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演员改台词被“写死”
2014-03-20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 海图片说明:《纸牌屋》编剧鲍尔·威利蒙 据南加州大学斯黛西·史密斯博士近日调查显示,美国编剧队伍中仅有13%是女性。斯黛西·史密斯表示,好的编剧不仅要有极强的情节驾驭能力,更要有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对某些领域的深入了解,绝不是码点字那么简单。比如美剧《纸牌屋》的编剧就曾是华盛顿特区的政府幕僚,只有这样的出身才能让剧情中的细节经得起推敲。 在美国,编剧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大多数人都是合同工,平时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如新闻编辑、IT精英、酒吧服务员、卡车司机等。美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剧本诞生,这当中能获得媒体巨鳄青睐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为了积攒人脉,美国编剧们要时常维护社交圈,比如出席各种影视剧宣传秀、参加剧本大赛等。 在美国,初出茅庐的新编剧要四处推销自己免费写的剧本,已经成名的写手则是守株待兔,等着大公司上门主动送上预约金并交流剧本的初步想法。当然,美国编剧协会这个行会组织会扶持成员中的优秀苗子,让他们的剧本从海选中脱颖而出。 从该协会2013年6月的年报来看,2012年北美4510名编剧的收入总额高达1.02亿美元,其中知名编剧的要价是十分高昂的。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时空线索》的剧本撰写人,稿酬约500万美元。《第六感》和《本能》的剧本稿酬也在200万美元以上。电视剧的稿酬虽然每集没有那么高,但像《宋飞正传》和《老友记》这类播出多年的经典美剧,其编剧的收入也非常高。每季开拍前,编剧们先聚在一起讨论,决定本季故事的发展方向和写作大纲,然后开始分头行动,并把初稿递交制片人。在收到第一批报酬后,他们再修改剧本,拿回第二份报酬,待定稿后再获得尾款。 成名后的编剧话语权相当高,有些美国影视剧的导演和编剧干脆是同一个人,例如彼得·杰克逊通过自编、自导电影《金刚》,就获得了2000万美元以上的报酬。而电视剧的编剧更是掌握某些角色的“生杀大权”。在著名美剧《老友记》中,演员乔伊因为习惯篡改台词,最后被编剧直接在剧本中“写死”了。这个例子虽有些夸张,但类似的事情确实会在美国影视圈发生。 虽然美国编剧地位不低,但和聚光灯下的导演相比,收入和地位还是有差距。当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使出绝招——罢工。美国编剧协会曾经在1988年组织了一次持续153天的大罢工,在2007年至2008年又组织了持续100天的罢工,参与其中的编剧超过1.2万人,导致很多美剧只能草草收场或者干脆停播,给美国娱乐界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