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根解俗
——李霖灿与纳西文化研究

2014-03-21刘薇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永宁东巴纳西

刘薇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31)

寻根解俗
——李霖灿与纳西文化研究

刘薇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031)

抗战时期,李霖灿怀着对纳西民族文化的热爱,依据东巴典籍中所述的纳西民族迁徙路线,跋山涉水探访文化的起源地,对纳西族的语言文字、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婚丧习俗等进行调查,其许多论著堪称纳西文化研究的典范。

抗战时期;田野调查;纳西文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霖灿随母校“国立艺术专科学科”迁到昆明。美丽的玉龙雪山吸引他来到丽江,神奇的东巴文字使他弃画转向纳西民俗文化研究。1941年李霖灿被中国博物院正式聘请为助理研究员,资助他在纳西族地区进行民俗文化调查。历时四年的田野调查,为中国民族民俗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一、寻访纳西民族迁徙之路,解开文化之谜

来到昆明不久的李霖灿,怀揣着为山水画创立雪山宗派的梦想,准备去探访玉龙雪山,当时艺专的校长滕固先生也正有计划对西南边疆民族艺术作一番了解,李霖灿马上认真地写了一份有关纳西族及古宗人的艺术调查计划。滕固先生对李霖灿在学校迁徙时从湖南步行到云南一路写生的壮举早有耳闻,因此计划很快就获得批准,并预支到一笔调查经费,实现了他首次丽江之旅。旅途中,东巴收藏并使用的既是文字,又是图画的纳西象形文字经典,引起李霖灿极大的兴趣,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转向纳西文化研究。

1939年11月李霖灿相约好友李晨岚再次来到丽江,其目的是为了收集纳西族故事和文字,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只作简单的记录,而是想进一步探究纳西族的文化内涵。“时日渐久我便看出收集故事虽然不是一件大事,可也不见得那么简单,只靠舌人通译终不是一个彻底的办法,首先便须自己通悉那几百册象形文字的经典。好在自己在艺术学校学过几年绘画,描写大雪山固然是束手无策,但对付经典上这几个鸟兽虫鱼却还游刃有余,于是就向‘多巴’递了门生贴,像小学生样‘天地玄黄’来认识描画麽些人的千字文。由文组句,看画会意,近一步就想涉猎他们的经典。这一来麻烦可就大了,文字关系语言,经典牵涉宗教,一转再转这场大梦就飘扬到民族学各个部门中去了。先是教育部对此事加以辅助,又加上董作宾李济之几个学术界老前辈的支持,由中央博物院以职位拨予专款,这梦越做越长,越没个了结”〔1〕。由于董作宾等向国立中央博物馆筹备处负责人介绍纳西文化的重要学术价值。1941年中央博物院正式聘请李霖灿为该院的助理研究员,正式委托他从事纳西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李霖灿在向东巴学习纳西语言文字和收集经典时,发现在纳西族的民间信仰中有灵魂不灭的观点,通过祖先崇拜方式达到与祖先灵魂的沟通,当地东巴大都能背诵一套接祖路线地名的方位。李霖灿认为:“这是一条纳西族迁徙的路线,依着地名的次序探寻下去,就能找到纳西族的起源地,追寻纳西族的迁徙路线可以给纳西文化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2〕。1942年他挑选了一本鲁甸大东巴和世俊给束家写的祭祖经典为主要参照本,决定探访纳西祖先的起源地。从丽江县鲁甸坝东北的白罗岔启程,到达无量河边。历时八个月的考察,一路上拜访当地东巴,收集东巴经典,考察纳西象形文字和音节文字的起源、演变等。在纳西族地区四载的拜师寻经,他收获颇丰。“1943年李霖灿经过永宁土司地、盐源、西昌、乐山、宜宾,在11月6日到达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在地四川南溪县的李庄镇,开始对在纳西族地区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3〕。

二、李霖灿对纳西文化研究的贡献

回李庄后,李霖灿在与他一同来到李庄的纳西族青年东巴和才及语言学家张琨的帮助下,全身心投入到对纳西文化的研究中。

(一)编撰字典制定纳西语言系统

1944年6月,李霖灿编撰的《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在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印行,被列为“国立中央博物院专刊乙种之二”。此书共收录2 121个纳西象形文字,共208页,内容包括天文、地理、人文、人体、鸟、兽、植物、用具、饮食、衣饰、武器、建筑数目运作、“若喀”字、“古宗”字、宗教、鬼怪、多巴龙王、神等十八类。收字广泛,包括纳西支系的一些特殊的“土字”和藏语读音的字,书末还附有汉文及国际音标索引,读音是和才,国际音标注音者是张琨先生,因此可以说准确可靠。更重要的是他对这2 121个象形字注解时不但对其字形分析,而且对其在何时用于何地进行讲解,认识字意的同时,也窥见纳西族的民俗文化。无论对字形的分析,还是对字意的讲解,如果没有对当地文化作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是无法做到形、意、俗相结合对象形字解注的。这部著作的出版受到学术界的好评,中国学术大师董作宾和李济为该书作序,更增加了此书的份量。

继《麽些象形文字字典》后,李霖灿又编著了《麽些标音文字字典》,1945年列为中央博物院专刊乙种之三出版。他把标音字形分为黑点、弯钩、斜道、竖道、圆圈、不规则弯曲线、横平、卷扭、两点、人字形、十字、三点、三角形、方框和其他十五类。共收录了2 334个标音符号,列举了最常见最常用的音字简表,共347个符号,内有异体字104个符号,其中17个字有分音调的趋势,在书后附有依照字型笔划排列的索引。这本字典把当时写法繁多杂乱的纳西标音文字理清了头绪,为后来纳西文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纳西象形文字的发源地研究

纳西象形文字起源于何地,并没有文字记载。象形文字的造字原则一般是见物写形,如“山”字在纳西象形文字中写得像一个高庄馒头。李霖灿认为当站在丽江平坝中北望玉龙,西望芝山,南瞻文,东望吴烈里诸山都连峰绵延不是这般模样,可想而知“山”字不是起源于丽江。走到无量河一带时,才解开这个谜,从木里王国的地势来看,生活在此地的纳西族人全在山缝里过生活,尤其是无量河谷这一带,出门所见,一峰当门,因地制宜就把“山”写成了孤峰撑天的模样。另外从“房屋”的象形字来看,不像是丽江人字形的屋脊,而更像是无量河边一带用白土筑成的平顶房,当地人用汉话说时叫作土庄房(土掌房)。“从无量的山势地形才能正确理解‘山’字造字时的心理”〔4〕32-33。李霖灿探访纳西族的迁徙之路,从地形地貌、民风民俗进一步推断出麽些象形文字的发生地点是在这条河流的中下游而不会是上游地区,原因是当时纳西族聚居地分为有无文字两大支。李霖灿认为:“他们会合在一起时应还没有文字,不然东走永宁、盐源一支的麽些人不会把这一项文化遗产忘记得一干二净,而南下丽江的一支则对文字那样发扬光大”〔4〕34。

实地考察结合造字者心理和生活环境,对纳西族的文字的起源进行论述,有的观点只是假设,但他在田野中寻找答案的研究方法,对纳西文字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三)纳西族形、音字的研究

在纳西族的文字中,存在有两种自创的文字,一种是见物写形的图画文字即象形文字,另一种是以符号表音的音缀文字即标音文字,这两种文字都是东巴写经书时所用的。

在丽江研究纳西文化长达27年的美国学者洛克(Dr Joseph F.Rock)博士,曾在《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及《远东学报》上一再主张音字在先,形字在后。杰克逊在《中国西南纳西族的亲属制度、殉情和象形文字》中,更是提出标音文字产生于13世纪蒙古到来以后,象形文字即产生于17世纪末。闻宥先生发表于1940年《麽些象形文字之初步研究》一文中主张形字音字平行说。

李霖灿从田野中寻找答案,在泸沽湖边的大嘴村了解到一个历史事件,“在万历年间丽江麽么土司木增派了一支戊卒驻扎在蒗蕖(即宁蒗县城一带),后来这一支戊卒的后代没有转回丽江,向北迁徙到土司地的泸沽湖边。从他们的东巴的经典中,没有看到过一个音字,询问他们也都说没有听到有这种文字,以此证明纳西音字的发生不会早于明代万历(1573年)”〔5〕。以上事件可以推测音字起源的大体时间,同时也是形字音字出现先后问题的一个旁证。1944年在《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的引言中首次提出,形字在前,音字在后。《与骆克博士论麽些族象形字、音字之先后》〔6〕一文,更是从六个方面论证了形在先音在后。

李霖灿以大量的田野资料为论据,并通过对收集的整个纳西族聚居地的经典进行考据,以严密的推理来论证形字先于音字,实证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后来的学者研究提供了思路。

(四)经典的译注与研究

1946年李霖灿在李庄译注的《麽么族的洪水故事》《占卜起源的故事》《多巴神罗的身世》《都萨峨突的故事》《哥来秋招魂的故事》和《某莉亥孜的故事》六部经典,取名为《麽些经典译注六种》,于1957年在台湾出版。后来,他又译注了《延寿经》《麽些族挽歌苦凄苦寒(买卖寿岁)的故事》和《菩赤阿禄的故事》三部,与前书合辑为《麽些经典译注九种》,1978年在台湾由国立编译馆出版。

1955年12月底受美国国务院之邀,李霖灿赴美为国会图书馆整理收藏于华府国会图书馆的东巴经典。对其入藏经典整理后,统计馆藏的经典共3 038册,纠正了国会图书馆对其2 351册的统计。1958年撰写《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麽些经典》一文,按经典内容分为九类,并阐述每一类经典的用途。

纳西族由于时间观念的淡薄,东巴经典上很少有年代的记载,在整理国会图书馆的东巴经典时却惊喜地发现在入藏的3 038册经典中,竟有61册注有年代,纪年经典上起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下迄1938年,跨271年之久。这无疑是极其珍贵的材料,因为通过年代先后的排列顺序来加以观察,可以推究古今字体的蜕变痕迹,形、音字出现的先后时间及演变过程等。在1956年6月,他即将离开国会图书馆,在整理有年代记载的经典时,首先发现了写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的一本东巴经典。继而又发现了一册记有“康熙皇帝他坐朝或登基”那一年写成的经典,回到台湾后,在董作宾先生的帮助下,证实了这册经典是写于康熙七年,是当时发现最早的一本经典,而且这册经典上还有音字出现,这也使得音字出现的上限提早到了明末清初,对纳西文字研究有重大意义。

(五)民间信仰仪式的研究

1942年腊月,李霖灿来到东巴教圣地中甸县的北地乡恩水湾村调查,趁此机会参加了他们的祭天仪式。对祭天仪式的实地调查,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仪式过程,解读仪式过程中所蕴涵的文化因子,开启了纳西族仪式田野调查的先例。

纳西族自称是占卜的民族,把他们附近各民族的占卜方法都学为己用,甚至还从印度人那里学到了看生辰八字卦。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通过占卜的方式作出决定。他们相信,人间一切不顺都是有鬼在作祟,但只有占卜来决定是哪路鬼,才能祛除不祥。“由于对占卜的重视,使得他们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占卜方法。李霖灿为中央博物院收集了全套的占卜经典,保存于南京博物馆。初到台湾时他曾根据在云南纳西族地区的调查资料汇集到二十八种占卜方法,但资料在几经搬动后大多遗失,《麽些族的占卜》一文是根据日记记录而作”〔7〕。虽然他一再强调,这二十八种占卜习俗只是沧海一粟,但他对占卜来历及细节等方面的介绍,为保留和了解纳西族占卜习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六)对永宁纳西族社会组织研究

永宁在滇西北部,这是一个没有文字的纳西族聚居地,土司对此地行使管辖权。李霖灿在此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中国早期的井田制度,至今还保存在永宁,虽然土地划分区域有差别,井田制度是像画九宫格一样,中间那一个方格是公田,周围八个格是私田,由八家种私田的来代耕中间的公田,永宁则是在每一座村落的附近,有一个口字的形状圈起一块土质良好的地叫公田,责成这一村人代为耕种和收获”〔8〕。通过对永宁公田制的调查,真实地展现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民俗,是解读历史上井田制度的活化石。

“永宁地区是由贵族的土司阶级和百姓两个阶级组成,他们具有两套不同的社会制度,贵族是父系制度,子承父业,百姓是母系制度,女儿在家顶门户,男子在外四处漂流”〔9〕。李霖灿是较早对永宁母系社会调查的学者,他从称谓语来揭示母系社会的婚姻关系,永宁的亲属称谓是麽些族中最简单的一族,其原因之一是,这其中没有父系亲属的称谓,一切都是以母女相传为中心。有限的几个男性称谓亦多半附属于女性。这是从语言民俗角度来分析社会制度较早的论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七)纳西族口承文艺的研究

1939年春,李霖灿首次到丽江时,由大理往北走向鹤庆的路途中,同行的女脚夫们喜欢唱歌,因为民歌是他当时调查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项,就加以注意记录了下来,六天的旅程收获不少,共收集到三百多首民歌。从此以后,他更加留心这些情歌,在当地纳西族学者周炼心处见到几百首,在中甸金沙江边朋友那里又得到许多。“1942年到永宁、木里调查时又收到一些。1943年在巨甸、鲁甸一带又得到周瑄和晋吉两位先生的辑本,在和即贤、和才、刘贡三、李晨岚等人的帮助下,在离开丽江时,合计所得不下五千首之多”〔10〕。1944年回到四川李庄后,他把在纳西族地区所收集的民歌挑选出一部分,整理后取名为《金沙江上的情歌》,初稿交到重庆说文社,但本社并没有马上出版,本社负责人卫聚贤却把这些材料交由薛汕来编辑。薛汕辗转把这些材料带到上海,在1947年经他对这些歌谣分类编辑后,由上海春草社出版。薛汕给予这些民歌高度的评价,“称为是现代的‘国风’”〔11〕。

李霖灿注重研究民间故事在社会、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地位,注重将经典中的故事与存活于民众行为中的礼俗联系进行整体考察。据他分析,在《洪水故事》中提到的砍伐森林、烧灰作肥、播种、收割、打猎,正是纳西先民原始农业的全部过程,上山打猎,水边取鱼,这些都是古代纳西人生活方式的表现。

总之,李霖灿收集到的东巴典籍和口头传统,不仅为纳西族保留下来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田野调查对纳西文化的解读。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大多通过东巴和典籍两种方式,东巴典籍的记录方式是散漫速记式,也就是一句只记录几个关键的字,只有经东巴讲解才明白其中之意,以俗解经就变得至关重要。他通过寻访纳西族迁徙路线、拜访当地东巴、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揭开纳西文化神秘的面纱,不仅拓宽了纳西文化研究之路,而且献身于边疆民族的学术精神,更是值得后辈学人借鉴和学习。

〔1〕李霖灿.麽些族的故事〔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286.

〔2〕李霖灿.麽些族迁徙路线之寻访〔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87.

〔3〕李霖灿.麽些族的故事:一个文学观点研究的尝试〔J〕.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8(26):125.

〔4〕李霖灿.论麽些族象形文字的发源地〔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

〔5〕李霖灿.论麽些族音字之发生与汉文之关系〔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32.

〔6〕李霖灿.与骆克博士论麽些族象形字、音字之先后〔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34.

〔7〕李霖灿.麽些族的占卜〔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407-420.

〔8〕李霖灿.永宁土司的公田制度〔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274-275.

〔9〕李霖灿.永宁麽些族的母系社会〔M〕∕∕李霖灿.麽些研究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249-258.

〔10〕李霖灿.金沙江情歌:序〔M〕.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1:1.

〔11〕薛汕.金沙江上的情歌:跋〔M〕.上海:上海春草社,1947: 159.

(责任编辑 张 成)

Looking for the Origin to Understand Folklore:Li Lincan and the Study of the Culture of Naxi Nationality

LIU We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Li Lincan,with the devotion to Naxi culture,crossed rivers and ranges of mountains to visit the birthplace of the Naxi culture following Naxi ethnic migration routes from the books and records of Dongba for investigating the language,ballads,folk tales,folk beliefs,funeral and wedding customs of Naxi nationality.Most of his treatises are regarded as models of the study of the culture of Naxi nationalit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fieldwork;the culture of Naxi nationality

H257

A

1672-2345(2014)09-0017-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9.004

2013-10-24

2014-03-24

刘薇,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永宁东巴纳西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永宁之门
安纳西
安纳西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纳西鲁丁的微笑
探寻东巴源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
张永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