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施农业的多重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4-03-21李桂荣王婷睿
李桂荣,王婷睿
(大连民族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605)
现代设施农业是指运用现代工业的科技成果,对土地进行保护性利用,通过覆盖增温材料等有效措施,改变冬季低温对农产品生产的不利影响,在零度以下的冬季进行农产品生产,如:利用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房温室等技术在冬季从事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农产品的生产。设施农业包括产前准备、产中服务、产后增值到市场运作,是全方位的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也是系统工程、信息工程和控制工程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产业生产体系。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安全供给水平,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对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设施农业的多重效应
国外发展设施农业的先例和成功经验为中国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荷兰、日本、韩国是较早普及和发展设施农业的国家,这些国家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有效地克服了耕地少,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山东省寿光县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供给基地,也是全国冬季蔬菜生产和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成为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示范基地。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具有四季分明,冬季较长的气候特征,平均无霜期在124-215 天,年平均气温4.8 -10.4 ℃,自然条件下的陆地生产受到低温的制约,进入10 月下旬就无法进行无保护的陆地种植生产,因此,广大农村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冬闲季节,土地闲置,劳动力闲置,农民收入出现季节性的减少,大多数农民只能靠冬藏的大白菜、土豆、萝卜度日,守着土地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劳动力的长时间闲置,还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如赌博、偷窃、打架等行为发生。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多重效应,可以为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等问题提供有效途径[1-3]。
1.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保障农产品常年稳定供给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保障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常年有效供给,特别是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供给是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和健康长寿的重要保障。发展安全高效的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也是保障冬季新鲜蔬菜和水果不间断供给的最有效途径。
2.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自然条件下的陆地生产是春播夏种秋收的生产模式,土地的闲置时间长达5 -6 个月,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而采用冬季大棚保护地生产可使全年土地的利用率达到80 %以上,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以最有效的利用。
3.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载体
春播夏种秋收的生产模式,劳动力不可避免会出现冬季长时间的闲置,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发展冬季大棚保护地生产可以变冬闲为冬忙,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率。
4.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
冬季大棚保护地生产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供给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其价格明显比应季农产品价格高出很多,如春节前后的芸豆每公斤20 -30 元,无公害优质草莓每公斤40 -60 元,可见其增收效应十分明显。以山东省设施栽培为例,实施设施农业后其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 倍以上。同时农民自家的饮食结构也得到了改善。
5.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激发农民学习现代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素质的引导力量
发展冬季大棚保护地生产对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广大农民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因为冬季大棚保护地生产需要对水、肥、土测试,对温度、湿度进行准确地控制,为了生产出安全优质的产品还需要对不利的环境因素进行修复,精确地控制好肥、水、药施用量,这些都需要学习和摸索。当农户开始进行大棚生产的时候,他们就有了学习现代生产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二、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在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农民仍缺乏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通过调研发现,现实中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1.资金不足
设施农业最大特点就是前期需要进行基本生产设施的购建,如建一个100 米×12 米的塑料薄膜大棚,总投资需6 万-8 万元,虽然前期投资用2 -3 年就能收回,但对于农户来说仍然存在资金不足和担心失败可能造成的损失。
2.生产技术运用能力欠佳
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民,大多数不掌握塑料薄膜大棚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领,现实中对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的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民因此而缺乏信心和勇气。
3.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设施农业需要有现代基础设施的配套方能进行生产。如电源、水源、采光、保温、放风、滴灌、防虫、防病等都需具备相应设备和配套的设施。农民对上述设施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都是新生事物,靠农户自己很难完成,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实施,因此农户有畏难情绪。
4.劳动力老化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伴随着城市代进程,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乡进城打工,农业劳动力中50 %的人成为城市人口,留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大多50 岁以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十分明显。老龄化的农业劳动力群体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和运用能力相对较弱。
5.产品销售市场开发不畅
冬季反季节生产的农产品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营运体系作支持,需要有农超对接的营销渠道,有保温运输车和长途运输的物流服务体系。当前这种直接服务于设施农业的服务体系还有待于建立与完善。
三、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
1.实施政府支持的产业政策
针对农民前期投资资金缺乏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应出台支持政策,如补贴政策、低息贷款政策,保险政策。中国近10 年来实施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支持价格政策等对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对冬季反季节农产品生产实施支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荷兰的温室农业在1983 至1992 的发展中,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的农户均可获得温室建设投资50%的政府资助。
2.构建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
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的手段,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普及需要构建农业知识和科技服务体系。包括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科研机构主要是各级农业院所,要发挥科研人员研制和培育优质种苗和无公害栽培的技术优势,为农户提供服务;大专院校主要是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和科研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并积极支持和引导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经营农业产业。各级政府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为农户提供设施配套资金和技术服务,组织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作为检验基层干部能力和政绩的重要指标。只有当农业知识和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时,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普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5]。
3.积极推进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现代设施农业要求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路。集约化生产需要集中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立体式的全天候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的调控体系,以确保农作物的安全高效生产。规模化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条件,实现规模化生产要从扶持专业户入手,以点带面,走互助互利、合资合力、合伙合作的新型农业合作社的道路。专业化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现代设施农业是以保护地为生产单元,每一个大棚自成体系,每一种农作物无论是蔬菜、瓜果,还是花卉各有其生长特性,对生产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农民对技术的掌控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每个大棚种植一种农作物,实现专业化生产将是最好的选择。
4.严把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关和安全关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棚反季节生产要发挥人为可控性较强的特点,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运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用深井中性纯净水和有机液体肥进行滴灌,用物理和生物技术防病防虫,做到无污染、无公害、无激素,形成从大棚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严管、严控,确保大棚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的安全,营造一个让民众放心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1]申茂向,何革华.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建设的思考[J]. 农业工程学报,2000(5):1 -7.
[2]胡普辉,刘延风.浅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J].水土保持研究,2006(4):65 -67.
[3]张英,徐晓红,田子玉.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 ):83 -86.
[4]高翔,齐新丹,李骅.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53 - 3454.
[5]朱德文,陈永生,程三六.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7,3(1):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