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艺术贴画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2014-03-20张银萍张樟兴
张银萍 张樟兴
(1嵊州市甘霖镇中心小学;2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浙江 嵊州 312400)
借艺术贴画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张银萍1张樟兴2
(1嵊州市甘霖镇中心小学;2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浙江 嵊州 312400)
贴画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一类,之所以进行校本化处理,是因为这是一门既动脑又动手的艺术,在构图、色彩和动手实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农村学校,贴画材料随手可得,可以是树叶、麦秆、碎布、纸、蛋壳等,甚至可以是丢弃的垃圾,发动学生采取剪、折、拼、贴等方法,通过感官、心理和肌体的参与,形成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性格学生的发展需要,发挥其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贴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理念主要是围绕课程内容,从学生发展目标入手,围绕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主题开发、课程整合、课程选择和课程创新,突破过去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只能开发特色教学这一单一领域的做法,为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探索提供新视角。
艺术贴画 校本课程 农村学校
要建设高水平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农村小学,必须在规范学校建设的基础上走特色化学校建设之路,这是学校发展必须追求的办学理念。在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大力开展特色教育的今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发校本课程,营造学校教学特色,经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决定把工艺美术中的艺术贴画定为学校特色教学。试图在贴画教学上走出一条探索之路,真正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方针。
一、艺术贴画的概述
贴画就是运用不同材料进行构思、撕剪、排列、粘贴的绘画表现形式。其制作简易、有趣,即使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能动手尝试。通过学习可加深学生对美术中色彩、形状、质感等要素的理解,提高手工制作能力和美术创新能力。
在中国,拼贴画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常用材料有贝壳、羽毛、树皮、布帛、皮毛、通草、麦秆等。在西方,拼贴画属于现代派艺术范畴。西方拼贴画常把偶得材料,如报纸碎片、布块、糊墙纸贴在画板、画布或其他质地上,有时与绘画结合而成。20世纪初期,P.毕加索和G.布拉克把拼贴画技发展为立体主义艺术中的重要方面。至60年代,拼贴画成为流行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得很正确:“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又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二、将贴画引进校本课程的原因
1.中国贴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有义务继承它、发扬它。
2.学校地处农村,贴画材料随手可得,可以是树叶、麦秆、碎布、纸、蛋壳等,甚至可以是丢弃的垃圾,希望把艺术贴画引进综合课堂,让学生在传统美术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创作出具有动态感的贴画,体现美的时空,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独立性和发散思维,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3.它已被列为我校重点研究项目,学校曾被评为浙江省贴画艺术特色学校、嵊州市贴画特色学校、嵊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将贴画引进课堂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与全面支持,能更好地全面推广与应用。
三、校本课程中开展贴画教学的有利因素
1.学生喜欢贴画。老师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贴画”时,那齐刷刷高高举起的像一片小树林似的小手臂,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足以说明:贴画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今天仍受很多人喜欢。
2.有利于思想教育。表面看贴画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而甘霖镇中心小学则借助贴画教育这块宝地,对全体师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我们将贴画的主题定为“崇尚环保,化废为美”,把贴画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双向互动,相互推进。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使师生在收集、整理、利用废品的同时,接受着环保、勤俭等教育。
3.有利于优化学校环境。对学生亲手制作的各种材料的贴画进行装裱、配上镜框后挂在教室走廊或楼梯的转弯处。精美的作品展示既体现了学校对文明风尚、文化氛围、和谐校园和艺术情趣的追求,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参与美化校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学校大环境装饰与小设施布置有机结合起来。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剪、折、拼、贴等一系列动手过程,形成学生独特的思维形式和具有个性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并使其在其他各种社会生活中具有同样的创造意识。
5.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的开展使更多教师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多数老师把贴画教学融入学科教学中,把学科研究和贴画研究紧密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开展艺术贴画的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我们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等不同形式进行民间贴画艺术教育活动。如用贴出的人物、动物编写故事;引导学生用拼贴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拼贴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同学一起开化装舞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随形附物”式的涂鸦贴。这样的贴画教学不过多地强调技法和严谨的造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感兴趣程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贴画是一种乐趣,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打好贴画学习的基础。
如“随意形”教学: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前面用过的大边料等,根据形状的特点联想事物,再进行拼贴,从而创作出具有观赏性的贴画作品。
2.“观花走马”式的“临贴”。“临贴”指把原样放在旁边,看着样子贴。有了上面的涂鸦贴学习后,学生就会希望自己也能贴出漂亮的作品,由于学生贴画能力有限和对贴画艺术的掌控不足等,学生还不能凭想法创作,这就需要提供优秀作品并引导他们“临贴”,争取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素材与技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临贴”有临变因素,学生在临摹的时候不要求百分之百相似,对大的结构可以适当用笔或指甲抠一下定位,同时,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细小的变化或增减,也可以是外形或动作上的变化,只要抓住原作的寓意和意味即可,让学生在临摹中学到优秀作品的精髓,添加自己的想法,又不因能力的局限而有所束缚,保持学生对贴画的兴趣。
3.“移花接木”式的组合贴。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贴画基础后,可以让学生对不同贴画作品进行分解、组合、变形,创作出新的贴画作品,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对贴画作品和题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更多贴画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为以后自主创作或主题创作打好基础。
4.“胸有成竹”式的自由贴。包括对贴画作品的默贴,还包括没有原样的创作贴,特点是对贴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自由变化或变更原来想法,贴出具有欣赏价值和一定想法与新意的作品。这样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组合,将剪、拼、贴等技法相结合,用贴画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贴画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传承民间艺术精髓的意识,唤起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
5.“得心应手”式的创意贴。创意贴的关键在于“主题”的限制,不再是自由的、随意的,而是根据要求,运用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和造型进行创作。这就需要学生对贴画材料、造型、寓意等有一定量的掌握,并能较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查阅资料,也可以先画好设计图再拼贴,重点是抓主题,发挥创意,贴出特色。
这种“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分层教学法降低了学习难度,让贴画成为一种乐趣,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对贴画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贴画文化的热爱,继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五、贴画的传承与创新
贴画材料虽然很简单,在农村很容易得到,但有利有弊。例如:彩纸色彩很丰富、很鲜艳,但容易褪色,更不能长期曝晒在太阳下;粮食类作物拼贴成的作品,非常富有立体感,但由于作物自身的重量,很容易掉下来,也很容易被虫蛀掉,所以怎样保存粮食类作物的贴画作品就成了一大难题。树叶贴画作品更难以保存,因为过不了几天,新鲜的树叶就会变黄、变硬甚至变脆。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贴画材料,做到扬长避短,更要积极推陈出新,选择具有特色的材料,创作出新的贴画作品和新的欣赏价值。
1.树叶贴画。民谣“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具有别样贴画特色的画画,也提供了新的贴画材料——树叶。“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将生命与树叶紧紧联系在一起,哪怕泛黄的树叶也散发着生命气息。同时,生命崇拜是贴画永恒的主题,对祖先的崇拜和繁衍生息的观念在贴画中比比皆是。如果用具有生命寓意的树叶表现对生命崇拜的贴画内容,那么生命的文化寓意将得到最大体现。其次,由于树叶中水分的影响,需要将新采集的树叶夹入书册中压平保存,等水分干到一定程度时,再拿出来拼贴。也可以根据树叶色彩的变化,创作别有风味的作品。
2.泡沫纸贴画。泡沫纸严格来讲不是纸,而是一种具有一定厚度、易剪贴保存,不易扯坏的具有较大可塑性的特殊软材料。不仅适合学生单独创作,还适合学生群体创作,而且创作的作品不仅有贴画的韵味,更有浮雕的立体效果。在剪贴时,要注意刀与刀之间连接的地方,剪下去要准确果断,否则线条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纸撕坏。
除此之外,瓜子壳、花生壳、树皮、蛋壳等材料的使用,前期处理有些麻烦,但用这些材料贴出的作品,既能保留贴画本身的美感,又因材料的特殊而使作品产生与众不同的韵味,获得新的欣赏价值。学生在选择材料的运用中,不仅提高了贴画技法,激发了贴画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践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性与价值,将创新思维从实践运用提升到思想认同,有了技法的承载,思维创造力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六、贴画的普及与推广
在摸索过程中,我们不拘泥于当初的研究模式,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将艺术贴画普及与推广开来。
1.“贴画”作为特色课排进班级日课表,保证每周一节课的活动时间。
2.每班设有一个艺术角:便于及时展示学生作品,更大力度地渲染气氛。
3.月月赛:每班每月进行一次“贴画小能手”评比活动,并发布喜报,借此充分激发学生的贴画兴趣。
4.每学期组织一次评比:通过评比,提高学生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重视艺术教学与生活、节日、游戏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紧密配合:每年“六一”节定为贴画教学展示周。通过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展示贴画作品,渲染学校特色,营造教学氛围,扩大社会影响。
6.一学期至少举办三次专题研讨会:便于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得失,研讨下阶段教学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7.创建一个陈列室:以更好地展示、保存学生作品。
8.优秀作品上墙:将优秀贴画作品用镜框装裱后挂在走廊上,让大家都能欣赏到真正美的作品,享受美的世界。
9.开展主题活动:紧跟学校主要工作开展相应的作品展览,如安全教育贴画展、绿色环保贴画比赛等。
10.编写校本教材:按不同年级、不同制作材料分工编写贴画教材,试将我校特色教育新经验、新举措及时推介,提高学校知名度。
贴画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贴画教学中用“守”传承贴画文化,用“变”丰富贴画文化,要将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贴画艺术正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已经略有成效,应在全校师生中全面普及与推广,希望更多孩子传承并创新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让中华瑰宝在祖国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1]http://www.doc88.com/p-2711612584256.html.
[2]http://www.fangshan.bjedu.cn/onews.asp?id=8929.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