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壳名词的语篇意义及其对学术英语写作的启示

2014-03-21龚卓如

关键词:学术论文外壳语篇

姜 晖,龚卓如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外壳名词的语篇意义及其对学术英语写作的启示

姜 晖,龚卓如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外壳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抽象名词,是学术语篇中的核心词汇。分析外壳名词在学术语篇中的功能,其中基本功能主要有概括功能、概念构建功能和联系功能,语用、修辞及篇章功能主要有强调功能、平衡功能和“路标”功能。提出外壳名词对学术英语写作的启示,如培养外壳名词的使用意识,积累丰富的外壳名词,重视立场的表达和掌握外壳名词的表达方式。

外壳名词;语篇;学术英语;写作策略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英语偏重抽象,汉语则偏重具象。[1]英语中的抽象名词一般表示动作、性质、品质、情感等抽象概念。它通常包含行为抽象名词及表语性抽象名词。[2]目前,关于抽象名词的专著并不多,国内外学者大部分集中在对其表达方式、功能、翻译、用法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外壳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抽象名词,在近20年也逐渐受到了广泛重视。由于外壳名词主要被运用于科技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中,许多学者在研究中比较了中英学术写作中外壳名词的使用情况,并找出中国学术论文中的一些不足;[3]也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外壳名词的产生及运用进行剖析,发现语言结构反映着人的认知结构。但是,所有这些论文在EAP写作策略方面均未展开详细的探讨。一篇优秀的英语学术论文不仅需要词汇和语法的准确表达,还要求作者能适当地使用衔接手段,以达到语篇的连贯性,而实现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词汇手段。本文对英语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出外壳名词在学术语篇中的功能,从而展开对EAP写作策略的探讨。

一、 什么是外壳名词

1.外壳名词的含义

1999年,德国著名语法学家Hans-Jorg Schmid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外壳名词”。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抽象名词,被广泛应用于科技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在英语中,这种名词有很多,例如finding、suggestion、approach、case、fact、idea、point、problem等。这些高频使用词的后面或者前面往往跟着表示具体内容的短语或者从句,犹如一个“外壳”,将这些具体内容全部包括。也正因如此,外壳名词的完整意义只能通过上下文的信息确认。[4]14[5][6]36[7]对于这类名词,不同的学者曾使用不用的术语进行表达,例如泛指名词[8]、前指名词[9]123、外壳名词[10][4]15[11-12]、概况性名词[13]和标示名词[5][6]35。

2.外壳名词的特点

外壳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抽象名词,提供了一种有效地组织和压缩复杂信息的方法。因此,相比其他类型的词语,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含义具有多变性,即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同一个词语可能拥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例如:

(1)One thing that might make discourse in one medium differ from discourse in another is the amount of planning that ispossible.

(2)Biber’s analysis makes itpossibleto think about variation among texts in various media as a set of differences,each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t facts about what the media make easy or difficult,likely or unlikely.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possible”均属于外壳名词,虽然字面翻译为“可能性”,但是“可能性”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则要通过前后短语或从句才能确定。由此可看出,这一外壳名词将其前后的语句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整体的连贯统一。

3.外壳名词的分类

由于外壳名词是对其上下文中出现的某一复杂信息的概括,因而,其具体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可变性。本文归纳外壳名词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功能性来判断。也就是说,不能基于其内在属性进行定义,而是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划分。总体来说,外壳名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别:叙实类(如fact、thing、point、reason等);言说类(如news、question、proposal、report等);心理类(如idea、decision、belief等);情态类(如possibility、need、truth等);事件类(如act、trick、measure等);环境类(如situation、area、context等)。

二、 外壳名词在学术语篇中的功能

对于外壳名词功能的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语义功能,认知功能,语用、修辞及篇章功能。由于本文旨在通过外壳名词的一系列功能探讨其在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写作上带来的启示及策略,因而,这里对其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外壳名词的基本功能及其语用、修辞与篇章功能。

1.外壳名词的基本功能

外壳名词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概括功能、概念构建功能以及联系功能。

(1)概括功能。学术语篇的基本特点是语言简洁概括。由于在学术语篇的写作时,很多长而复杂的信息无法在文中线性地重复出现,而外壳名词可以对前述内容或其后的复杂信息块进行总结归纳,因此,这种简洁概括性将复杂概念笼统化,可以避免语句重复,同时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

Texts are best understood as responses to situations,often more automatic,less conscious,and less choice than they may imagine.

In thistradition,discourse analysis is used primarily in the service of description.

例句中,第二段的“tradition”便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它将前面复杂的内容笼统成一个抽象概念,以便展开下文的论述。

(2)概念构建功能。所谓外壳名词的概念构建功能,主要指的是它将复杂的信息块压缩至一个概括性的名词中,并且此名词具有界限分明的特点,能够在文中暂时性将复杂信息简化成一个单一实体,以便下文的叙述及读者的认知。因此,这种构建也算是实现了认知上的“临时概念构建”功能。可以说,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名词具有“包装”和“物化”功能的这种双重错觉。[14]

(3)联系功能。外壳名词常跟在“this、that、such”等指示代词之后,对前文出现的信息具有归纳作用,因此,从语义上与前文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即“这些前指名词归纳总结了前一话题,为接下来的话题确立了框架”[9]123。外壳名词具有这种联系功能也与它的简洁性、概括性以及词义宽泛有关。正如一些指示代词那样,外壳名词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代表一部分复杂内容的符号,通过这些符号使得文章内容达到连贯与统一。

2.语用、修辞及篇章功能

外壳名词除以上基本功能外,在不同方面也发挥着不同作用。针对学术英语写作方面,从语用、修辞及篇章的视角来探讨它在文中发挥的作用。

(1) 强调功能。通过研究,发现外壳名词用作前指的频率远高于用作后指的频率,并且通常情况下“This/These+外壳名词+从句”结构的使用频率非常高。[3]这种结构中的外壳名词在语义上是笼统的,但却具有提示作用,即把读者的注意力聚集在此,而后面的从句内容则是读者应该深入评析的。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给出一个命题,然后引导出后面对命题的具体阐释。这样使用的好处便是能突出命题,使文章的结构脉络更加清晰,便于说理。例如: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hell nouns in research articled written by published authors and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Thesefindingsprovide insights tha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extual cohesion creat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lexico-grammatical features such as shell nouns in academic writing.

例句中的“findings”跟在“These”之后,一方面指代了前文内容,另一方面则强调了作者后文要提及的内容。同时,这种结构通过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that”所引导的从句中,进而阐释出“findings”所带来的具体功效。因此,外壳名词作为行文中的一个提示点,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平衡功能。在英语的习得过程中,初学者经常要注意的是避免句式的头重脚轻,因此有时需用形式主语“It”来引导。而外壳名词同样也有这种功能。例如:

In other research,analysesof how genres function in social life are being used to understand and critique how “typification” works in the repres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deology (linguistic and otherwise),in language sociation,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change,and in communication in institutions.

例句中的“analysis”起到了平衡作用,其后面的一大串内容则是要“分析”的具体内容。若是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将后面较长的信息放在前面做主语,就会显得头重脚轻,也不方便读者抓住句子主干。因此,这种平衡功能不仅将复杂句化简为简单句,还能使表达更符合英语习惯,更加专业、自然。

(3)“路标”功能。“路标”隐喻是由Schmid引入的,指的是外壳名词体现对语篇单位及语篇结构之间界限的标示功能,而不是指句内联系及短距离的照应现象。[15]这一说法是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外壳名词的功能,即放眼于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并非局限在某一单句内部。Schmid还指出了外壳名词作“路标”的两种情况:第一,当外壳名词位于段首时,既可以回指前一段落,又可充当下一段落的出发点;第二,当外壳名词作下指标志时,则表示下文的语篇结构。因此,这种“路标”功能能够使篇章结构更加清晰,同时使上下文的联系更紧密。例如:

Schmid states that the use of semantic features “is not meat to reflect any theoretical commitment” and that the notion of frames is “borrowed” from Talmy...

In spite of these theoreticalmisgivings, the classificatory framework is very robust and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about the individual shell nouns and their groups and families...

示例中第二段开头的“misgivings”指代的正是在上一段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疑虑,因此,它的出现既在语义上呼应了前文,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紧密。同时,它出现在第二段的开头部分,又充当了这一段落的出发点,故其具有很好的“路标”功能。

三、外壳名词对学术英语写作的启示

外壳名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抽象名词,被更多地运用于科技及学术论文的写作。由于它在篇章构建上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英语研究者,很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探讨学术论文的有效写作策略。一方面,针对我国英语研究生的学术写作现状,将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正并提高,逐渐在语言表达、句式结构及篇章总体构建上趋于本族语者的论文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有效的写作策略能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严谨、专业的写作基础,无论在语言表达、论文写作,抑或是认知思维上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培养外壳名词的使用意识

在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中,本族语使用者和非本族语使用者在使用外壳名词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目前,我国核心期刊中的学术论文的语用水平基本接近国外,但问题依然存在。翻阅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结果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外壳名词的使用频率上远远低于本族语者。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外壳名词缺失的情况。例如:

However,in his study,the frequency of deductive patter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sent study,47.5% to 21%,and the frequency of inductive pattern is much lower than its counterpart in this research,15% to 31.6%.Thisis because...

这段话中的“This”充当的已不再是简单的代词功能,而是表示限定的意思。根据篇章内容,可以看出,只有在“This”后面加上一个外壳名词“difference”,篇章的主题才会更加明确,说理更加清晰,读者也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而事实上,对于任何篇章,无论是分析其连贯性、逻辑性,还是探讨其词汇的丰富性或者结构的紧凑性,这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作者的认知及思维。如何选词,如何造句,如何架构都是通过作者对某些影响篇章效果的因素的理解及认知决定。只有自己的思维对其有深刻的意识,才会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揣摩和运用。对于外壳名词,本文已经介绍了它在篇章中的多种功能,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们从心理层面上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

2.积累丰富的外壳名词

或许是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术论文中使用外壳名词的频率较低,并且对于本学科领域上经常使用的外壳名词了解甚少,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只能重复使用自己仅知道的几个外壳名词,从而造成篇章学术性偏低,结构缺乏紧凑性。

为避免论文写作中出现外壳名词使用单一的现象发生,我国英语学习者应多阅读核心期刊中的论文,或者国外优秀期刊中的论文。一方面寻找出中外论文写作中外壳名词使用的差异,另一方面积累各种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外壳名词,这将对增强论文表达的多样性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在此列举出各类情况下可使用的部分外壳名词以供各位英语学习者继续扩充及应用。

叙实类:absurdity、advantage、asset、basis、benefit、breakthrough、burden、coincidence、comfort、consolation、curse、downside、drawback、effect、essence、farce、link、marvel、weakness。

言说类:acceptance、advice、allegation、announcement、assertion、commitment、concession、contention、declaration、defense、grip、hint、notice、report、tip。

心理类:agreement、aim、awareness、belief、desire、doubt、drive、energy、grace、image、pain。

情态类:ability、approach、authority、capacity、challenge、duty、facility、inference、option、permit、occasion。

事件类:achievement、choice、convention、crusade、custom、endeavor、habit、plot、preference、trick、success。

环境类:condition、constraint、context、limitation、point、practice、restriction、spot、stage。

3.重视立场的表达

外壳名词的使用通常表达认知立场和态度立场。[16]认知立场相对来说更中性一些,它表达的是对命题信息性质的评论,经常出现的外壳名词有assumption、proposition、theory等,它们表达的是确定性、真实性及精确性。而态度立场则更多地表达出作者本人对命题所持有的态度及情感,经常出现的词有problem、limitation、improvement等。或许受到中国传统写作的影响,作者不便在行文过程中过多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尤其对于严谨的学术论文,就更应该保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理性对待学术问题,因此,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选择了尽量少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立场。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术论文中不善于对立场的表达,通常情况下,认知立场的使用频率高于态度立场。这可能与国内传统的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的影响有关,或者是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风险较高的陈述研究结果、表达意图、作出决定时用的词汇多是比较中性的。但随着人们对学术论文的认识和看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学术论文主要是用来展示作者的科研成果,作为一种自身认识和思考的结果,它最终是要用于在学术界中探讨与研究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不必刻意持中性态度,或者将自己的思想置身于论文之外。因此,在EAP写作过程中,应增加态度立场的表达。

4.掌握外壳名词的表达方式

外壳名词的种类繁多,但如何将这一系列的外壳名词恰当有效地运用于学术论文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上文中提到外壳名词可以作前指或者后指,但究竟应该将外壳名词放在什么位置上,句式应该如何构成,这些对于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都是至关重要的。

(1)常用句式。通常情况下,凡是用作外壳名词的词语,其所在的句子都符合以下结构:

(a)Determiner+(Premodifier)+Noun+postnominal that-clause/wh-clause to-infinitive

(b)Determiner+(Premodifier)+Noun+be+complementing that-clause/wh-clause/to-infinitive

凡是满足上述两种结构之一的,便可作为外壳名词使用。以上句式很好地将外壳名词的基本特点发挥出来,并且将其命题和命题的具体内容清晰展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2)前置修饰语的四种构式及功能。学术论文中,前置修饰语运用得较为广泛。常用的构式有四种,分别是Th-be-N、Th-N、N-be-cl以及N-cl。这几种构式各有其特点及不足。其中,Th-be-N中的描述潜势最为明显,并且它的前置修饰语具备评价功能;Th-N的前置修饰语则是描述性的形容词和评价性的形容词各占一半;N-be-cl的前置修饰语多为限制性的形容词,例如main、whole、only等;N-cl的前置修饰语大多为描述性形容词,与核心名词的语义结构成分相联系。

四、结 语

本文基于外壳名词在语篇中的重要功能,结合其在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使用现状,探讨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分别是培养外壳名词的使用意识、积累丰富的外壳名词以及重视立场的表达。希望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对于今后外壳名词的研究,以及研究生EAP写作和教学能有一定帮助,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研究生,乃至科研人员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83:23.

[2]梁端俊,蔡翔凤.英语抽象名词译法新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8-112.

[3]娄宝翠.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语篇中外壳名词使用分析[J].外语教学,2013(3):46-53.

[4]SCHMID H.English abstract nouns as conceptual shells:From corpus to cognition[M].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00.

[5]FLOWERDEW J.Signalling nouns in discours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22(4):329-346.

[6]FLOWERDEW J.Register-specificiy of signalling nouns in discourse[M]//MEYER C,LEISTYNA P.Corpus analysis: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use.Amsterdam:Rodopi Publishers,2003.

[7]AKTAS R N,CORTES V.Shell nouns as cohesive devices in published and ESL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8,7(1):3-14.

[8]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o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1.

[9]FRANCIS G.Anaphoric nouns[M].Birmingham:University of Birmingham,1986.

[10]HUNSTON S,FRANCIS G.Pattern grammar[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12.

[11]CHARLES M.“This mystery...”: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use of nouns to construction stance in theses from two contrasting discipline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3,2(4):313-326.

[12]GRAY B,CORTES V.Perception vs. evidence:An analysis of this and these in academic prose [J].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2011,30(1):31-43.

[13]SWALES J,FEAK C.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2:25-28.

[14]VENDLER Z.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17.

[15]张高远,杨晓军.英语抽象名词研究新视角——《作为概念外壳的英语抽象名词:从语料库到认知系统》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467-473.

[16]BIBER D,JOHANSSON S,LEECH G,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Harlow:Pearson Education,1999:972.

2013-12-07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W2013123)

姜 晖(1971-),女,副教授;E-mail:daisyjiang1971@163.com

1671-7041(2014)03-0121-04

H315

A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外壳语篇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外壳层最近邻交换相互作用对Blume-Capel模型相变行为的影响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塑料外壳注射模设计
隔爆外壳水压试验工艺探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