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
2014-03-20丁壮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主任
丁壮/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主任
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
丁壮/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主任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列为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两个禽类疫病。该病为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的疾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国对新城疫的防治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由于对该病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包括扑杀、强制性免疫等,新城疫的爆发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自2005年5月以来,我国新城疫发生的频率、数量和规模总体在减少,但是我国每年仍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有该病发生。众多临床病例表明,新城疫在我国家禽群体中仍呈常在的地方流行,该病仍然是养禽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疫病。
一、当前新城疫发生和流行新特点及病原变异特点
流行病学和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水禽是新城疫病毒的天然贮存库。过去曾一度认为NDV对鹅、鸭等水禽没有致病性,水禽对NDV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虽然可以表现出一定的隐形带毒率或血清NDV抗体阳性率,但感染后症状轻微或不表现症状。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鹅群中常见新城疫的暴发与流行。此外,近年来鹅群发生新城疫也多有报道。目前国内多个省均有水禽新城疫发生流行的相关报道,并呈扩大流行趋势,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鹅群感染NDV可导致严重发病甚至死亡。不同日龄鹅对NDV均有易感性,且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两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对不同日龄鹅群进行调查,发病率在40%~100%之间,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在30%~100%之间,平均为40%。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病程一般为2~5天,日龄小的鹅为2~3天,日龄大的鹅为40天,病鹅发病初期拉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色、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鹅精神萎顿,眼有分泌物,常蹲地,少食或拒食,但饮水量增加,体重减轻,行动无力,浮在水面,随水漂流。部分病鹅后期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有的发病鹅有呼吸症状。患鹅皮肤淤血,部分病例有皮下胶样浸润。患鹅脾脏肿大、淤血,有大小不等灰白色坏死灶。胰腺肿大,有灰白色的坏死斑或坏死片。肠道黏膜出血、坏死、溃疡。部分病例腺胃及肌胃黏膜充血、出血。心肌变性,有的心包积液。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出现脑充血、出血、水肿。特征性组织病理变化表现在脾脏、胰腺和心肌。脾髓淤血,实质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脾小体几乎完全消失。坏死灶大小不一,很多融合成片,原有细胞成分溶解消失,成一片红染的纤维素样物质。胰腺实质腺泡上皮广泛变性,有大小不一散在的坏死灶,灶内腺泡细胞崩解破坏。心肌纤维广泛颗粒变性,可见很多心肌纤维发生坏死,断裂或崩解。
由于受环境、宿主、疫苗选择压力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以及RNA病毒自身的特点,病毒复制过程中RNA聚合酶缺乏对核酸的校对功能而具有比DNA病毒更高的变异率,NDV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遗传演化。
二、水禽新城疫在国内外研究进展
野生水禽被认为是NDV的天然贮存库,含有的NDV弱毒和潜在的强毒级有可能传染给家禽。早在1990年,爱尔兰暴发的两次新城疫与从水禽体内分离的弱毒株的遗传特性非常接近,后经证实是Class I弱毒株。流行病学表明,北美、欧洲的Class I NDV以基因4型和5型为主。虽然野禽分离毒株主要是中低毒力毒株,强毒株较少,但是这些中低毒力毒株在易感动物、鸡胚、细胞中传播或传代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一些无毒力毒株可能变为有毒力毒株,低弱毒力毒株可能会转变为中强毒力毒株。
我国目前水禽发生NDV主要以鹅为主,家鹅可能比家鸭更为易感。今年来该病在国内多个省份都有流行的报道。而且水禽NDV分离株的毒力亦呈渐增强的趋势。国内有学者使用不同禽源NDV分离毒株对水禽的致病性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不同禽源NDV强毒株和标准强毒株F48E8进行鹅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NDV毒株均可在鹅体内复制并排毒,除鸽源毒株外其他禽源毒株均可致鹅发病和死亡,且病死鹅的临床症状和病体基本一致。这表明目前流行的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普遍增强,并进一步证实鹅在NDV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鹅新城疫的防控策略
(一)加强NDV流行病学检测,进一步强化对水禽带毒情况调查。
(二)不过分依赖疫苗,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传染病控制的原理是针对引起流行的三个环节: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群体。疫苗免疫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易感群体,然而要有效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单靠疫苗是不够的,所以对于新城疫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家禽与野生水禽接触,避免同时饲养水禽和陆生家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谨慎引种,严格控制病原毒株的传入。
(三)使用与流行株基因型一致的疫苗株防控NDV无疑具有很大优势和潜力。当疫苗与流行株基因型一致时,不仅能提供理想的临床保护,而且能显著降低免疫禽的强毒株感染率和排毒量,在临床上可有效控制免疫禽群中新城疫的发生。
(四)每个鹅群都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这对防治鹅副黏膜病毒病的发生是肌胃重要的。由于免疫程序会受到鹅群免疫应答基础、母源抗体水平、个体差异、干扰免疫以及饲养场的卫生防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养殖场必须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本地区的实际发病情况,来制定具体免疫方案。
(五)了解首免时间与母源抗体的关系很重要。雏鹅可经蛋黄传递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抗体-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可以中和弱毒疫苗病毒而影响免疫效果。
最后要注意,免疫程序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关键是要做好鹅群的免疫检测工作,定期检测鹅群的鹅副黏膜病毒抗体的消长和水平,一般认为鹅群的HI抗体效价下降至1∶16时应该及时进行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