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2014-03-20杨广毅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生源重点中职

杨广毅

(伊宁卫生学校,新疆 伊宁 835000)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看到中职学校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一些学校发展势头迅猛,生源稳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行业的热烈追捧;一些学校招生困难,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些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不能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符合行业的需求,也就是说作为职业学校旗帜性的重点专业在残酷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失去了生命力。下面结合我校护理重点专业这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对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谈几点认识。

1 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要素

重点专业是学校优先发展的专业,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必须具备独特的、胜人一筹的色彩与风格。具体而言,体现在3个特性上,即前瞻性、先进性、示范性。

1.1 重点专业要注重前瞻性

专业的前瞻性是指专业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性。具有前瞻性要素的专业应该是生命力强、需求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1]。如我校的护理专业,1946年作为我校首批开设的专业,目前依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生源稳定,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行业的一致肯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对口就业率,在新疆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当然,不可否认,职业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采取多形式、多学制、多层次、多规格的灵活办学形式开办一些“短线”专业,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短线”专业人才饱和较快,如果前期投入太多,长期效益必定堪忧,得不偿失。从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看,更应该密切注意行业对人才规格、数量和质量上的具体要求,设置好具有“品牌效益”的“长线”专业。这样的专业可能投入多,但收效期长,容易办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真正成为学校的“重点专业”、“龙头专业”。

1.2 重点专业要有先进性

确定好了重点专业,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立足现实,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配置完善的、先进的、完备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在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的设计上紧贴岗位需求,并考虑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出为社会所接纳的人才。重点专业的先进性要素要求我们的专业建设“硬”“软”兼优,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2005年开始我校率先建立了新疆地区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引进了5名行业专家,根据行业调研结果重新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护理专业群的发展,为我校成功申报精品专业、示范校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尤其是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我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内培外引”,使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校护理专业30%以上的教师在攻读研究生,这将对护理专业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重点专业要有示范性

示范性即为能作为其他中职学校学习的榜样,为其他学校所效仿。这个要素要求我们在重点专业建设的理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课程设置上具备科学性,产教结合模式方面有独创性。我校护理专业实训中心的建成引领了全疆卫生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风潮,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指导教材的编写也给兄弟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中职护理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与办学合作医院也在尝试进行医院内托管班级教学试点,使护理专业学生从目前的仿真实训学习环境过渡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希望能成为一项可行性和示范性强的专业建设举措。

2 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注重规模和质量的平衡

目前,中职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如生源质量差、师资引进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些正成为影响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显而易见,提高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中职学校的生命之源,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盲目扩招,降低生源要求,不少学校招收的学生素质较低,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起点要求,其基本素质与职业培养要求格格不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另外,许多学校在扩大专业招生数量的同时,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不注意专业发展和内涵建设,不注重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学管理不严格、教学内容上不能适应岗位技术要求,培养的学生个人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意识与行业标准相去甚远,致使行业的用人渠道转向他处。在中职教育危机重重的今天,如何平衡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质量是生源质量的根本,教育质量和生源质量相辅相成、相互影响[2]。近十年来,虽然招生形势一片大好,但我校的护理专业在做好市场需求调研的前提下,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使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在500人左右,坚持严把入口关,并依托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示范校建设等项目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得到行业的认可。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社会、行业、家长、学生的关注,才能吸引优质、稳定的生源,从而使中职教育、专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3 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要做好行业调研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其生存和发展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职业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要求我们规划重点专业建设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做好行业调研,从而达到专业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不以行业调研结果为依据的专业建设是盲目的,其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难以想像。与高职学校相比,中职学校的行业调研较为欠缺,许多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都较为陈旧,即使做了新的调整也是闭门造车,完全不考虑行业的需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危机,最后发展为学校的生存危机。我校从建校伊始先后开办有护理、医疗、影像、检验等多个专业,但始终将护理专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专业。虽然护理专业建设的投入较大,但收效期长,发展前景好,社会效益好,社会辐射范围广,能成为我校的标志性专业、旗舰专业、品牌专业。而具体到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顺应伊犁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按照行业人才需求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护理专业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都有赖于行业调研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有理有据,人才培养取得实效,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避免了专业建设的盲目性、无效性。

4 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要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专业建设的主体是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创新性是决定重点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在重点专业建设中要科学制订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投身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群策群力,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迄今为止,我国的师资问题仍然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因素,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及管理都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二是质量不高;三是队伍不稳定[3]。我校从建校开始,护理专业就有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的老专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在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又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引进行业专家,公选优秀青年教师,增大培训力度,组建了一支“双师型”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专业师资,就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后劲,也就没有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专业的先进性关键是师资的先进性,专业的质量关键是师资的素质。

重点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果中职学校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把提高重点专业建设的质量作为立足之本,把握好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不断推进专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重点专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使学校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1]赫超.高职学校加强专业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4(11):5-7.

[2]高亚丽. 扩招后体育院校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3]周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建设[J].价值工程,2009(2):29-30.■

猜你喜欢

生源重点中职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