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医学时代生理学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20田吉梅胡东旭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生理学医学案例

田吉梅,冉 兵,胡东旭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2003年美国Zerhouni首次提出并确定的[1]。转化医学的提出是因为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中,基础与临床的脱节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转化医学对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有重大影响,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国际健康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和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融合[2]。将转化医学理念引入生理学案例式教学中,势必会对生理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突出理论与应用、临床与研究两个转化,在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现介绍如下。

1 转化医学时代案例式教学为何适宜于生理学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案例式教学法的特征是以案论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案例式教学法对于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3]。

案例式教学法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各个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有大量成功的例子。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学科应用得比较普遍,也比较成熟,基础学科相比较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4]。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以人体解剖、组织学等为基础,同时又为药理、病理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学科打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于理解且枯燥乏味。案例式教学法强调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在课堂上引入临床案例,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将成功地解决生理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而,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与转化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将转化医学理念纳入生理学课程案例式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与临床知识进行合理衔接,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要讲清基本原理,更要说明基本原理在临床上能解决什么问题,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时,我们选用一个胃溃疡的病例,从胃的损伤与保护机制入手谈胃溃疡的发生与治疗,由此引出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和盐酸的分泌机制,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地讲解,学生被深深吸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解渗透性利尿的原理时,可向学生提出问题“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多食、多尿和多饮‘三多一少’的症状?”“临床上脑水肿病人为什么要使用甘露醇治疗?”同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渗透性利尿等的相关知识,这将成功解决生理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然,案例的编写既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又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达到易于理解的目的。同时,案例的应用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案例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案例同生理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等。实施案例式教学法的形式灵活多样,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具备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熟悉和掌握案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

2 科研与案例式教学法有机结合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时期。这种模式具有科学、严谨和系统的优点,但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与未来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很不适应,以至于一些学生毕业多年后尚写不出一篇科研论文。鉴于此,在医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5]。

为适应21世纪高科技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本着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结合国情和校情,在教学中把科研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生理学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讲授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内容,比如讲解神经生理中的“痛觉”时,可以告诉学生疼痛的防治可通过寻找致痛的靶点(如受体)来开展研究,并结合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机制剖析研究的初步方案。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著名的生理学科学家探索生命奥秘的创造性工作引入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比如讲解生物电时,可以从发现生物电的历史开始讲述,学生听后会非常感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投身科研的精神;讲授心血管生理章节时,可以介绍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项目一氧化氮的发现过程,告诉学生一氧化氮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生物信息分子的认识。

另外,我们可邀请临床医师和研究课题组长(PI)参与案例教学的实施,搭建主讲教师、临床医师和PI“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平台,使基础与临床、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通过以上实践,强化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科研对教学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生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中,我们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和“基于案例教学的讨论课”,鼓励学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临床诊疗或动物实验的真实过程,学生在网上进行基础、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自主讨论式学习,利用生理学网络平台查阅文献,启发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从查阅文献—写小综述—立题—设计小实验—完成实验操作—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训练。甚至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了解学科的主要实验室,包括肾功能保护研究室、电生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改革,使低年级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科研知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地方医学院校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医学专门人才的目的。

3 案例式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事实证明,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较,在21世纪转化医学时代,科研与临床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法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特点,因而对于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然,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要准确地掌握案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科研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扩大知识面。同时,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总结和讨论过程加以客观、科学地评判和引导。综上所述,案例式教学法可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

[1]Elias Zerhouni.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56):63-72.

[2]Jaillon P.Organiz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France: the new missions of inter-regional delegations for clinical research [J].BullAcad NatlMed,2008,192(5):929-937.

[3]伍吉云,邓志敏,魏楚蓉,等.“研究性教学”在生理学课程改革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119-120.

[4]许红,彭芳,陈代勇,等.案例式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步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16(30):69-71.

[5]董军,陆大祥,胡巢凤,等.“科研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3(2):102-104.■

猜你喜欢

生理学医学案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医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