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喻视角下的委婉语生成

2014-03-20黄雅颖

关键词:理想化低层实体

黄雅颖

(福建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转喻视角下的委婉语生成

黄雅颖

(福建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转喻是人们认知系统中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关联性和凸显性,在同一认知域的映射中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低层转喻是包含指称转喻和情境转喻,高层转喻通常是语法转喻和间接言语转喻。通过转喻实现委婉语的生成。

委婉语;低层转喻;高层转喻;理想化认知模型

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重要性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修辞和语义角度进行的委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而近年来从认知领域角度展开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内在机制以及认知过程。大部分学者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来解释委婉语的生成。而作为人类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喻和隐喻一样重要,甚至比隐喻更为重要。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理解世界、构建概念的基本认知方式,其根植于人类的基本经验,从本质上来说是概念性的、自发的和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1]转喻为委婉语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认知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委婉语的生成。本文依据语言学家Ruiz de Mendoza关于转喻的分类标准,从低层转喻和高层转喻的视角来探析委婉语的生成机制。

一、委婉语的定义和分类

委婉语指的是在某一些特定的语境中,人们刻意利用词汇、语音、修辞、语法以及篇章等手段来替代某些粗鄙的或令人难堪的事物,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认知现象。以代替为生成机制,包含表里两层意义,表为虚、里为实,通过婉转的表达可以掩饰某种语言行为动机或是减轻话语的刺激程度。

委婉语按类型学可分为死亡型、职业型、疾病型、年龄型、人体功能型、教育型、政治型、军事型以及经济型等。从语用学角度则可按其使用目的分为利他委婉语、利己委婉语和泛利委婉语。从构成方式角度可以从语音手段、构词手段、语法手段以及修辞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究。而从使用频度视角则可将其分为规约性委婉语和非规约性委婉语。使用委婉语可以起到避讳、避俗、礼貌、掩饰、褒扬、美化等功能。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委婉语是用温和的或间接的表达方式来代替不吉利或直白的表述。从认知转喻角度来说,委婉语的间接表达方式就是通过认知现象的邻近性、关联性与凸显性生成与再生成的转喻过程。

二、转喻的定义、本质和分类

最早的关于转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传统研究中,转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随着现代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转喻的认识从修辞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转喻是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是人类在思维中对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方式和机制。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转喻进行了阐释。Lakoff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转喻被认为是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一种形式。[2]Radden & Kovecses认为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源域)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操作过程。[3]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指出,转喻由相对凸显的原则提供理据,认知上凸显的实体被称为认知参照点。[4]在转喻认知的过程中,喻体所表达的通常是认知上凸显的实体,其作为认知参照点衬托了不那么凸显的实体,借此激活目标概念实体。

关于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对转喻的分类较为具体,主要表现为关系列举。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对转喻的分类有了新的变化。Radden & Kovecses认为只要有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地方就一定有转喻的存在。他们根据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本体和喻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把转喻分为同一领域内整体和部分的转喻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5]Panther & Radden根据语用功能把转喻分为命题转喻和言外转喻;其中命题转喻又可细分为指称转喻和述谓转喻。[5]Ruiz de Mendoza从抽象程度和映射关系角度进一步提出将转喻分为低层转喻与高层转喻。[6]在激活语义的过程中涉及的非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转喻被认为是低层转喻,包含了指称转喻和情景转喻;而高层转喻指的是直接使用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来激活语义的转域映射,语法转喻和言语行为转喻便属于此类转喻。

三、转喻机理作用下委婉语生成的理据

委婉语的委婉性并不是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涉及到人对委婉语的认知处理,抛开认知推理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其实质。[7]转喻是人们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关联性和凸显性,在同一认知域的映射中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转喻机理作用下委婉语的生成理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语言学家莱科夫最早于1982年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其所指的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之上,是一种格式塔的复杂认知模型。[2]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可以通过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另一个概念实体来理解。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表达和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 。[8]转喻通过事物自身的某一特征或者相关联的事物来辨认这一事物,一般不涉及两个不同的范畴。转喻中所提及的事物,即本体和喻体,应该是属于同一个范畴之内的或者是两个相近的范畴。委婉语就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里用某一相关联的或者是邻近的事物来指代另一事物。

(二)邻近性

邻近性指的是在空间和时间上本喻体之间存在着邻近关系,可以是符号的邻近、事物的邻近或是特殊经历甚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邻近。在传统修辞学中,邻近性存在于语言符号之间或是两个已经互相联系的词汇之间。而在认知语言学中,理想化认知模型中邻近性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结构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相邻的关系,而是概念上的邻近,涵盖语言、现实和概念三者间的邻近关系。陈香兰认为,从认知的角度看相邻关系是概念的而不是语言修辞和语义的。[9]转喻的邻近性按类型学划分为部分、整体、容器、容积、接触以及毗邻。邻近性是转喻的标志性特征,是其产生的基础。在委婉语中,人们正是利用这种邻近的关系借用了某一相接近的事物来指代实际要表达的事物,在语言上制造陌生化的感觉,使原本令人不悦的或者难堪尴尬的交际活动变得轻松愉悦。

(三)凸显性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事物最明显、最容易被理解和记忆的属性。凸显性指的是在喻体的选择方面,人们更着重于用范畴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事物的某一方面或事件的某一过程来作为整个事物另一方面或整个事件领域过程的参照点。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认为转喻是一种参照点现象,由转喻词语指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目标上。[10]在转喻过程中,一个概念体作为参照点,为理解另一个概念体提供心理桥梁。通过把一些容易理解的、典型的或者是突出的概念体作为参照点,人们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非典型的或是不那么凸显的概念体就有了更好的把握。通过转喻的认知方式选择参照点,使得参照域中最突出的和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得到注意。

在委婉语的构建上,人们通常更多地强调事物美好的令人愉悦的方面来取代或者掩盖其丑陋的令人尴尬的另一面,以实现避讳、避俗、礼貌或是婉转的效果,实现了语言上的陌生化。

四、转喻机理作用下委婉语生成的类型

(一)低层转喻视角下委婉语的生成

低层转喻指的是语义激活过程中涉及的非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包含了指称转喻和情境转喻。非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指那些基于个人体验而确立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1.指称转喻。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转喻中,指称转喻是最常见的,指的是同一个认知域中用其中的一个概念实体去替代另一个概念实体的转喻映射,大多数涉及的是物质名词或者是名词性短语之间的替代。常见的有构成理想化认知模型、属性理想化认知模型、地点理想化认知模型等。如人们常用barley broth来指代beer,因为大麦是构成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部分坟墓深度都是六英尺,因此其典型特征deep-six便成了tomb。再如提到“八宝山”,人们很自然就联想到了革命公墓;“五角大楼”和“白宫”则分别代表着美国国防部和美国政府。用物体的组成材料、属性或是特征替代原本的物体,或是用地点来转喻位于此地的机构或是在此发生的事件等,以转移人们的视线,避免了尴尬,从而实现表达上的委婉。

2.情境转喻。在认知过程中,一个事件通常是由几个子事件、场景或是不同的阶段组成的,因而这些子事件、场景或者是阶段便与整体事件之间形成低层情景转喻。用整个概念事件中的某一个环节来指代这一整个事件,通过凸显其中的某一环节,使其听上去显得婉转温和而高雅,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如人们一般都会规避“die”这个字眼,于是“to breath one’s last”、“to turn up one’s toes”这些本来只是表示死亡过程中的某一动作或环节的表达便用来转喻整个事件。怀孕本是一件让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出于女性的含羞或是社会习俗的禁忌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用“to eat for two”、“be in a family way”委婉地暗示对方“有喜了”。再如表达愤怒的情绪时可说“be red in the face”,“black looks”,“get hot under the collar”等。人们在生气愤怒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种表现:脸色铁青,面色泛红,音调提高,声音发抖等,用其中的一个典型情态即可映射当事人的情绪,表达婉转,受话者也很容易判断其所指向的目标域。

(二)高层转喻视角下委婉语的生成

高层转喻机制指的是直接利用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进行的转喻操作。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是对许多非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概括。类属的特殊性使得它们能够在非词汇层面上进行操作,从而对语法现象作出恰当的解释。[11]高层转喻机制下的命题转喻通常指的是语法转喻和情境转喻(指的是间接言语转喻)。

1.语法转喻。高层转喻机制下的语法转喻最为常见的时态转喻和肯定否定之间的转喻。时态转喻中可以用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来构成委婉表达。如:

例1:A: Did you want me?B: Yes, I hoped you would give me a hand with the housework.

例2: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lend me some money.

例3:I am hoping to work for you.

例4:Unauthorized posters will be fined.

例1和例2都是用过去时婉转地表达现在的态度。听起来似乎是说着过去的态度,但其实利用的是过去与现实事件的距离感在人们心中激起的陌生化感觉,变得较为间接和礼貌,使受话者有回旋的空间,实现了委婉的表达效果。而例2和例3用的是现在时来表现出生动性、形象性和亲切感,拉近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心理和时间距离。例4使用的是将来时态,间接婉转地在受话者与行为施与者之间创造出了时间上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用一种温和礼貌的形式表达出了强硬的态度。

语法转喻形式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肯定与否定之间的相互转喻。如我们形容一个人生病了通常迂回地说“看起来气色不太好”或是“感觉好像不太舒服”,而不是直接地问别人“你生病了”,以免给人造成突兀的感觉而引起心理上的不舒服。这是否定与肯定之间的转喻。

例5:A:Are you satisfied with his performance?B:Oh, he could do better.

在例5中,用“he could do better”(他可以做得更好)映射“他的工作做得不好”。这样做到了既不伤害对方又温和明确地表达自己意思的目的。

2.间接言语行为转喻。高层次情境转喻一般用于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场景的一部分被用来转喻地代表整个场景。所谓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也就是用一种言语行为去替代另一种言语行为,通过这种迂回间接的方式婉转地实现其目的。

例6: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

例7:There is no hospital here.

例8:Please be considerate to the next person.

例9:A: Let’s go climbing this afternoon.B: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final exam.

例10:A: Tom is really naughty, isn’t he?B:Children are children.

例6呼吁的是再给我一次生长的机会吧,用一种拟人的形象的方式表现出了小草们的心声:请勿践踏草坪。例7告诉司机朋友们此地没有医院,委婉地提醒大家此为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请大家谨慎驾驶。例8恳请受话者为下一位使用者着想一下,用一种非常礼貌温和的语气告知如厕者务必记得“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而例9和例10受话者都是直接回避了发话者的问题,从另一角度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实现了既给对方留了情面,又给自己台阶下的一箭双雕的效果。

五、结语

转喻是委婉语生成和人们认知理解委婉语的一种重要手段。转喻机制作用下的委婉语以邻近性为基础,借助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源域以及目标域之间的概念相关性,以突出的概念体为参照点,从而实现委婉的目的。

[1]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37.

[2] Lakoff 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Worl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68.

[3]Kovesces, Radden. Metonymy: Developing 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J].CognitiveLinguistics, 1998(2):74-78.

[4]Langacker, R. W.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2,DescriptiveApplication[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449-57.

[5]Kovecses, Radden.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A]. In Panther K and Radden G (ed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30-43.

[6]Ruiz de Mendoza Iba, ez, F. J. I. & Dlez Velasco O. L. High-level Metonymy and Linguistic Structure [J].Atlantics, 2001(1): 299-314.

[7]邵军航,樊葳葳. 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 外语研究,2004(4):20-26.

[8]Taylor John.Linguistics,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124.

[9]陈香兰. 转喻:从“辞格’”到认知的研究回顾[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56-60.

[10]Langacker, R W.GrammarandConceptualization[M].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9:319-60.

[11]陈香兰. 高层转喻研究[J]. 外语教学,2008(6): 14-22.

(责任编辑文双全)

GenerationofEuphemismfromthePerspectiveofMetonymy

HUANGYa-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Fuji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Fuzhou 350118, Fujian, China)

Metonymy is the replacement of one object with another in the mapping of one cognitive domain in man’s cognitiv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proximity, relevance and prominence between/among objects. Low-level metonymy refers to referential and situational metonymies. High-level metonymy refers to grammatical and indirect metonymies. Euphemism is realized through metonymies.

euphemism; low-level metonymy; high-level metonymy; ideal cognitive model

2014-05-10

黄雅颖(1982-),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

H313

:A

:1671-9247(2014)05-0052-03

猜你喜欢

理想化低层实体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关于低层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探索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住八楼以上的人,早亡风险低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住宅楼层影响寿命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