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实践与反思
2014-03-21陆云
陆云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实践与反思
陆云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背景下,近两年来,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积极适应教育发展改革新形势;将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创新教改模式,不仅使学生学到通识教育知识,还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在教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学改革
面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压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1〕。近两年来,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围绕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进行“三合一”教改设计与实践,整合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平台,更加注重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实训能力训练,符合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新要求,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一、《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依据
(一)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亟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重新引入我国内地高校以来,即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关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在过去较长时期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与意义〔2〕。随着对通识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意义与重要性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认识,通识教育日益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热门话题。借鉴美国等高校中的“分布必修型”通识教育模式,“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本科高校中逐渐开始推广,一些高校把自己的教育方向定位为“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一些高水平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等开展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主要特征的通识教育实践模式;另外是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一些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也逐渐构建起通识教育课程体系〔3〕。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压力,高等教育传统的按专业培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通识教育是对过去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模式的矫正,可以使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地方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更应注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近两年来,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在教学改革中,对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进行“三合一”,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入教学内容,有利于为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推广普洱茶文化所需的特色应用型人才。
(二)高校通识教育应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2010年3号文件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4〕。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迫使高校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2013年6月14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江南大学、温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汇报经验证明,目前一些高校已经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全国各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差异、师资力量的差异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方面〔5〕。对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决定,从认识、质量、实践三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加强领导,负担起创业教育的责任,加强地方特色,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搭建起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平台。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在教师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把课堂理论教学拓展到茶艺茶道实训,再延伸到大学生创业指导实战训练(指导学生申报创业课题、在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商贸街开办“普洱茶文化沙龙”创业店),把教学内容最终延伸至对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培养,有利于为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推广普洱茶文化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三)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综合创新创业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实施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起到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的作用,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在近年一些高校的实践中已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目前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做人”“做事能力”培养问题。因此,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已越来越被重视,必须体现高等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大理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选修课,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课堂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对于培养具有当今中国社会所需的谦和礼让、敬爱为人的大学生美好情操,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增强其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具有现实教改意义,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模式创新设计
目前,我国的地方高校中,比较成功的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模式还较少见。大理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比较,实施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教师开设相关课程的能力不足、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生选课的兴趣与动力不足等现实困难。和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多数教师能基本应付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但于学科面较窄或学术水平不高而无法达到开设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要求,即使开设了课程,也对课程的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偏简单或者教学方法传统,课程质量不高,很难达到实施通识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6〕。面对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教育质量问题,以及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积极探索和创新通识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推进高校综合教学改革,已成为大理学院教学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教改课题。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改的突破途径,从地方特色——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特色中寻找相关教改资源,不失为一条教改佳径。
本教改模式设计将大理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普洱茶文化赏析》教学从第一课堂(教学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茶文化实验课堂),再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商贸街、大理古城旅游景区创业实践课堂),研究具有云南特色、适应大理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本科通识课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为导向,突出创业能力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将课堂教学知识应用到实训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构建“三合一”的通识课创新教学摸式。积极探索一种新的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模式,对推进大理学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开展具有云南特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教改研究价值。
课程教改主要内容设计:以普洱茶文化这一千百年来澜沧江畔云南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土地上开放出的耀眼奇葩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7〕,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特有的清雅淡泊品性,培养学生谦和礼让、敬爱为人的美好情操,提高其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普洱茶的加工、品质鉴评与收藏,普洱茶的文化魅韵,普洱茶的茶叶冲泡技艺,普洱茶与健康养生。
课程实训主要内容设计: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普洱茶品鉴、茶叶冲泡及茶艺表演技能,训练茶馆经营、普洱茶文化推广能力,培养学生在茶庄、茶艺馆、旅游宾馆、旅游商务等单位从事普洱茶文化推广与茶产品经营、展销、管理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奠定实战基础和一专多能的本领。其意义在于将《普洱茶文化赏析》课程教学与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展示技能训练结合,将第一课堂(教学课堂)内容延伸到第二课堂(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经营展销能力。将实验室建设成大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展示窗口及接待校外来宾窗口。
课程指导大学生创业主要内容设计:以普洱茶文化茶艺茶道实训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于创业、就业实习、实战过程中,对相关课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就业实战综合运用能力。一是为培养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提供研究样本;二是使学校的就业工作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三是培养训练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展示的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奠定实战基础和一专多能的本领;四是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和进一步深化拓展,有助于构建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本教改设计力求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树立科学的现代教学理念,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确立培养素质型“完整的人”的教学目标,建立整体化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结构整合和层次完善,建构“互动体验式”“实用型”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方法的革新。
二是在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现有茶艺实验室创新创业校内实践平台有限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旅游管理类乃至全校诸如农、生、医药各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基地。每学年在全校选修此门课程的各专业新生中,挑选训练一支可持续存在的茶艺表演队,将之打造成为大理学院的一张校园文化亮丽名片,为学校各类大型高规格接待提供普洱茶茶艺表演服务。
三是借助“普洱茶文化”这一汇积了澜沧江流域的云南各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与云南各民族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具有悠久历史、浓厚文化底蕴〔7〕,独具云南特色、风靡国内外的具体文化载体,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一个系统化的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模式创新、示范性强的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和实验教学平台,为相关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是以就业、创业、创新为中心,基于茶艺实验室创新创业教育实验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商贸街、大理古城旅游景区创业实践平台,开发创新创业教育实验课程、形成与大理州及云南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创业特色,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师资团队,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教改实践效果与反思
近两年来,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和下关校区已有5个大班共731名各专业学生选修了《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创业指导训练”获大理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培训了一批普洱茶茶艺茶道爱好者。由“三合一”教学模式创新培养衍生出的大学生普洱茶艺展演队,将来可逐渐建设成为一张亮丽的校园文化名片,向校内外展示大理学院作为“茶马古道重要驿站的山水大学”的文化风采。
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末举行的“《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教学汇演”,以课堂为“舞台”,来自全校各专业选修《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的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茶艺茶道展示节目相继精彩亮相,在寓教、寓乐、寓训的课堂师生欢乐互动中,《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效果,在学生期末教学汇报演出中得到了验证。课堂“舞台”上,选修《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的全校各专业的200多名本科生,以及政法与经管学院等院所因喜爱普洱茶文化而自发来旁听《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的研究生们纷纷登台展演,汇报赏析普洱茶文化的心得。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侯健和艺术学院本科生陈丽君自发担任节目主持,他们才华横溢的客串台词中透露出对普洱茶文化历史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文学院彭熙云和艺术学院李忠鹏同学表演的古筝与笛子合奏《渔舟唱晚》、艺术学院汤佳妮同学表演的琵琶曲《春雨》和徐诗情同学表演的古筝曲《渔光曲》,营造了苍山脚下、洱海边普洱茶文化跨文化交流的美好意境;教育科学学院石应香(2014年已就业于云南勐海职业中学,担任茶艺老师)、赖秋月和政法与经管学院杜林珊同学表演的茶艺茶道及解说词吸引了全场观众;政法与经管学院马尧晗和周金遥同学制作的幻灯片“普洱茶文化知识抢答”,因“答对者奖一杯普洱茶”的吸引力而极大地调动了全场同学的“考试”热情。歌伴舞系列节目《相思》演绎了一千多年前南诏大理古城这一茶马古道重要驿站上的“车辚辚,马萧萧”,以及勤劳的南诏先民用沉香的普洱茶和辛勤的汗水奏响的千古相思;陆云教授和文学院彭熙云、冯瑾琳同学师生共同创作的茶道词《相思南诏普洱茶香》,在穿越时空中使观众被普洱香茶带着在白州天地间游了一圈;艺术学院古雪梅、张四文同学的《采茶舞》《月亮升起来》《纳西三部曲》生动表现了云南普洱茶儿女真挚的生活情感〔8〕;晚会最后的压台大戏,是由全场各学院同学载歌载舞共同合演的《民族大融合》,充分展现了茶马古道上云南普洱茶文化说不完的美……从晚会结束时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热情与欢声笑语中,反映出学生对《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教学模式的认同和欢迎。而从选修《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的学生群体中勇敢走向创业实战领域的马尧晗等同学,则在学校支持下,课余时间在大理学院古城校区商贸街创办自负盈亏的“普洱茶文化沙龙”,店铺正式运营半年多来,他们不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累宝贵的创业实战经验……
反思两年来《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三合一”的教改实践,教改基点立于普洱茶文化善化人心、美化生活、雅化社会环境的文化教育功能,面向全校学生开选《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普洱茶文化这一云南民族文化奇葩的丰富内涵及特有的清雅淡泊品性,培养学生谦和礼让、清敬儒雅的美好情操,提高其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科学知识,掌握普洱茶品鉴、茶叶冲泡及茶艺表演技能,有利于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奠定实战基础和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和本领。《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教学、实训、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合一”的教学改革模式创新实践,顺应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趋势,符合教育部对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对于探索具有云南特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合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通识教育改革实践模式,推进开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教改价值〔9〕。
〔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1).
〔2〕李惠杰,郭微微,王玉伟.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10-112.
〔3〕陆丽.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78-80.
〔4〕李涛.浅议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144-145.
〔5〕高靓.开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新局面:教育部召开视频会交流工作经验〔N〕.中国教育报,2013-06-15(1).
〔6〕张政文.完善“融入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3-06-17(10).
〔7〕陆云.论普洱茶文化的“和谐”之美〔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8):59-62.
〔8〕陆云.《普洱茶文化赏析》通识课师生互动创新“三合一”教改模式〔DB∕OL〕.(2013-10-25)〔2014-06-05〕.http:∕∕www.dali.edu.cn∕bencandy.php?fid=35&id=3245.
〔9〕绕文香.政法与经管学院陆云教授为沁茗茶艺协会开讲普洱茶的文化魅韵〔DB∕OL〕.(2013-11-14)〔2014-06-05〕.http:∕∕www.dali.edu.cn∕bencandy.php?fid=34&id=3348.
(责任编辑 杨朝霞)
Educational Reform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Three-in-one Pattern"to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The Appreciation of Pu'er Tea Culture
LU Yun
(College of Politics,Law,Economic and Management,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recent years,Dali University opens a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The Appreciation of Pu'er Tea Culture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in the school,which actively adapts to new situation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combines classroom teaching,training and the guidance of 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together with the"Three-in-one Pattern"and innovates educational reform pattern.This pattern does not only help students acquire more knowledge,cultivates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s students'ability of practice training,but also has obtained good effect in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has been highly rated by students.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The Appreciation of Pu'er Tea Culture;the"Three-in-one Pattern";educational reform
G642.3
A
1672-2345(2014)09-0083-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9.018
大理学院就业研究专项课题(KYJY2012Y18)
2014-06-16
陆云,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