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4-03-20赵本纲
赵本纲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是推动湖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纵观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湖南高校教育的发展。湖湘文化是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反之,湖南高等教育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催促着湖湘文化的发展。[1]因此,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与推广中,湖南高校要积极倡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弘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文化精髓,把湖湘文化的形成和演进作为沟通和认同湖湘居民心理、思想、观念与生活实践的精神纽带,同时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以民族精神为导向,践行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脊梁,为湖湘文化的世代相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枝绚丽多彩的奇葩。古代,从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屈原自沉汨罗,西汉贾谊力主改革而被贬,南宋时期关心国家大事、终身不仕“卒开湖湘学统”的胡宏,“辞官不做”向皇帝上呈振兴国家《万言书》的胡寅,人称“东南三贤”之一的著名理学家张栻,其忧国忧民的爱国行为和思想,对以后的湖南影响十分深远,使爱国成为湖湘学派共同的政治倾向。[2]近代,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宋教仁、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湖湘英杰深受湖湘文化的熏染,均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将传统的民族主义转化为现代爱国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湖湘文化,促使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展现出三湘大地迷人的魅力。
湖湘文化的传承影响着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湖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促进湖湘文化的兴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来看,以民族精神为导向,践行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3]湖南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并将其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高校要坚持以民族精神为导向,在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与实践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主旋律。
1.通过校内实践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应自觉地去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以民族精神为导向,以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着力点,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主义自豪感。高校要不断推进学习型文化校园建设,办好大学生团体专有的报纸与讲坛。以团学组织为依托,高校社团协会活动为平台,利用“三湘读书月”、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月等省内大型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仿效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与革命前辈,认真学习他们的英雄革命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切实感受爱国主义力量;要自觉把自身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崇高理想,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通过校外实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要把继承发扬湖湘文化精神作为强化精神支柱,建设自身精神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湖南省10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40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优质资源,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旅游与考查。每年以“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为契机,将多方式实践参观伟人名人故居、红军标语博物馆、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考核硬性条件之一。此外,要重视对湖南省内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少数民族文化园等标志性公益文化项目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深入了解湖湘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克服民族虚无主义。
二、以时代精神为引领,践行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敢为天下先和进取创新精神是千百年来湖湘文化的深厚积淀。从王船山等“坚贞刻苦”的治学,到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波、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都是湖湘文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过程中艰苦奋斗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创新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4]同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湖南高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以时代精神为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践行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思变求新意识
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创新能力绝非只是一种智力特征,而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湖南高校的发展是湖湘文化的积淀、孕育、传承与创新,处处弥漫着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内蕴藏的社会实践资源,打造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际、成长、自我展现的重要舞台。高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更多地致力于通过诸如湖湘文化的熏陶,精心组织以反映湖南文化卓越成就与湖南人创新精神的社团、交流、文体、竞赛、科技人文论坛等活动。创造褒奖冒险、宽容失败的体制,大力倡导专利发明等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开发蕴含在大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认准奋斗目标而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促使大学生在学校层面上真正活跃开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以项目为载体,践行大学生敢为人先的大学生创新精神
青年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锐气,敢于变革和创新。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湖南推进“创新湖南”的建设中,更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国内外很多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表明,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在原始创新、高新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湖湘青年应该发挥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湖南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湖南高校要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湘教发〔2009〕55号),将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在高校团组织的宏观政策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的立项,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方面资源得以最优化的配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高校加大湖湘民俗风情文化社会调查的资助与奖励,加强对社会调查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就业压力和外部实习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大胆尝试创业有助于大学生锤炼自我,成就梦想,成为湖南打造创业城市的生力军。
三、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践行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求真务实精神
文化即是人化。人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人的人格和生活状况的反映。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拥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她的辉煌离不开湖湘人民不懈的努力及各地区的支持。同时,作为一种既成的地域文化,必然有其相对固定的地域文化形态和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它既强调要胸怀天下,也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从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仁学》,左宗棠提倡“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直至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当代高校要培养湖湘青年本着“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以服务社会宗旨,躬行实践、求真务实,积极投身湖南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积累经验、增长能力、成就事业。
1.强化“求真务实”,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湖湘文化自形成伊始,就有一种关心现实、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必将是湖南高校育人机制改革的强大动力。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要在传承湖湘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育人的生动性和感染性。
湖南高校可以根据生源地的情况,按片组织“进社区、进乡村、进民户”社会实践服务,聚焦基层一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切身感受民生疾苦,切实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将社会微观的实践情景转化成育人实效。通过“送知识、送科技、送文艺”等社会实践,根据湖湘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如巫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和礼俗文化等,有选择性地开展科技支农、义务支教、留守儿童成长关爱、政策宣讲、文化宣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及长沙弹词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乡等活动,发挥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保证活动内容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探索当代湖湘文化转型,实现“经世致用”
湖湘文化反对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也反对学而不去力行,主张从现实政治、经济、生产活动出发,问天事、问地事、问人间事,立足于现实而有所作为,这种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对于实践“强省”措施,推进湖南教育、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5]面对当前不断演进和形成的当代湖湘文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践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要以学校所学相关专业为依托,着眼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更多地与社会、市场接触,否则只是个井底之蛙。大学生入校后,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挑战、锻炼自己。在社会实践中要充满激情,在尝试普遍性的勤工助学,发单员、促销员、家教等活动以后,大学生要根据社会所需勇于挑战自我,善于把握机会,固执坚定,敢作敢为。
四、以价值取向为基础,践行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进取精神
湖湘文化是一种不断实现自我保护与自我革新的动态开放的文化体系。提倡革新、创新进取,反对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的精神内核,是湖湘文化不断具有时代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有品质之所在,也是当前湖南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推力。湖湘文化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进取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如越文化与楚文化之间的沟通。其二,湖南内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以及湖南与其他省区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其三,不同学派,如法家、道家、儒家以及佛教与道教、宋学与理学之间的融合。其四,与外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6]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新时期的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就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培养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进取精神,彰显湖湘文化的对外辐射力。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与开明风格,是历代湖南教育的重要方针,也是湖南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发挥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随时代的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又左右着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注重思想理论体系更新的同时,不断加强文化发展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重价值观转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为湖湘人才的主力军——湖湘高校大学生,继承先辈传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振兴湖南的历史重任,增强忧患意识,本着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认清形势,驾驭局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人生抱负,力争在湖南的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一要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湖湘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修身、政治功业为自我完美、永恒事业为最高人生目标的功利观念。大学生无论是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实践中,这种立足于经济目标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不可或缺。二是在社会实践中要积极发扬协作意识。传统湖湘文化更加张扬一种权威主义的内圣外王之道,一种英雄主义的人格魅力与豪杰性情,铸就了青年一代顽强坚毅和现实价值取向。但在当今高度分工协作的社会里,大学生更需要蕴藏平等的协作意识,保证专业化、市场化的社会秩序和谐运行。三是社会实践中渗入契约原则和法制精神。湖湘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克己守礼的伦理文化、经世谋略的政治文化,却相对缺乏契约观念、法制精神,故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倡扬契约观念、法制精神对具有自由性、竞争性社会的制度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四是社会实践中融合科学理性。市场经济总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十分讲求效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充分认识科学理性的工具性,尤其是高职类的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较早、期限较长,在行业企业的实践中更应该关注科学理性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科学地扬弃湖湘文化某些成分,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倡导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主导的科学理性,在当代继续为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张作功.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5.
[2]郑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
[3]贾正东.湖湘文化对当代青年学生人格塑造的积极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2.
[4]李军林,杨文军.近十年湖湘文化研究述评[J].船山学刊,2010,(2):12.
[5]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Z].2010.
[6]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