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学野外实习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

2014-03-20杨芳芳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物学人文生物

郑 玲,杨芳芳

(洛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2)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生物学理论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具有的教养、学养及折射人性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长期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生物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生物野外实习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1 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单一

野外实习普遍的把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等作为工作的重点,容易忽视思想教育[1]。传统的野外实习内容主要是动植物的识别与分类,大多数学生为了加深对某一植物特征的记忆,只顾采摘和观察老师讲过的每一种植物。这样不仅对野生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还淡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违背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这样的野外实习,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欣赏自然、保护自然,更不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1.2 教学方法陈旧

长久以来,“填鸭式”已成为中国教育方式的代名词,同样,在野外实习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不辞辛苦地记笔记,同一种植物或动物老师可能会讲很多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使学生学会了一些常见动植物的识别,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并不能照顾到全班同学。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 教育意义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最质朴的教育理念有利于生命个体的良性发展,在这方面生物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野外实习中更应该通过教和育的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和转换思维、感受生命轮回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科学素养。另外将人文理念渗透于生物课堂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对生物相互作用以及环境的重要性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也为维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此外,广阔自然界美丽景色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用优美的语言讲解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便于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3.1 内容优化

内容的优化在于主动将人文知识内化到生物科学知识中,在自然科学实习中引入人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生态意识,体验生命之伟大。

首先,从美学的角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山涧的野花,不只要观察花的结构,更要学会欣赏它不自怨自怜、从容绽放展示自己独特美丽的风格,使学生以小见大,平凡中见美好[2]。对于自然景观,不仅要感叹它的优美和雄伟,更应该使学生理解山川的美丽是大自然的赐予,学生应该怀着感激的心情欣赏美,保护美。

其次,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使学生理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如通过对植物界各个类群的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植物演变进化的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优胜劣汰的规律;通过对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3],同时使学生体会和感受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再次,在野外实习中加入生命科学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比如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早年深入云、贵、川等地考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为了进大凉山,他与黑彝头人歃血为盟,为了到滇南,他不顾瘴疬之气和匪患之险,拉着马尾巴闯过无人区。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大片龙血树。从此,国产血竭(止血药)才得以诞生,且其疗效优于进口的、以棕榈科植物为原料加工的血竭,填补了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项空白。通过这些讲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及坚韧的意志力。

最后,将法律知识融入到野外实习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21世纪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野外实习时根据实习地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如《野生植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使学生学会采取正确的手段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语言优化

教师语言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诗句、谚语、典故、成语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比如,风吹雨打之后,海棠花落,枝叶依旧,可以引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而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过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引用,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来讲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野外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为了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引用“螳螂捕蚕,黄雀在后”的典故使学生认识生物的捕食关系及食物链。同样,成语也可广泛用于野外实习的教学,比如:“移花接木”与植物营养生殖的方式,“改头换面”与变态发育,“无师自通”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等等。

3.3 教学方法优化

3.3.1 数码设备教学

利用数码设备教学,培养学生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减少采集,充分利用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手机)拍摄各类动、植物标本,特别是濒危动植物,通过数码照片鉴定分类,并建立实习基地生物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为今后的生物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3.2 启发式教学

野外观察时教师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比如鉴定麻叶绣线菊,提示学生首先观察折断小枝有无乳汁,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组成,启发学生联系蔷薇科与菊科的主要识别要点,确定是否属于蔷薇科[4]。再提示学生观察叶柄有无托叶,确定它是绣线菊亚科。最后根据叶尖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两面无毛、复伞房花序、无毛、花瓣颜色等特征,确定它的种名。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得出结论。

3.3.3 自主式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野外实习也应如此。在师生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先由老师给第一组的人讲解,再由第一组的同学去向其他组的同学讲解,最后由老师总结提出没有讲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3.4 情境式教学

生物学野外实习通常在山区开展,不但植物种类众多,而且自然景观也很美丽。但学生仍然会看到植物被滥砍滥伐,动物被猎捕,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可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方法设计方案,解决实习基地存在的生态问题。比如,面对青蛙被大量猎捕的现象,学生该怎么办?教师结合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学过的关于食物链的等知识来设计环保方案。这个过程可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4 考核内容和方式优化

实习考核是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实习效果的指挥棒,也是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的动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将生物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不仅要考察学生生物分类,动植物的采集、制作标本、标本识别等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他人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野外实习考核,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考验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另外,学生还可将在实习中拍摄的动植物代表性照片或反映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地理地貌、民族风情和建设成果等照片以实习汇报展览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作为野外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成果。还可通过撰写实习调查报告,考察学生环保意识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野外实习人文素质的培养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方法、语言等的优化,人文素养的教育将会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1]史海涛,熊燕,梁伟,等.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四川动物,2007(3):712-714.

[2]周红杰.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的人文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93-95.

[3]陈模舜,李钧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3(3):43-45.

[4]张忠华,胡刚.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26):16454-16455,16458.

猜你喜欢

生物学人文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