部杂文集中;然后是在杂文集《圣人集》和讽刺小说《古国怪遇记》等作品中,对包括男性市民在内的所有现代市民的主体性进行建构;其次是在古体诗歌集《柏杨诗抄》和《异域》等报告文学作品中,把华人世界中为生活压轧的小人物纳入到现代中国人的范畴,并力图在“苦难意识”中建构他们的自我主体性;最后则是在《中国人史纲》《皇后之死》和《柏杨版资治通鉴》等中国史传作品中,以中国人的“现代化”作为背景,来探讨古代封建帝王、后宫嫔妃和儒家知识分子的现代化和主体性建构等问题。

同时,本专著还以小见大、因微知著地梳理总结出了从1949年迁到台湾生活至今的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思想的总体特征。正是由于柏杨思想“体现出中国现代性在文学、文化层面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尤其是代表着从中国内地到台湾地区之后的普通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立场观念”,因此柏杨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另类思想也就具有了一种普遍性意义,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思想的另类理解。

概而言之,本书准确地概括、定位并清晰地表述出柏杨中国文化现代化另类思想体系的具体内涵。正是这个意义上,才突显出该书在当下所体现出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才能够理解柏杨为何被冠名为“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代人文大师”。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柏杨另类现代性
做人,不要做藤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另类四不像”登场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丈夫坐过九年牢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