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视角下的贾宝玉形象探析

2014-03-20马晓炜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
关键词:贾政宝钗贾母

马晓炜 黄 乐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人性视角下的贾宝玉形象探析

马晓炜 黄 乐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是一个自由放任,不走封建统治者所要求的仕途经济老路的逆子。在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贾宝玉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判乃至压迫,同时也出现了促进其人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双方力量的对抗,让宝玉步入绝望,最终他以出家坚守了自由人性,找到了一个寄托自己理想的地方。

《红楼梦》 贾宝玉 人性 自由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个性、最富有特色的人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他拼命地想挣脱传统封建道德的束缚,顽强地与那些压抑人性的罪魁祸首抗争,内心有着对个性自由的憧憬。但是,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中,贾宝玉的自由意识必然会受到批判,尤其是他的父亲贾政,还有宝钗、袭人等恪守封建礼教的人,但是贾母这个原本最大的批评者,由于对孙子的喜爱,反而成了他人性发展的保护者,还有其他那些有着自由个性萌芽的女性。由此可见,宝玉的身边充斥着批判者和保护者两大力量的对抗,宝玉的人性将何去何从?最后,他以出家的方式为自己的自由人性找到了归宿,这又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一、贾宝玉的自由意识

贾宝玉的叛逆最明显的便是他的女子观念,封建等级制度下,男尊女卑,女子是男子的附庸,而在贾宝玉眼里女子却是世间最美好的人物,他甚至将女子称为“人上之人”,这完全将封建的男女观颠倒了。除此之外,他最唾弃的是“四书五经”,喜欢看那些有着自由个性萌芽的小说和戏曲作品,禁锢思想的经书与他活泼的个性是水火不容的。作为贵族子弟的他,竟然“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但又和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交往甚欢,尤其是在别人眼里不屑一顾的戏子。当然,他的叛逆最精彩的便是与林黛玉的爱情,他和林黛玉完全抛弃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由爱情,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由恋爱。贾宝玉,这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使者,努力地冲破封建制度的魔障。

二、自由的批评与保护

贾政是一个死守传统封建礼教的士大夫,对于宝玉,自然是让他读书做官、报效朝廷以显扬家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贾政忠实地按照统治阶级规定的人才模式培养儿子。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宝玉周岁只抓“脂粉钗环”,贾政对此大怒,断言“将来酒色之徒耳”,从小就对宝玉大不喜欢。为了让宝玉走上自己认为的正途,对其不断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批判方式只有一种——非打即骂。这对极富叛逆性格的宝玉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贾政的暴力教育发挥到极致的,便是第33回宝玉挨打,琪官儿事件与金钏儿事件让贾政的希望跌入谷底,这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对一贯受非打即骂教育的宝玉有何用,无法使宝玉真正认错。更何况王夫人和贾母的先后出场,为宝玉开脱,这不得不使贾政再次停止暴力教育。转而试探使用另一种武器,那就是触发他,以尚存的亲情唤醒宝玉,“不觉长叹一声”,“泪如雨下”和“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即使出现这些动情场景,宝玉也始终没有放弃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从而更加剧了贾政的绝望。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终便是绝望。从70回开始,在数次绝望之下贾政出现妥协和认同。在77回中:“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污了祖宗”,可见,贾政最后的批评是失败的。

贾政深受封建家教的影响,对宝玉的批判手法一直是暴力教育,不注重情感的渲染,在宝玉身上产生的效应只能是逃避和抵制,这必定是失败的教育方式。所以,贾政无法成功解救离经叛道的宝玉,贾政作为宝玉最大的批判者都注定失败,还有谁可以泯灭宝玉自由的人性呢?

当然,在封建社会中除了贾政之外还有很多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试图批判宝玉、让其归入正途的人。但是,这些人无论从批评的方式还是程度上看,对宝玉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能增添宝玉的憎恨心理。

宝钗,无论结婚前还是结婚后,都是封建礼教的忠实追求者。这也是宝玉为什么喜欢黛玉而不喜欢宝钗的原因。婚前,宝钗对宝玉的批判自然是不露痕迹。婚后,便加紧对宝玉的改造,宝玉与甄宝玉相会,这便是最好的契机。当宝玉说他是个“禄蠹”,宝钗试图想教导宝玉,数落贾宝玉的不足,这也加剧了夫妻之间的裂痕。再如袭人,作为宝玉的贴身丫鬟,更是想方设法抑制宝玉的个性。她假借自己要赎身离开,以此束缚宝玉,只要他“百事检点”、“不任意任情”,她便不离开。

贾母作为贾府的封建大家长,理应是封建礼教最顽固的恪守者,对宝玉肆意放任的行为定是最大的批评者,但实则却成了宝玉人性发展的保护者。正是由于贾母的存在,大大地削弱了以贾政为首的封建批判力量。

“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可见,贾母对宝玉的行为是有批判,她同样要求宝玉要光宗耀祖。但贾母的这种批判方式更多地停留于嘴边,并未付诸行动。

对于贾母,我们更应该从一个老年人的立场出发。老人更渴望的是亲情,子孙围绕,欢聚一堂。宝玉作为贾府的命根子,贾母对宝玉自然相当宠溺。当宝玉受到父亲的暴力教育时,其内心的心疼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阻挠贾政。虽然贾母不是刻意而为,骨子里还是封建者,就如宝黛的自由婚姻便是她亲手葬送,但由于她的这种溺爱为宝玉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为他自由人性的发芽留出了空间,从侧面看是保护者。

《红楼梦》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对比,那便是贾宝玉与甄宝玉。为何会出现“真”、“假”两个宝玉?甄宝玉和贾宝玉到底谁为真谁为假?

甄宝玉和贾宝玉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呈现出叛逆的色彩。可是在历经了不同的少年时代之后,两个宝玉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分化,甄宝玉落入了封建统治的大网之中。为什么甄宝玉会“浪子回头”,而贾宝玉却始终坚守呢?首先,甄父作为批判者并非只采用暴力教育,而是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假装口说“懒于应酬”,设计让儿子接待客人,让甄宝玉在与官员的交往中逐渐改变。在此,批判者的力量是强大的,方法使用得当,同时没有受到阻挠。贾宝玉却有贾母这个“靠山”的存在,批判者作用不明显。同时,甄宝玉对自由人性的追求还具有软弱性和不彻底性,面对家庭衰败立刻屈服。贾宝玉同样家庭衰败,但他看到的是统治者的丑恶腐败并始终坚持了自己的理想。

在这里形成了真、假两块“宝玉”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人性发展路程的曲折,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叛逆的两条不同道路。告知我们贾宝玉追求自由人性之路必定是孤独的,与世间格格不入,这是导致他最终出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出家

宝玉追求人性自由之路最终以出家为结局,这是他最无奈也是必然的结局。

宝玉身边女子的相继凋零,晴雯含冤而死、鸳鸯悬梁……一步步将宝玉身边有着自我个性的女性挨个毁灭,让宝玉逐渐陷入封建包围的圈子里。再加之贾政的暴力教育、贾府内部的明争暗斗等,这些长期积淀的因素,使得宝玉的叛逆性格和人生理想一再遭到摧残,心灵一次次受到痛苦沉重的打击。

最残酷最严重的打击便是宝黛爱情的毁灭。当宝玉越走越远、家族日益显露出危机时,贾母、王夫人等封建家长不得不采取措施,扼制宝玉人性的最好最残酷的批评手段是什么?便是葬送了这段爱情,拔掉这颗关键的钉子,将始终恪守封建礼教的宝钗许配给宝玉,让封建思想以妻子的身份始终围绕着宝玉。林黛玉之死和婚姻的摧毁,让他对现实产生绝望,这自然是宝玉出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到最后,封建的批判力量最大化,他的身边仅留下封建的守护者,父亲贾政命他赴考,母亲王夫人催逼他的功课,宝钗、袭人时常规劝。他意识到封建的脚步正步步紧逼他。他面临着两种抉择:或顺从他们,或依旧我行我素,但前者将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后者会永远陷入前途渺茫的困惑中。当然,他坚决拒绝第一条路,但第二条路他已经丧失了足够的勇气,所以他只能寻求自我解脱,走第三条路——出家。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宝玉已经绝望,但又由于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而使他找不到新的出路,于是只能找一个远离这一切的地方安置自己,这是一种梦醒后却无路可走的人生悲剧。

可喜的是,在追求人性的道路上,宝玉一直恪守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是无数次封建势力的打击与批判,也没能消磨他的意志。因此,封建势力对宝玉人性的批评是失败的,但宝玉也不是胜利者,由于缺乏同封建势力正面抗衡的力量,加剧了他对这个社会的绝望,最后他只能选择逃避,远离这个污浊的世界,这也算是他人性的一次发展。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1-1602.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07-266.

[3]汪正章.贾宝玉离尘出家原因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1997,(3):59-63.

[4]严云受.论贾宝玉性格的矛盾性与时代性[J].红楼梦学刊,1986,(2):41-69.

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347004。

猜你喜欢

贾政宝钗贾母
贾母的品位
Optical spectroscopy study of damage evolution in 6H-SiC by H+2 implantation*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贾政也有温情时
贾政性格中的儒道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