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卫生观”军队新型疗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14-03-20单守勤刘金凤王晓静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战斗力疗养院疗养

单守勤,刘金凤,颜 晗,钟 伟,张 中,石 桦,王晓静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青岛 266071)

疗养院既要最大限度满足干部疗养需要,又要主动做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卫勤保障准备[1]。“大卫生观”是一种现代卫生观,以全民整体健康为内涵,强调卫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强调由疾病中的治疗,前推至预防,后延至康复,推动了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军队疗养院六十余年来,疗养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完善中,但功能定位不准确,服务保障不系统、不规范、不专业,仍然是制约综合质量效益提高的最大现实问题。以“大卫生观”为理论支撑,研究构建起新型军队疗养模式,探索新时期疗养院建设的新路径、评价的新体系和预防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的新标准,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部队建设日新月异的基础上,将官兵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官兵健康维护水平与部队战斗力快速提升协调发展。

1 既往疗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学科技术发展与医疗卫生市场需求不匹配 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大卫生观”逐步确立,而疗养学科还局限在传统的疾病后康复和休闲度假模式里。疗养院大多仍停留在体格检查、休闲放松、景观游览等低层次的服务保障项目上,普遍存在学科不成体系、人才老化断层、设施陈旧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致使效能发挥不好、机构功能弱化。

1.2 功能定位不准 对于疗养与战斗力关系的研究不够 多数疗养院实施吃住行的传统疗养保障模式,重生活服务轻技术保障,将疗养院等同于宾馆接待和旅游、休闲性质的福利机构,而不是重要的医疗机构,对于军队疗养院在日常官兵健康维护和未来战争中到底应担负什么职责、发挥什么作用,缺乏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普遍研究得不够、下功夫不多,在助推战斗力生成上、在预防康复的主要职能发挥上差距较大。

1.3 对疗养工作缺乏精确的考核评估 当前,疗养工作尚无统一精确的评价体系,尤其是特勤疗养,除体检和健康鉴定是硬指标外,其他方面弹性较大,缺少具体考核标准。飞行等特勤人员疗养除了传统意义的修整身心、解除疲劳以外,更应是训练场的转移、训练方式的转变[2]、体能的科学管理。

2 军队新型疗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2.1 基层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迫切要求建立更为科学、规范、有效的疗养模式 经对部分部队官兵调研,结果不容乐观。227名基层官兵问卷调查显示,31%对健康概念不了解,24%经常抽烟,39%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许多战士对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匮乏,而且自身也不太重视,胃炎、冻疮、静脉曲张、前列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部队训练任务发生变化、兵员结构发生变化,官兵心理疾患呈现增多趋势。

2.2 新型作战力量及未来战争的卫勤保障需求 迫切要求建立更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疗养模式 部队军事训练在模式、内容、强度上均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随着高新武器装备的应用、航空航天、潜艇潜水、涉核涉推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加入,诸如核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电磁波辐射、噪音对人的损害等缺乏深入的应对研究和有效防护措施,使训练伤范围有所扩大。未来信息化战争伤情复杂、康复难度大等特点,也亟需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措施,使官兵得到及时有效的疗养康复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卫生减员率及致残率。

2.3 现代军事医学关注重点的转变 迫切要求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精确的疗养模式 在“大卫生观”的指导下,现代军事医学正向全维保障的方向发展,不仅关注官兵的生理健康,而且关注军事作业和军事行动带来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军事医学给官兵所提供的健康准备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健康内涵,转而以有效维护官兵的军事作业能力、有效提高作战效能为目标,使官兵始终保持强健的体力、充沛的精力和敏捷高效的认知及反应能力。

3 新型疗养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撑

3.1 大卫生观 大卫生观是与过去那种传统的、狭义卫生工作观相比较而言,强调要站在宏观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看待卫生工作,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推进卫生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根据“大卫生观”,部队官兵的健康需求从对疾病中的救治,到病前的预防预警和训练伤的防护;从对慢性病的矫治,到训练伤、战创伤的康复和体能的快速恢复;从对疗养效果的概略评估,到运用信息手段的量化精确评估,这些需求的应对策略就是军队新型疗养模式制定的核心。

3.2 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指人们的医学观和医学思维方式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结构,是人们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根本观点和总看法,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具体医疗活动和医学研究活动的总指导原则。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近年来,又向“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四维模式转变[3],在这一模式下,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身体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健康。

3.3 整体健康管理模式 在对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疾病的控制趋向系统的前提下,近年来国家卫生部积极倡导4P健康管理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on)、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这个模式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卫生工作重点前移,从对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转向预防预测。

4 适应形势任务 构建军队新型疗养模式

通过文献回顾、现状调查、专家咨询等科学方法,借鉴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管理模式提出军队新型疗养模式:以促进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适合不同军兵种、不同作战任务部队官兵,功能涵盖疾病和伤情预警预测、体能管理、慢病矫治、心理训练、训练伤和战创伤康复等内容的链条式、系统化、精确化的军队新型疗养模式(图1)。

图1 新型疗养模式

5 建立军队新型疗养模式的关键

5.1 注重明确功能定位 坚持以预防保健和疗养康复为主业 病前预防保健和病后疗养康复,同样需要专业机构大力推动,这个机构就是疗养院[4]。只有按照研究型疗养院建设标准,围绕主业坚持科技引领,打造相互关联支撑的优势学科群和人才方阵,用特色医疗技术提高疗养保障质量,才能突破以自然疗养因子为主、干预手段单一、技术服务弱化的传统保障模式。本院先后建立全军治未病中心及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成功打造相互关联支撑的预防、康复优势学科群,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疗养模式结构和功能的根本改变。

5.2 注重疗养与战斗力生成关系的研究 以“保战斗力、保打赢”为根本任务和目标 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标准,深入研究疗养与战斗力生成的关系,创建覆盖生理、心理、社会多层面,衔接预防、评估、干预、康复的全维保障模式。在专业医学训练上,围绕部队官兵在远航等特殊作业环境下,如何实现生理、心理和体能短期快速有效恢复开展研究;探索传统功法、中药、营养等辅助性体能干预方法,编制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调查量表并建立特勤人员常模,率先创建健心环形小路。并根据现代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及致伤特点,应用运动潜能开发和神经功能重建理论,规范中枢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流程与评定标准,有效降低战创伤致残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5.3 注重疗养的规范化、系统化、精确化 开展绩效评价 通过构建、完善整体健康管理框架和体系,形成疾病预防、专业化疗养与伤后康复无缝衔接的“服务保障链”,打造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维护基地、训练伤防护培训基地、战创伤康复基地。精确疗养绩效评价手段,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服务保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收容服务范围逐渐扩展到优秀基层官兵,探索边防海岛等基层官兵疗养的程序化疗养模式,通过优化并运用军事训练伤和常见病预警预测体系,开展阶梯式健康教育,使调研单位的训练伤发生率下降了近40%。通过对疗养路径选择、技术应用、文化创建、绩效评价等手段,促进官兵体能迅速恢复,提高了军事作业和心理抗应激能力,为完成各项军事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5.4 注重汲取中西方先进理论应用于疗养 诠释并创新发展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 当前,我国大健康文化观念的整体缺失,使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医疗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畸重于单纯的疾病救治,健康文化传播、健康促进与预防康复医学的“答卷”很少有人填写。针对当下疗养院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方向,应充分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先进理论,寻找更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疗养因子,进一步补充构建我们在健康促进模式下的管理框架和体系[5]。本院组建健康文化研究小组,对新时期健康文化内涵进行诠释和完善,在汲取西方先进健康文化的基础上,注重我国优秀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弘扬国粹、健康促进为主题,在疗养系统率先构建集健康教育、运动健身、心理支持、艺术欣赏于一体的实景化疗养文化园林——中华养生文化园,提高了疗养效果。

6 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为2013年6—10月,来本院疗养的在职疗养员,年龄为35岁至40岁,在疗养院本部实施新型疗养模式疗养员568人,在本院某疗区实施一般疗养模式的疗养员367人,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结果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实施新型疗养模式,疗养绩效评价体系18项指标中的11项得分较一般疗养模式有所提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1),特别是身体锻炼时间、体能考核达标项目增加数、心理阳性项目数差值、自我保健能力、学习健身方法数5项指标分值明显高于一般疗养模式,说明新型疗养模式实施效果显著。

基于“大卫生观”建立的军队新型疗养模式,是第三次卫生革命在疗养机构的重大突破,推动疗养模式实现“四个转变”。由传统的生活保障向医疗技术内涵服务转变、由单一疗养向全方位综合疗养转变、由传统的健康维护向战斗力提升转变、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信息化、个性化、全流程服务转变,这体现卫生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顺应新时期部队官兵和民众的健康需求,引领疗养行业发展的方向,为新时期疗养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方向,成为可推广使用的行业示范。

[1] 刘兆强,李 博,孙 博.疗养院建立新型疗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6):489 -490.

[2] 刘志文,张精敬,任慧峰.“第二场站”特勤疗养模式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1):8 -9.

[3] 关春芳.登上健康快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

[4] 单守勤,刘金凤,薛蓓蕾,等.创建军队研究型医院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04-105.

[5] 许维娜,骆 宏.2006—2010年国内疗养模式研究的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03 -204.?

猜你喜欢

战斗力疗养院疗养
“和”文化激发偏远井站战斗力
动物军团的战斗力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战斗力大PK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研究
做好军队团队疗养干部保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论部队疗养院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