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负迁移与汉英口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2014-03-20涂文婷
涂文婷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时,往往受到母语语言系统和本族语文化的影响,套用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用于目的语进行交流。当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习俗存在差异时,就会引起目的语表达错误。这就是由于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语用失误。口译是外语学习的高级形式。英语专业的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一般在完成两年英语专业学习,具备较好的汉英双语基础能力,有较强的汉英口笔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通过英语口译课程的学习使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理论和连续传译的技能,掌握口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较准确地进行各种公开场合讲话发言的汉英、英汉对译,能较好地承担生活接待和导游等口译任务。要胜任口译工作,译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但是,在实际口译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译员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较为流利,专业四级考试成绩也相对不错,可是在汉英口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不能够准确传译原语的涵义,甚至导致跨文化跨语言交际失败。究其原因,有不少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不自觉地套用母语表达,产生语用失误,造成口译失败。所以,有必要探讨语用负迁移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在教学和训练中的应对方法。
一、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
“迁移(transfer)”这一术语起源于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2]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迁移”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从而产生“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的概念。“语言迁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应用于第二语言的现象。[3]80年代以来,随着语际语用学的兴起,人们开始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言迁移的现象,就有了“语用迁移(pragmatic trans-fer)”。[4]语用迁移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的现象。[5]根据其对交际产生的作用,可将语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语用正迁移(positive pragmatic transfer)指外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套用母语语用规则获得成功,对目的语使用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语用负迁移(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则是套用母语语用规则失败,对目的语使用有负面消极影响。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是英国语言学家Thomas提出的,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听话人对说话人语用意义做出不到位的理解或不恰当的反应。[6]何自然指出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7]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和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种性质的失误就叫语用失误。Thomas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系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因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以及认知经验不同导致社交准则和认知水平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失误。[8]
一般说来,在跨文化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用正迁移能够促进二语学习,有助于目的语的使用,对交际过程起到积极的影响;语用负迁移干扰二语学习,造成语用失误,从而阻碍外语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表情达意,对交际过程起到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这里主要探讨译员因为母语语用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的口译语用失误。
二、语用负迁移和汉英口译中的语用失误
由于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汉英口译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种类型:口译语用语言失误和口译社交语用失误。口译语用语言失误指的是译员将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入目的语,使用的目的语表达方式不符合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它与语言本身有关。口译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译员将母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套入目的语的表达中,而导致目的语语言形式选择上的语用失误。通常情况下,译员如果出现语用语言失误会被认为是语言水平不高、语言能力有欠缺,虽然能够得到交际对方的理解和原谅,但是会极大地影响到译员的职业声誉和职业发展。如果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则会触及交际双方的宗教信仰、文化禁忌和个人隐私,不能被对方所接受,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很难消除,甚至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有必要从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个方面来探讨母语的语用负迁移对汉英口译的影响。
(一)语用负迁移造成的口译语用语言失误
1.套用母语词语表达,按照字面意思传译
口译是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高级形式,要求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原语信息,并快速准确而又较流畅地用目的语传译出来。由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译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仔细思考和斟词逐句,因此,极易受到母语的影响,不假思索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进行字对字和词对词的翻译。汉英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进化历程和发展体系,很多词语并不像其字面意思那样一一对应。套用母语的词语表达,直接按照字面意思传译,不仅难以传递原语信息,甚至可能会造成目的语听众的理解困难和误解。比如说,汉语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在传译成英语时如果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把这些虚词一一对应翻译出来,会让英语听众觉得啰嗦费解。如“经济状况不佳”中的“状况”是意义不大的虚词,在英译时不需要翻译成“the economic condition is not so good”,直接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省略“状况”一词,翻译成“the economy is not so good”,简洁明了。再如,汉语喜欢说话时堆积辞藻,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往往成双成对出现,使得音韵平衡,语言优美。但是,英语强调语言表达的简单直接,尽量少用修饰语,词语使用越简洁越好。因此,在传译“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这类四字表达时,如果按照汉语的用词习惯将每一个汉语字词都翻译出来,不但没有汉语对称音韵平衡之美,反而是话语繁琐,令人费解。所以,可以省略原语中重复的部分,只选取主要意思翻译为“unique and intriguing animals and flora”,这样简单明了,英语听众乐于接受。
2.套用母语句法结构,语法混乱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差异很大。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主要依赖上下文语境和言外事实逻辑来明确语言表达的思路,往往省略句子中的主语、时态、连词等;英语重视时态变化、词形变化,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表达句子内部以及句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汉语句子英译时,如果不尊重英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范,直接按照汉语原文结构来翻译,势必会让目的语表达逻辑混乱,引起英语听众的理解困难。所以,汉译英时译员要摆脱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汉语语言结构,仔细分析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省略主语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补充主语,或将句子改成被动结构,弱化主语在英语句子中的作用;要根据汉语句子内在的时间关系,将省略的时态补充完整;要根据汉语的内在逻辑关系,将省略的逻辑连词补充完整。比如:“真是值得一看”这句汉语没有主语,翻译成英文时,必须按照英文的语法习惯补充一个形式主语,使其符合英文语法规范 “It’s really worth seeing”。再比如“这里展出的近百幅水彩画,既有画坛大师的精致佳作,也有后起之秀的神来之笔”。如果按汉语句子结构翻译 成 “Here on display are close to 100water-color paintings.Among them,there are both creative wisdom of master hands and bold brush of promising young artist.”虽然意思不错,但是句子结构略显松散,不如按照英文的句法习惯,将原来的两句合并成一句,第二句转换成定语从句,会让目的语句子逻辑结构更清晰,更符合英语听众的习惯。如:“Here on display are close to 100water-color paintings which embrace the creative wisdom of master hands and bold brush of promising young artists.”
(二)语用负迁移造成的口译社交语用失误
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一般是因为译员语言能力有限,迫于口译瞬时性的压力,没有太多时间仔细思考汉英语言上的差异,直接套用汉语语言表达形式造成的失误。绝大多数译员对所犯的语用语言失误比较敏感,往往能够及时发现,并会随着语言学习的加深和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减少甚至消除这种失误。然而,社交语用失误往往隐藏更深,不容易被译员及时发现,难以得到及时改正,对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负面影响更大。其原因在于,社交语用失误是译员不够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上的差异,套用自己所熟悉的母语文化传统来进行翻译。这种失误,不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减少,需要专门学习和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提高对社交语用失误的意识,减少失误。
1.套用母语社会习俗,造成交际不畅
汉英两种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属于不同的种族,历史进程不同,必然在社会习俗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相对于语言上的差异,社会习俗上的差异很难被译员关注,而这种差异所引起的失误后果比语言差异更严重。比如,在接待来访外宾时,中国人经常客气地询问对方是不是很累,来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关心。如果译员不考虑汉英社会习俗上的差异,直接将汉语原语中的“累(tired)”翻译出来,会让英语听众觉得对方是在说自己气色不好,形容憔悴,而感到不愉快。为了避免这种社交失误,译员在翻译时要有意识地避免传译出“累(tired)”这个词,而用更符合西方社交礼仪习惯的语言来表示对来宾的问候。比如:“一路辛苦了”不能翻译成“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such long travel”,而是要按西方传统翻译成“Did you have a good(pleasant)flight?”或者“Is your journey enjoyable?”。“长途跋涉,加上时差,您一定累了”则要用“jetlag”替代中文中的“累”,翻 译 成 “After a long flight,you must be jetlagged”。再如,中国人习惯说“打几折”,但是英语中的“discount”和汉语的“打折”是形似而意异的表达,如:“6折优惠”应该翻译成“save up to 40%”或“give you 40%discount”,如果按照汉语字面习惯翻译成“60%discount”将会造成商业谈判中的重大失误,引起的损失很难估量。
2.套用母语文化背景,造成传译失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所以语言中必然含有大量文化信息。而一国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演变,社会进步慢慢形成,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势必很大。汉英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历史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中富含的文化信息绝对不能简单套用,直接转化。比如:汉语中的“朝阳面”和“背阴面”就含有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的概念,而没有受过五千年文明熏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难理解这个概念,口译的瞬时性又不容译员在翻译时有过多的解释,所以,不能按照汉语原语翻译,而是按照英文习惯转译成“(with)a front view”和“(with)a rear view”。再如“他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按照汉语文化翻译“As a cat cries for a mouse,he shows fake mercy.”,这样翻译虽然意思也对,英文听众仔细听也能理解,但是不如按照英语文化翻译“He sheds crocodile tears.”语言表达更简练,目的语听众也更容易理解。
三、语用负迁移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目的语输入,营造目的语氛围
中国学生外语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外语学习的环境。诚然母语迁移在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会起到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外语学习不断深入,外语要求不断提高,母语迁移的阻碍作用就越来越明显。口译训练是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由于缺乏英语环境,目的语输入不足,母语语用负迁移对口译能力提高的桎梏作用比较明显。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往往是因为目的语氛围不足,受母语影响较深,而产生的语言转换错误。因此,有必要在课内和课外加强目的语输入,尽可能营造出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听多看原汁原味的英语音频与视频,鼓励学生摆脱母语表达的束缚,尽可能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提高英语水平。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汉英文化差异
交际双方使用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他们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9]。口译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译员应当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日常教学中,口译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口译技巧的传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利用训练材料和口译案例向学生说明汉英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尤其帮助学生区分汉英语言中看似相同,实则文化背景不同,不能直接翻译的实例。增强学生对汉英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三)创造语用环境,提高应对能力
口译是极其重视实践,需要实践的语言学习课程。因为条件有限,在校英语专业学生能参与的口译实践活动非常有限。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模拟口译实践的场景。比如,模拟不同话题的圆桌会议,让学生分别扮演会议主席,发言人和译员;或者模拟商业洽谈,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卖双方(会谈双方)和译员。一方面,营造了真实的英语环境,锻炼学生的目的语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模拟真实的口译工作内容和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实战中锻炼已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发现失误和不足,及时纠正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1]王文娟.正负语用迁移及其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4):116-117.
[2]赵晓华.试论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J].肇庆学院学报,2009(1):44-47.
[3]魏玉燕.语用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09-112.
[4]崔义平.语用负迁移视角的语用失误[J].山东外语教学,2004(3):67-69.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Thomas Jenny.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125-128.
[9]梅德明.口译技能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