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模块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0孙双姣张运良李明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药学应用型

孙双姣,张运良,李明娟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科学,它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在药学专业中,分析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药物分析中对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药物主要成分及含量的测定,药物化学中中间体和成品的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中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药剂学中对制剂稳定性、生物有效性的测定以及药理学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都要运用到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1],所以分析化学的教学在整个高职药学专业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已经凸显出了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分析化学进行模块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探索。

1 模块教学的特点

1.1 模块教学的定义

模块实为一种微观课程形态,每一个模块由一个或多个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构成,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具有明确的系统化教学目标,打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模块教学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模块教学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2-3]。

1.2 模块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 教育观念不同 传统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模块教学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模块教学有意识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给后进生特别的关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知识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1.2.2 教学过程主体不同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并逐渐养成一种不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思想的思维定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位指导者,利用较少的时间对一个教学模块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和想要学习什么,采取什么方式和途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模块教学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最初的“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2.3 教学内容编排不同 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编排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创造力的培养,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模块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单元,也可以是几个相关知识单元的组合,小的模块组成大的模块。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紧紧地围绕社会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1.2.4 激励机制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唯一标准,学习的激励机制就是片面地追求高分,导致学生疲惫地沉浸于书山题海之中,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兴趣爱好,压抑个性发展,享受不到学习应有的乐趣。模块教学的激励机制完全来自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体验了从不会做一件事到经过努力之后会做一件事的心路历程,这种心路历程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4]。

2 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2.1 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5]。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初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侧重“实用”、“应用”等特点,淡化理论,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原则密切相关。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内容体系,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学等内容,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偏多、偏深,实践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出“实用”、“够用”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生,很多学生连最简单的分子式都写不出,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2.2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现行的分析化学教学尽管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着电脑讲解课件内容,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实训课教学更是如此,教师通常事先将实训项目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对照讲解后,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授按程序进行机械操作,乏味且缺乏创造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部分学生学完分析化学后,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无法独立完成实训项目操作,致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6]。

3 模块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模块教学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为了适应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开展分析化学模块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实现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格地遵从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学内容灵活性较差,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且高等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药学专业存在相当部分的文科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学习理论的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模块教学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强调理论教学实用、够用为原则,打破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明显界限,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3.2 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模块教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教学将大大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分析化学教学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3.3 实现了学生地位的转变

模块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地位的转变。如课堂上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或鼓励学生查阅参考文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深入钻研,逐一排除,找到问题的症结,培养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3.4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块教学将教学内容根据相关性划分成相应的模块,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可以说,模块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技能,还能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在高职药学专业实行模块教学,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侧重“实用”、“应用”等特点相符,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李发美.分析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高丹.模块教学——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6):111-115.

[3]王勇军,谢红.实施模块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27-28.

[4]杨硕.谈中职模块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教师,2011(2):44.

[5]于桂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90):161.

[6]许晶,徐宝荣.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3-34.■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药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