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课程教材的研究
2014-03-20HOEFooTerng
HOE Foo Terng
(玛拉工艺大学槟城分院语言研究中心,马来西亚 槟城13500)
一、绪 言
在马来西亚,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除了被叫做华语教学,有时也被称为外语或第三语言教学。华语在马来西亚是马来族和非华裔的外语,所以学习华语也被叫做学习外语。学习华语被称为学习第三语是因为马来西亚从前是一个英国的殖民地,于1957年独立。独立后,英语无论在政府行政上或是贸易、工作上还是有着无比的影响力。马来学生先是学习他们的母语—马来语,因此马来语为他们的第一语言。英语作为世界学习语与工作语,加上马来西亚的历史因素,英语成为他们的第二语言。由于华语是上述两种学习语言之后才学习的,所以华语就成为马来学生的第三学习语言了。马来西亚有几间国立大学称学习华语为学习第三语言,随手拈来的例子就有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玛拉工艺大学等(潘碧丝:2011)。
有人认为马来西亚的华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始于1960年代。根据潘碧丝(2011),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是在1963年开办华语班让非华裔修读。目前,马来西亚有20 间国立大学,20 间都有开办华语/华文班。之前唯一没有开办华文班的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也在2011年9月开办华语班。
教学评价(Teaching Evaluation)是目前普遍采取的一种教学监督与管理手段,它可以考量并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徐晶凝:2012)。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课程测试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其特点为“学什么,考什么。”,测试内容是依据教学内容而设计(叶婷婷:2011)。教学内容是依据教学大纲拟定,所以评价项目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反映教学大纲里的教学要求。
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教学发展现况相关研究论述
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在2003年过后才开始热起来,近几年来更是大热。除了本地的学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留学中国的马来西亚学生也纷纷通过他们的学位论文来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因此有关文章的数量并不少。这些相关的研究文献很多都只牵涉一所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教学的案例研究,最多的也不超过四所大学的华语教学研究。至于马来西亚全部20 所国立大学的华语教学研究案例,至今还没有人把它整理出来,这是因为要收集20 所大学的华语教学资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早期做华语教学研究的有钟秋生、黄碧云(1992),他们在文章中探讨的是马来族大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特别是在学习汉字时所面对的问题。文章也提到了马来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所面对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和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汉语的种种难题。
庄兴发(2006)认为华语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汉字教学、学生母语负迁移影响华语的学习、授课时间不足等。著者在文中提出规范华语课程、教材、成立华语教学学会等建议,但没有提出如何将方案变成行动的实质方法。文章里探讨的大部分都是以玛拉工艺大学里华语教学的问题,没有收录其他也有开设华语教学班的国立大专院校的意见。
黄凯芯等(2008)的文章,调查和比较一些马来西亚大专院校教授华语作为外语学习(汉语基础班)的资料。文章分别收录了马来西亚四间国立大学(玛拉工艺大学、博特拉大学、国民大学和砂拉越大学)汉语基础班开办年份、学生人数、学习情况、课程、课程大纲、师资和教学成果等资料的论文。黄凯芯等是通过电话访谈、面访、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和电邮调查来收集他们所需要的资料。这篇文章收集的资料还不够全面,报告也有很多疏漏,但在比较各大专的汉语基础班方面却是走出了第一步。她们进行调查的大学也不很全面,因为有设立汉语基础班的马来西亚大专院校不止上述的四间大学而已。
根据潘碧丝(2011)的研究,教育部已经在国民小学开始有系统性地推广华语的学习。全国20所国立大学除了回教大学外也都开办了华语班,但是大家却各自其政,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教材、学习考核标准等。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学习华语的异族学生人数在2010年3月共有15,532 人,而华语教师则有88 人之众。文章通过对本地国立大学华语班的调查,考察了国立大学华语班的模式和现状,并提出“对外华语”的理念。
全球汉语大热,马来西亚非华裔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加,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已见雏形。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社会与多元语言的国家,现有的教材多具有鲜明的本土化色彩,部分教材则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多媒体教材又是另一特色。然而,这些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缺乏明确统一的水平。教材所呈现出来的本土化显著特点,对国际汉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叶婷婷、吴应辉:2010)。
三、研究方法
之前学者所做的马来西亚大学华语教学的发展现况调查覆盖面不广,所调查的大学最多只是四所而已,而且都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大学。不像这次的研究,涵盖了全国全部二十所国立大学,新旧小大都有。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二语评价是华语教学发展近况调查中之一环,华语教学发展近况调查是通过运用宏观综合分析法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描述统计重点这三种研究技术来对全马来西亚二十所国立大学的华语班教学发展现况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考察。设计结构可看以下图1。研究的设计分为3 个部分:设计访谈的问题、完成访谈记录和总结华语教学的发展现况。
图1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教学发展的研究设计结构
四、研究数据及分析
马来西亚20 所国立大学有38 个不同的华语课程,提供给华语零起始学生的课程有34 个,所以这类课程教材/课本就有34 种。马来西亚华语课程的教学是不分技能,不分技能教学就是把听说读写等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周小兵:2010)。马来西亚的华语课本并没如中国大学般一技能一课本,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国对外汉语课程里所用的综合课课本。中国最初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为满足教学急需而编写的散篇教材,以对话体课文为主体(李泉编:2006)。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班自编的教材大多沿用了这种体制,只是在对话内容中注入了本地的色彩而已。以下的表1,可一览马来西亚各国立大学华语课程的教学材料/课本。
表1 马来西亚各国立大学华语课程教学材料/课本一览表
大学名称 使用课本 类别10.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本科选修:参考中国的汉语课本和布特拉大学的《简易华文》Chinese Made Easy 课本,改编成现用的课本。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文凭选修:参考中国的汉语课本和布特拉大学的《简易华文》Chinese Made Easy 课本,改编成现用的课本。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11.马来西亚彭亨大学 章维新讲师编写的华语课本——初级华语、中级华语。自编12.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 玛拉工艺大学华语1 课本及本长城汉语(一)。 本地编写华语课本13.马来西亚玻璃市大学本科选修:参考本地和中国出版的华语二语课本后改编成的华语课本。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文凭选修:参考本地和中国出版的华语二语课本后改编成的华语课本。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14.苏丹伊特利斯师范大学 参考本地和中国出版的华语二语课本后改编成的华语课本。 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15.马来西亚技术大学本科选修:参考中国课本和布特拉大学郭莲花等人编的华语课本《初级华语》后改编成的华语课本。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文凭选修:参考中国课本和布特拉大学郭莲花等人编的华语课本《初级华语》后改编成的华语课本。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16.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 办校初期采用UiTM 2006年出版的华文课本。 本地编写华语课本17.苏丹再纳阿比丁大学本科选修:中国出版的《长城汉语》。中国课本文凭选修:中国出版的《长城汉语》。中国课本文凭TESL:中国出版的《长城汉语》。中国课本18.马来西亚国防大学 《汉语会话301 句》。中国课本19.回教理科大学 参考中国课本和布特拉大学洪丽芬等人编的华语课本后制作成教学模式。参考中国本地课本后改编20.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教材以香港出版的《学说中国话》和参考其他本地和外国华语二语课本后改编。参考香港本地课本后改编
根据表1,可剖析出以下3 点:
(一)对中国课本/教材的选用趋势
马来西亚比较老牌的大学如马来亚大学、理科大学和布特拉大学等都选用了《汉语教程》作为课程的教材,而新进大学则是较多使用《长城汉语》和《汉语会话301 句》等教材。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课程的教学重点,随着中国教材的内容转变,从早期比较注重口语的操练,慢慢地转向于注重语法点的教学。
(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课程的教材类别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华语班现时所使用的教材可粗略地分成以下4 个类别:
1.使用中国编写的对外汉语课本
有7 所大学使用中国课本教学,他们是马来亚大学、理科大学、布特拉大学、苏丹再纳阿比丁大学、国防大学、沙巴大学和工艺大学吉隆坡分院。20 所国立大学14 个华语课程是使用中国课本的,占了总数的36.8 巴仙。马来亚大学语言学院和中文系用的是《快乐汉语》第一和第二册,东亚系用的是《体验汉语》和《汉语教程》、理科大学LAC 和LTC 华语选修班用的是《新实用汉语》和《汉语教程》、布特拉大学用的是《汉语教程》、苏丹再纳阿比丁大学3 个课程用的是《长城汉语》、国防大学用的是《汉语会话301 句》、沙巴大学初级班用的是《问和答:速成汉语口语》及副修班用的是《快乐汉语》第二册和工艺大学吉隆坡分院用的是《汉语快车》。使用《汉语教程》的是历史较悠久的3 所大学,而新进大学则是使用《长城汉语》和《汉语会话301 句》。
2.使用本地编写的华语课本
北方大学使用由玛拉工艺大学讲师编联营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汉语》第1 -3 册课本。吉兰丹大学和登嘉楼大学则是使用玛拉工艺大学的《华语》第1 -3 册课本,由学而出版社出版。20 所大学3 个华语课程使用的教材/课本是本地编写的,占了总数的7.9 巴仙。这些大学会使用玛拉工艺大学的课本是与执教的教师有关,这些教师肯定和玛拉工艺大学有渊源.他们可能是玛拉工艺大学的讲师到有关大学当兼职讲师,又或是大学开办华语班时是由玛拉工艺大学的讲师筹备,所以从玛拉工艺大学带过去的课本沿用至今。
3.根据中国对外汉语课本和本地华语教学课本改编的教材
20 所大学38 种不同的华语课程教材/课本中有10 个华语课程教材/课本是参考了中国对外汉语课本和本地华语教学课本后改编的华语教材/课本,占了总数的26.4 巴仙。这些大学是砂拉越大学、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敦胡先翁大学、马六甲技术大学、玻璃市大学、理科回教大学和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砂拉越大学的课本是参考了INTAN 的华语课本和中国课本后编辑而成。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的教学模式是参考了香港课本《学说中国话》和本地课本编辑而成。敦胡先翁大学、理科回教大学和马六甲技术大学的课本都是参考了布特拉大学讲师们编的华语课本和中国课本后编辑而成。为什么是使用/参考了布特拉大学的华语课本?相信是与这些讲师毕业自布特拉大学有关。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和玻璃市大学的课本是参考了本地编的华语课本和中国课本后编辑而成,是参考了哪些本地华语课本则无从得知。
4.自编的教材
在这个组别有7 所大学11 个华语课程的课本是自编的,占了总数的28.9 巴仙。这些大学是玛拉工艺大学、国民大学、理科大学华语副修班、彭亨大学、玻璃市大学、回教理科大学和工艺大学柔佛总院。虽说自编,私底下必有所据,不可能是凭空想象而来。
(三)教材的本土化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有36.8% 或38 个中的14 个华语课程教学使用中国课本。63.2%的国立大学华语课程教学则是使用具有本地色彩的国别化华语教材,并向教材本土化方向发展。这可从下面的图2 中看得出来:
图2 华语课程教材/课本类别
刘德联(2012)认为,国别化汉语教材的特点,一个是汉语教材的本土化,一个是汉语教材的多元化。国别化汉语教材是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汉语学习者而编写的,因为不同的国家、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教育传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大部分华语课程教材体现了刘德联所说的国别化汉语教材特点,那就是汉语教材的本土化。
五、总 结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华语课程教材大致上可分成4 大类:(一)使用中国编写的对外汉语课本;(二)使用本地编写的华语课本;(三)根据中国对外汉语课本和本地华语教学课本改编的教材;(四)自编的教材。使用中国课本的国立大学华语班,教学重点随着中国教材内容的转变,从早期比较注重口语的操练,慢慢地转向于注重语法点的教学。大部分的国立大学华语课程在使用具有本地色彩的国别化华语教材,并努力地把课程教材逐渐本土化。
黄凯芯:《马来西亚一些高等学府汉语基础班的研究》,马来西亚国民大学课业论文,2008年。
李 泉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刘德联:《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既解决对策》,发表于“第四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2年。
潘碧丝:《马来西亚华语的传播与发展——对外汉语(华语班)在国立大学现状调查报告》,《汉语教学学刊》(第7辑),2011年。
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叶婷婷、吴应辉:《马来西亚的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探析》,《云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 期。
徐晶凝:《多维视角下的二语教学评估》,发表于“第四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12年。
钟秋生、黄碧云:《马来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所面对的难题初探》,《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1 期。
周小兵编:《对外汉语教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庄兴发:《华语文作为第二语文在马来西亚的教学问题》,吉隆坡: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