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人是医生的老师

2014-03-20宋丽莉

癌症康复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战胜

□ 宋丽莉

病人是医生的老师

□ 宋丽莉

“我们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病人,病人是我们的老师”,这是在脑部肿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王忠诚院士的名言。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从事心理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这真是至理名言。工作几年来,很多病人让我记忆深刻,他们确实是我真正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受益良多。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是去病房会诊,当时王老师准备化疗,医生发现她非常焦虑,睡眠很差,还有些抑郁。听王老师的老伴介绍了她生病前后的基本情况。1991年王老师退休时55岁,退休前王老师是一名小学校长,非常有抱负,是小学校长中的佼佼者。她工作上一丝不苟,做事总是谨小慎微,待人诚恳周到。退休后王老师感到自己是无用的人,心情一直不太好。1996年王老师不幸得了乳腺癌,她一度在焦虑、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好在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不错,她的情绪逐渐好转,但睡眠一直较差。后来随着女儿在美国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照顾外孙分散注意力,王老师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然而,2010年王老师又被查出肺癌,在美国做了手术,美国医生不建议化疗。但是,手术后6个月肺癌复发,王老师决定回国接受治疗。

面对即将接受的化疗,王老师感到非常恐惧,认为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了,害怕出现痛苦的副反应,焦虑失眠加重,甚至有轻生念头,觉得是在经历煎熬和折磨,不如快点死去。王老师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得第二种癌症,觉得自己这次在劫难逃。悲观和负面的想法占据了王老师的脑海,总觉得命运捉弄人,要让她善良的灵魂再次背负沉重的疾病负担。“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老天爷总是惩罚我呢?”焦虑抑郁情绪已经让王老师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我对王老师进行了心理治疗,希望改变王老师对肺癌的认知,树立“癌症其实是慢性病”的观念,在逆境中寻找对自身有利的积极因素,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成功经验。我跟王老师聊了很多,不知能否帮到她,也不知道哪句话对她起作用。我又给王老师服用了一些改善情绪及睡眠的药物,虽然王老师对精神科药物顾虑重重,但还是按医嘱进行了药物治疗。

王老师出院后来看我的门诊,她说:“焦虑较前减轻了,但对自己的肺癌治疗方案仍然感到不踏实、不放心。”她依然记得住院期间我的某些话语,认为这些话对她帮助很大,比如“有的患者仍在勇闯乳腺癌的难关,而您已经战胜了乳腺癌,这十多年的生命就已经是赚到了,还有了战胜病魔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相信自己”。在药物和多次心理治疗的帮助下,王老师的焦虑抑郁逐渐减轻,心情逐渐平静。

回国一年多来,王老师经历了对化疗的恐惧,对靶向药物治疗的担心,解开了是否做放疗的“心结”,随着新治疗方案的出现而波动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幸运的是,每次在我们的帮助下,王老师都能顺利渡过难关。受益的王老师认识到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后,自学肿瘤心理学科的书籍。她总结自己患癌的原因,认为患癌与追求完美的性格及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退休前她夜以继日地工作,活得太累,太要强了;而退休后她又觉得自己一无所用,心情差,尽管别人都觉得王老师事业家庭都很成功,但她从来不觉得幸福。退休后,抑郁一直伴随着她,但在找到心理医生之前,她不知道自己“是抑郁了”。可是在患肺癌后,她经历了生死考验,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不断调整心态,反而能感受到幸福了。王老师的老伴总说:“心理治疗救了我老伴。”没有心理治疗,王老师将惶惶不可终日,恐怕还会因绝望无助而放弃治疗。今年王老师感觉身体不错,又到美国探亲居住了3个月,看望了她想念的外孙,共享了天伦之乐。

王老师的好转增加了我在专业上的自信,她反馈的信息让我知道自己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所以当王老师感谢心理医生帮她走出了对化疗的恐惧时,我也非常感谢她当了我的老师。

病人燃起希望、鼓起勇气去和癌症病魔抗争时,医生心里一定也很受鼓舞。而医生的生活中也会碰到挫折和困难,要向我们的癌症病人学习,只要勇往直前就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进而战胜一切逆境,重新掌握生命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我与癌症病人》征文选登)

猜你喜欢

心理医生心理治疗战胜
战胜“可怕”的一刻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我战胜了自己
更大的负担
更大的负担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