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十里泉电厂第三水源地地下水位年变幅灰色预测
2014-03-20贺敬靳丰山陈素玲
贺敬,靳丰山,陈素玲
(1.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日益增强,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尤其是在各类水源地影响范围内,易造成岩溶塌陷群发地质灾害,如湖南益阳2012年1—2月发生岩溶塌陷693起,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我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从南到北,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24个省区,山东省岩溶塌陷主要见于莱芜、泰安、枣庄等地。岩溶塌陷的发生条件包括下伏岩溶地层、松散盖层和水动力条件,而在前两者地质特征和状态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就成了诱发岩溶塌陷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的预测来分析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灰色系统理论是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的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灰色预测基于人们对系统演化不确定性特征的认识,运用序列算子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挖掘系统演变规律,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作出科学的定量预测。该文将在以往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枣庄市十里泉电厂第三水源地的地下水位进行预测,确定年变幅及对岩溶塌陷的影响程度。
1 水源地概况
该水源地开采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为奥陶纪马家沟群灰岩,第四系厚度6~15m,主要由砂和砂砾组成,底部砾石层与灰岩直接接触(图1),孔隙水与岩溶水联系密切,地下水的人工抽采对水位的影响较大。下伏灰岩岩溶裂隙发育,主要岩溶形态为裂隙和溶洞,呈蜂窝状,岩溶率大于25%,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岩溶发育由弱到强,岩溶发育深度一般小于200m,含水层厚度10~35m,富水性强。地下水水位标高多年平均45.41m左右,年变幅4~12m。
水源地位于中部,为山间剥蚀平原,北、西、南三面为剥蚀-溶蚀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表分布有多个村庄。水源地补给条件良好,补给方式包括:上游河流通过岩溶裂隙直接补给;农业灌溉大面积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通过透水断层的灰岩接触带进行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向为由西向东。水源地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区。水源地主要提供电厂生产用水、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现状开采量为4120×104m3/a。
图1 水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该水源地的建成,打破了原有的岩溶地下水动平衡状态,在集中开采的各井组附近一定范围内形成地下水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原有的土洞成负压状态,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岩溶塌陷并不是必然结果。当抽取量与补给量达到平衡时,地下水位不再下降,积累于土洞中的负压将逐渐消失,土洞压力与地表压力将达成平衡,此时岩溶地面塌陷将不会发生。
但大规模开采地下水改变了该单元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水位的年变幅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动,当地下水动水位在下伏灰岩与第四系松散层的接触面上、下波动时,同样会引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
2 地下水位的灰色预测
水源地西部约1.5km处有一地下水位长期监测孔,孔位处地表高程为54.7m。根据该监测孔资料,得知2006—2011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表1)。
表1 2006—2011年地下水位变化情况(m)
2.1 求模拟序列
2006—2011年最高水位原始数值序列
X(0)=(X(0)(1),X(0)(2),X(0)(3),X(0)(4),X(0)(5),X(0)(6))
=(49.24,48.47,46.59,44.7,43.6,45.3)
引入一阶弱化算子D,令
X(0)D=(X(0)(1)d,X(0)(2)d,X(0)(3)d,X(0)(4)d,X(0)(5)d,
X(0)(6)d)
=(46.32,45.73,45.05,44.53,44.45,45.3)令为X
X的1-AGO序列为
X(0)=(X(1)(1),X(1)(2),X(1)(3),X(1)(4),X(1)(5),X(1)(6))
=(46.32,92.05,137.10,181.63,226.08,271.38)
1-AGO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为
建立白化方程
按最小二乘法则,求得发展系数a和灰色作用量b:
=0.0033
因此可得时间响应函数:
依此计算得到时间响应序列并还原得到:
2.2 计算误差
平均相对误差
2.3 预测
根据时间响应函数
计算出
由此得到2012年和2013年该监测点最高地下水位的预测值分别为44.57m和44.43m。
同样的办法建立最低地下水位的GM(1,1)模型,计算求得发展系数a=0.0275和灰色作用量b=39.4907,平均相对误差为0.25%,预测得到2012年和2013年最低水位分别为33.03m和32.13m,地下水位年变幅将分别为11.54m和12.30m。对比2006—2011年数据,该监测孔地下水位年变幅将呈持续增加趋势。
3 预测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水源地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2012年和2013年监测孔处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区间分别为[10.14,21.67]和[10.27,22.57],而水源地第四系厚度为6~15m,表明未来两年地下水位将持续在岩土接触面上下波动,当地下水位在岩土接触面附近波动时,极易产生土洞或天窗,这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岩溶水的冲蚀掏空作用下,土洞顶部土体不断坍塌,顶面向地表移动,盖层逐渐变薄,在土体自重和真空负压作用下,发生岩溶塌陷。
监测资料显示,该水源地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地下水的补给量和抽取量还没有达到平衡,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势态,那么,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该水源地的岩溶塌陷存在以下可能:①地下水位持续在岩土接触面波动,在地下水的往复作用下,土层机构被破坏,潜蚀和吸蚀的交替出现,诱发岩溶塌陷;②地下水位波动范围也将逐渐远离岩土和土体的接触面,真空负压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岩溶塌陷;③地下水位达到平衡状态,真空负压释放完毕,水源地内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降低,外围地区可能发生岩溶塌陷。
4 结语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雨季地下水位会上升,尤其是在暴雨后,地下水位会出现短时间大幅度回升,对预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但是不会改变水位变化的总体趋势,地下水位年变幅的灰度预测利用过去6年的水位监测资料,预测了2012年和2013年的水位区间,通过对预测成果叠代,可对以后多年的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并可根据实际监测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通过预测结果,研究未来几年岩溶塌陷的发展趋势,为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水源地开采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杰,高宗军,马海会.论岩溶地下水位对岩溶塌陷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山东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4):95-98.
[2] 邓聚龙.灰色数理资源科学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思峰,邓聚龙.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5):121-124.
[4] 孙凤华,袁健.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J].气象,2004,30(6):32-35.
[5] 袁杰,高宗军,徐晓慧.枣庄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