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旧金山
2014-03-20piapia鱼
piapia鱼
那一年,我喜欢上了Phelix。Phelix是我认识了至少十年的老同学,按时间算,我们差不多是前后脚去美国上学的,他在旧金山,我在迈阿密。尽管我们俩的城市横跨了美国东西大陆,而且还相隔了三小时时差,但这一直都未曾影响我们彼此之间未曾间断过的关心,也或许就是在这种越来越浓厚的友情里,我萌发了那份羞涩的感情,也萌发要去旧金山——这座激发他热情的城市的冲动。
“旧金山”最初是由漂洋过海到美国西部淘金的华人们叫开的。那时候,为了实现他们的淘金梦和美国梦,华工们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当时的San Francisco是名副其实的建造在山上的城市,被称作“旧金山”也便不稀奇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倾向于用音译去称呼它为“三藩市”,于是,这个略带港台腔的名字与“旧金山”同样频繁地被使用起来。
行走于旧金山是特别需要体力的。我寄宿在一个在旧金山学艺术的姐姐家里,她的公寓在市中区南边的一个山坡上。爬上一刻钟的山坡,各式各样毫无重复的木质别墅便呈现在眼前。白天,对面遥遥相望的是密密麻麻的如同希腊爱琴海边的白色别墅;夜晚,整座山被灯光点亮,密集的光抹掉了星星的色彩,对面山坡上的那片光亮仿佛形成了另一片星海。
Phelix带着我,游走在大大小小的街道里巷,几乎穿过了大半个旧金山。从联合广场沿着旧金山主干道之一的powell街往北,跟随着旧金山特有的铛铛车的轨迹,只两个路口,就到了powell和Bush街的交口。Bush街曾经住过一位鼎鼎有名的作家——张爱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张爱玲移居美国,结识了第二任丈夫赖雅,她随同赖雅搬到了旧金山Bush街645号,在这里搞戏剧创作。645号公寓是街上唯一一栋红色的建筑,红砖构成公寓墙面主体,搭配乳白色的门廊,门廊上方还有精致的雕刻花饰,很典型的欧洲范。这么“明目张胆”红得耀眼的公寓,倒确有些符合张爱玲的脾气。50年前,张爱玲和赖雅住的那户单元水电全包一个月的房租是70美金,现在时过境迁,不知要涨到多少?亦不知那住过红颜的房间,是否依旧散发着文学的气息。
张爱玲在《重访边城》一书中曾提及过自己在旧金山居住的日子,她在文章中说,公寓楼下就是Bush街,她喜欢走两个街区到附近的唐人街买酸豆腐;或者约上意大利女朋友,在唐人街附近的小花园广场聊天,亦或是去都板街上的甜品店,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发呆,坐上一个下午。诚如张爱玲所说,公寓距离旧金山唐人街可谓咫尺之遥。出了645号公寓大门向右手边走,到Bush街路口便是地下人行通道。幽幽暗暗的地道里,穿梭的公交和行人回荡在地道中“踏踏”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让人徒生隔世之感。穿过地道,眼前的景象仿佛时空逆转,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旺角。
说是七八十年代不知是否有些偏颇,旧金山的唐人街很像是香港旺角或者广东的上下九,鳞次栉比的小店铺,门口憨厚卖萌的招财猫摆着手希冀着新顾客的到来。
“我平时完全都不来Chinatown(唐人街)。”Phelix忽然说。
“这里都在说粤语,普通话说得少,会说的也少。刚刚等你的时候还遇上一个用广东话找我问路的,我连他说些什么都听不明白,何必还来这自找不方便。”Phelix答。
离开唐人街,继续向东是旧金山的金融区。与纽约华尔街迥然不同,这里没有那么密密匝匝的建筑,而是多了几分欧洲的古典气质。著名的泛美大厦塔尖高耸,直入我看不到的蓝天,哪怕把脖子累酸了,站在楼下,也是看不到塔尖的。顺着视野所及的方向望去,金融区上方的天空,蓝的像假的一样。
穿过金融区便与渔人码头遥遥相望了。那里本是旧金山的北湾,战争年代,每一个港口都是船坞,供军用船出入以及存放武器,后来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港口随之变成了聪明的投机商人的囊中之物,他们加盖了顶棚,安装了自动化的大门,把曾历经战争硝烟的船坞变成百货商店或是大财阀的仓库,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货物被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就这样,美国西海岸的商品市场逐渐崛起和繁荣。
第39号港是游客们的最爱,因为那里不仅有海蟹和美味的奶油酥皮汤,还有憨憨在海面平台上摊开肚皮晒太阳的海狮和刁钻狡猾的海鸥。来到渔人码头,最是要小心提防这些海鸥,它们的狡猾程度比起狐狸来也毫不逊色:我拿着吃剩下三分之一的三明治准备扔可乐罐,Phelix连忙提醒我小心海鸥,就在我打算开口问为什么的时候,早已守候在边上贼一般的海鸥一个俯冲,瞬间便叼走了我那还没吃完的三明治。
离开了渔人码头,我和Phelix沿着电报山脚下的巷子漫步着,当西沉的太阳带走天边最后一片紫色云彩,给旧金山市区染上一片黑色的幕布时,我们已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地铁站。没有多余的寒暄,互道了一声“Bye bye”,我走进站口,坐在车子里,看月色在漆黑的天幕中渐渐升起来。这或许就是属于旧金山的风情。
旧金山的风情,一定要触碰到了,才会懂;旧金山这座城市,来了,就觉得已经离不开了。这是一座从此萦绕在我脑海中难以忘却的地方;也是一个我会选择再次遇见的城市。
只是,如果再去,下次,我选择一个人走。
34岁的女中医于小姐最近因为一组写真照而在网络迅速走红,照片中的她身材堪称完美,而且皮肤洁白无瑕。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身材,这样的皮肤,就是20多岁的模特都未必有。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据说不久前的她身材还相当普通,皮肤也略显粗糙。是什么让她有了如此惊人的变化呢?
经过一番努力,小编终于找到了照片中人——食品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于小姐。据于小姐介绍,自己的身材和皮肤之所以这么好,竟然是因为一顿早餐。
“我是去年来中心工作的,刚来的时候,有件事让我觉得特奇怪,中心100多人,上到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下到基层研究员,居然都在吃一种中心自行调配的早餐。这种早餐是粉状的,吃的时候加水一冲,喝着有股燕麦和牛奶的味道,很好喝。就这样,我也开始加入早餐大军,一段时间以后,身体竟然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原本挺合适的裤子居然松得直往下掉!以前暗沉的皮肤也显得透亮……”
我觉得非常惊讶,就跑去问我们科的主任。主任告诉我,这种早餐叫“早餐第一步”,是中心几位老专家花了八年多的时间才调配成的食疗秘方。它是从10余种谷果中提取精华而成,富含30几种特殊的营养物质,能补中开胃,健脾祛湿,平衡阴阳。吃这种早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不用节食,就能有自然的瘦身效果,还有助于“三高”症病人改善症状。对于女性而言,还能提亮和均匀肤色,美化肌肤……好处可多了。难怪,我们所里的男女老少都争着吃呢!吃得越久,效果越明显!
小编了解到,“早餐第一步”一直采取两大原则—— 一.不请明星代言,把钱用在提高品质上, 让百姓受益。二.不违法添加成分,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任何药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甚至连色素、香精都没有,特别安全。
小编获悉,“早餐第一步”已于2011年取得了国家QS、CMA双重质量认证。它的价格很实惠,一天才几块钱。但由于是专供产品,目前市面上很难买到。为解决购买难问题,健康中心专门为《新青年》的读者设立了全国邮购电话:400-776-3363,可以货到付款,所以让人放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