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有“魂”的标准及实施办法
——关于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4-03-20张春丽
张春丽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8)
有两种课让学生的感受最强烈,第一种课是感觉从头到尾兴趣盎然,下课了还觉得意犹未尽;第二种课是感觉课很漫长,不时地看着表期盼赶紧下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是否引发了学生有效的注意和参与.课堂的一切目标归根到底都要在学生这里落实和生效的,如果学生没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一定是空洞呆板和缺乏灵气的,笔者常常称这样的课是丢了“魂”的课.
1 有“魂”的课——学生有效参与的课
学生有效参与的课,积极热烈,思维灵动,笔者称之为有“魂”的课.在实际观察课堂时,这样的课往往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1.1 外显特征——多官并动 气氛热烈
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往往具备许多外显特征,学生的多种感官往往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眼神是灵利的,随时捕捉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学生的语言是流利的,七嘴八舌,不时地与教师和他人交流、辩论;学生的笔头是麻利的,争先恐后,抢时抢答;学生的神态是专注的,完全沉浸在课堂的情境当中;学生的情绪是入境的,紧扣课堂的情节,或疑或思,或喜或忧,或唏嘘惊叹或兴奋热烈等等.总之,学生多官并动,课堂氛围热烈.
1.2 内隐特征——思维灵动 引人入胜
就物理学科的特点而言,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与概括,都离不开一系列深层次的思维加工.一堂有“魂”的物理课,学生的思维参与一定是充分的、有深度的和有生成的.换而言之,学生的思维参与一定是丰实有效的.课堂上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参与的思维是审慎深刻的;随着问题的逐步拓宽,学生参与的思维是发散延展的;随着分析、论证、评价等思维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参与的思维逐步打开,随机通达,或质疑或褒奖,或批判或争论,带有质疑性甚至带有创造性,思维参与的深度、广度乃至生成层层叠起、引人入胜.
总之,学生课堂有效参与,所有外显、内隐特征交相辉映,这就是一堂有“魂”的物理课.
2 牵动课“魂”——设计让学生有效参与的微观支撑点
在听课时常常会发现我们有些教师的课说差也不差,但说好也不好,问题出在哪儿呢?细细品来,表面问题是课显得呆板和缺乏生机,再往深处琢磨,问题就突显了,这样的课尽管也有教学设计,但更多的设计是针对教师的活动,缺乏针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设计时心中没有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作为主体的学生没能很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注意游走不定、神情涣散,课怎么会有“魂”呢?又怎么会有效呢?相反,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我们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我们能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方设法能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堂中来,那么,我们的课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在教学设计时,不妨先从几个支撑点上着力来牵动课“魂”.
2.1 巧设“兴奋点”
“兴奋点”就好比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让我们的课堂明亮、慧智和迷人,学生的注意齐发聚焦,参与争先恐后.物理课堂独有的“兴奋点”很多,用心设计,巧夺天工.比如,自然有趣的物理游戏,新颖奇异的探究活动,扑朔迷离的物理问题,匪夷所思的身边现象,扣人心弦的物理学史,简约和谐的物理之美,哲思通透的物理思想,灵活机智的解题方法,障碍点的激烈讨论,疑惑点的冰雪消融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用心的设计,让课堂先从一个个兴奋点上灵动起来.
2.2 明确“重要性”
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感知到课堂任务的重要性,那么参与度将减弱甚至不存在.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来设计.“瞻前”,就是展望以后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这是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否则以后的学习将很难顺利推进;“顾后”,就是联系已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这是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和应用,否则以前的知识或浅表或无用武之地,必将失去意义;也可以从解决当前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来阐释重要性;还可以从优化生存环境出发、从人生奋斗目标出发以及从考核考试出发来阐释重要性等等.总之,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达到一种效果,真正让学生从内心认为重要,重要了也就需要了,需要了参与就成必然.
2.3 彰显“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 较高的那些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更努力,遇到困难时坚持更久.事实上,学生普遍反映物理比较难学,“自我效能感”不佳.基于此,不断提升和彰显学生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就成为我们教学设计时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反对在课堂上一味地给学生“挖坑”和设置“陷阱”,因为这无形中在不断强化着学生物理学习的“挫败感”.与此相反,怎样设计和呈现我们的问题,使之更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怎样给不同的学生提供恰当合适的“脚手架”,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不断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正向评价,这应该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绞尽脑汁、深度考虑的问题.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并获得自我能力的正向评价才会不断增加,正能量才会不断积累,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才会不断增强,物理课堂的参与度就会持久和稳固,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最终追求的一种课堂状态吗?
3 深入课“魂”—— 设计让学生有效参与的宏观主干线
要保证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仅仅有一些关键的支撑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得有系统化的设计才可能从课堂的整体流程上确保学生参与的深度和校度.
3.1 内驱力——问题链的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则能使学生课堂参与的内驱力源源不断地迸发,动力持久,收效卓著.教学设计时,问题链的设置应该密切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用心组织.比如,问题链可以是知识结构总结性的问题链,可以是差异性的问题链,可以是迁移性的问题链,可以是诊断性的问题链,可以是探究性的问题链,也可以是递进式的问题链等等.在一系列的“疑问—解问—深问—新问”的问题链中,学生遨游在思维的殿堂,步步深入却浑然不觉.总之,一旦有了问题链的持续驱动,参与就成了一种惯性力量,难以抗拒.
3.2 外驱力——来自教师的主导影响
3.2.1 教学节奏的把控
课堂研究结论显示,合适的教学节奏可以保持学生高水平的课堂参与.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节奏保持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打断流程,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时,节奏是关键,没有精心设计的转换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使课堂活动暂停,也使学生的继续参与变得困难,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这一点,使教学节奏尽可能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合拍,合拍就会共振,参与也就最得力、最彻底.
3.2.2 课堂语言的设计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起着最直接的作用.物理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严谨而不失活泼,凝练而不失洒脱,能处处折射理性启迪的光芒,也能时时闪耀人文引领的光辉.总之,课堂语言也是需要设计和准备的,语言使用的到位,课堂的气场就足,学生的聚精会神就更容易达成.
3.2.3 课堂情绪的感染
课堂上的情绪具有共生效应.激情能唤起激情,激情能感染激情,有激情的教师就会带动一批有激情的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教师课前要对自身的教学激情进行酝酿;另一方面要提前为课堂设计一些激情的内容展现、激励性的语言片断、激励性的活动评价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有着积极的感染和影响.
3.3 全盘审视——我的课有“魂”吗
一堂课在设计完成时,教师应该对着自己的“设计蓝图”再用心地审视一下,审视什么呢?不仅要从微观点上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还要从宏观流程上来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不仅要从教的活动设计来审视,还要从学的活动设计来审视,更要从教对学的活动影响效果来审视.
总之,一定要看看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注意和参与充分吗?有效吗?灵动吗?简而言之,我的课有“魂”吗?不断追问,不断完善,可以相信,我们的课堂必然会越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