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2014-03-20王周火
王周火
(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邵阳 422004)
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王周火
(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邵阳 422004)
特色专业是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做大做强做优地方高等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地方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本文深入探讨了特色专业的内涵、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建设内容,并以教育部特色专业——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科学专业建设的有关做法。
地方高校 特色专业建设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由初期的规模扩张转变到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建设上来,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而特色专业是地方高校的名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做大做强做优地方高等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地方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所以,建好特色专业对推进地方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作用重大。
一、特色专业内涵
特色专业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其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培养的学生具备比一般专业人才有更突出的综合能力;有独立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较高社会声誉与较大社会影响,能够被社会和公众所接受、认可的专业。具体地说,特色专业应当是指其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水平、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国内外达到较高水平或者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专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
二、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地方高校必须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在取人之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现特色,形成特色,建设特色,强化特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优先发展原则。
地方高校要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校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2.社会需求原则。
地方高校坚持适应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关注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创新发展原则。
地方高校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专业建设发展原则,以专业方向建设为重心,构筑和强化专业特色,形成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优势稳定的专业群。
4.校企合作原则。
地方高校要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互相衔接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强化特色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度,鼓励特色专业创办自己的经营实体。
四、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1.注重开放办学,丰富特色专业内涵。
要加强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明晰质量标准,严格质量控制。要加强对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的研究,形成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机制,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员培训和科研合作等形成机制,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扩大高校在地方建设中的影响力。
2.深化特色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加强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开展并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努力施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使特色专业集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教学名师与团队、优秀教材等教学科研成果于一体。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4.强化特色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加大人、财、物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特色专业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的建设,使其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符合特色专业的有关标准,充分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5.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实践教学。
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使特色专业的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毕业生综合素质有比较优势。要建立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特色专业的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选拔、吸收优秀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
五、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成立于2003年,2007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Ⅰ类特色专业。近几年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坚持走特色内涵发展道路,在特色专业建设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设目标。
管理科学专业依托“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围绕培养复合型质量管理人才这一核心,整合本校质量管理专科专业20年的办学经验和长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所形成的优势,构建了以能力为纽带的“H”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建立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政府合作的联合培养机制,成为“学科知识宽厚、专业技能精深、质量管理专长”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图1 “H”型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H”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课程、工程技术课程、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模块化体系;以“专长”为核心,按照“夯实基础、拓展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重组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共建实习教学基地,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特色人才的培养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地方高校管理科学专业建设标准和规范,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有特色的管理科学方向专业人才。
3.建设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培养21世纪“博识、专长”人才为目标,围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通过与企业、质量管理协会、机械类专业、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课程、工程技术课程、质量管理课程、实践课程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终建立起校校、校企、学校—协会,学校—政府合作的新型联合培养机制(见图2)。
图2 联合培养机制示意图
专业培养方案以“H”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深刻把握管理科学的应用性特点,按照“拓宽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既掌握科学管理又懂得工程技术的质量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打破以知识递进逻辑为指导的传统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拓展、经验形成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通过设置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处理、CAD等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加强工程素质教育;设置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标准化工程、计量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质量管理课程模块,落实特色专业教育;通过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ISO9000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见表1)。
表1 主要特色课程一览表
(2)课程建设
一是改革课程结构。根据特色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五大课程模块体系,为实施“H”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五大课程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学科课程模块、工程技术课程模块、质量管理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内容精炼、观点新颖”的原则,充分体现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充分体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淘汰过时的教学内容,适时开设新课程。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软件或仿真模拟等教学手段,模拟生产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的情景,缩小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活动之间的差距,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启动以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和课程责任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工程,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名师培育,努力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衡量教师队伍优劣的标尺之一。本专业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以教风促学风,通过建设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教学团队,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三是加强师资培养。第一,实行“校校、校企、校所”联合培养机制:选派教师到著名的高等院校做访问学者或短期进修,选送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及行业协会进行工作实践,顶岗锻炼;鼓励教师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接受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第二,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人才战略,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管理咨询师、质量工程师、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员的培训和考试,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4)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将按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和评估要求,建设由管理科学综合模拟实验室、质量检测实验室、质量审核模拟实验室(拟建)、案例教学实验室(拟建)等构成的实验中心。逐步建成能适应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设备先进、多功能、高效益的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体系,并努力把它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改革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们将围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培养创建三级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多维实践拓展体系(见图3),遴选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常态机构。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和各类职能证书培训等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
图3 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模型图
[1]王志刚.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3]张子照,朱晟利.谈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7).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省级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3CGD07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