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2014-03-20宿红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中职

宿红霞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甘肃 兰州 730046)

浅析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宿红霞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甘肃 兰州 730046)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形式美、内容美直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中职生正处在思想境界提升、道德观念强化、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艺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德育功能

苏联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在《更新艺术观念》一文中指出,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原则上的区别,就在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都兼有道德伦理因素和美育因素。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和德育是互相包容、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

1 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首先,艺术教育与德育是相融的。自古以来,美与善就被视为一体。早在300 0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礼乐”活动。“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这种礼法、技艺相结合的教育实际上是融德育和美育于一体的教育。我国早期音乐专著《礼记·乐记》中指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作为古代美育的乐教,就是一种以社会道德关怀为核心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1]。当前的德育内容广泛,意义深远,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职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思想、情操、意志等方面接受美的感染熏陶,最终影响学生纪律观念、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以及伦理道德的形成,而这实质上就是以德育为中心实施的艺术教育。这些充分说明了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的相融关系。

其次,艺术教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从古至今,凡是艺术创作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公德和伦理观念相适应的。没有了道德伦理标准,艺术就有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所以,在历史发展的任何时期,艺术创作都需要考虑作品的道德功能和社会责任,艺术教育只有在德育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健康发展。一位审美能力强的人自然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正如面对维纳斯雕像,有教养的人看到的是其艺术形象之美一样。中职生是国家未来基础建设的生力军,为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好修养的公民,在专业技能强化教育的同时,艺术教育与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普遍认为审美是品德形成的手段,即“以美辅德”观念。实际上,审美既是促成品德形成的工具和手段,又是道德水平高或理性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所以,艺术教育不是作为德育附属品而存在的[2]。

2 艺术教育在发挥德育功能方面的特点

中职学校广泛开展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同时也发挥了独特的德育功能,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在发挥德育功能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2.1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情境具有愉悦性

艺术教育注重创设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重视调整学生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艺术教育更注重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如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音乐、视频赏析、现场示范、游戏互动、歌舞表演等方式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欣赏精美的范作,分析作品艺术形象,指导学生绘画、雕刻。这样,一方面创设了教学情境,另一方面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学生技能[3]。通过这些艺术的教学处理,逐步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陶冶学生情操,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审美水平,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

2.2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过程具有形象性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它们的共同点是以生动、鲜明、活泼的具体艺术形象使人产生共鸣,在学生感知艺术形象的过程中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艺术教育的德育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感知、表现和再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直接反映客观现象、表现生活场景,让学生认知、想象和理解作品主题。比如学生在欣赏以英雄人物事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时,会产生对艺术形象之美的赞叹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也就是说,在同一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强化了内在情感体验,懂得是非、分清美丑、在揭示艺术形象的同时接受了德育的积极影响。

2.3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方式具有多样性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德育方式灵活多样,除了课堂教育,还可以利用学校操场、舞台、画廊、活动室、板报宣传栏、学校电视台等多种途径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展示来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与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这种教育方式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其中。

2.4 艺术教育中的德育过程具有实践性

艺术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艺术实践,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集体主义观念、协作竞争意识等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时也发挥了德育的重要功能。

3 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3.1 艺术教育促使学生人格完善

完整的人格心理结构包括3方面内容:智力结构,即抽象概念和感性现实的统一;伦理结构,即社会的价值观与个体意识的结合;审美结构,陶冶人的情操,让一个人超凡脱俗。3个方面缺一不可,须均衡发展。如果个体长期脱离现实,只与抽象的公式、概念打交道,时间久了,其人格发展就会趋向片面;伦理结构使人受制于外在的道德规范,失去主动性和支配性,只为社会功利价值观所驱使,不利于人格的完善。通过艺术教育而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够使感性和理性达到完美统一,从而获得个性的自由[4]。

人格的完善与全面自由发展要求人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必须统一,而要达到二者的统一,就需要一种渗透着理性与感性的特殊教育,这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如合唱属于多声部的合作艺术,既要音色统一又要形成强烈对比,要突出声音融合而不能以个人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促使其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校歌合唱排练中,笔者要求学生唱整齐、唱协调的同时,还要考虑对所学专业的理解,领会并把握艺术的内涵与美感,唱出感情、唱出决心。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对所学专业产生自豪感,也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无形中增强了纪律性。另外,通过组织学生制作道具,增强了学生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配合与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利用这个契机,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3.2 艺术教育促使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能够以正常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如遇到情感波折时,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使不愉快的情绪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宣泄,恢复平和心态,而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在合唱排练中,笔者常引导学生感受整体声音与和声的美感,帮助学生抛开烦恼,调整情绪,通过合唱找到自信,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进而产生愉悦的感觉,在表演中情感自然流露,呈现最放松的一面,同时对获得的荣誉也能以平常心对待。因此,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灵净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3.3 艺术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气质类型的不同造就了个性的不同。马克思曾说,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抑制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因而也严重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的只是应试“机器”。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而要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自由发展,艺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教育对于个性发展的最大功用在于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解读空间和超脱狭隘功利的意念。笔者在合唱排练的间隙,会播放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静下来聆听,将自身的理解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比,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其他能力,甄别学生的能力倾向,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并在艺术欣赏与合唱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艺术教育要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这个中心环节来实现,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道德水平的提升与心灵的升华。正如斯托洛维奇所说,虽然艺术教育具有道德意义和政治意义,但是,无论艺术的道德影响还是政治影响,只有当它们有机地编织进艺术的审美效用和艺术效用中,才有可能产生[5]。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德育过程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直接的道德知识的灌输和说教。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使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得以正确、有效的发挥。

[1]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李新生,曹洞颇.艺术教育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3]闫汝乾.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0(4):7-8.

[4]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5]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G416

A

1671-1246(2014)15-0152-03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