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2014-03-20王璐张哲

外语与翻译 2014年2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芳草思乡

王璐,张哲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义非凡的要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强调意,历来就有“得意忘言”“言不能尽意”“立像以尽意”等等说法。这里的象具有主观色彩,称为“意象”,以一定的意象构造起来的心理空间,就是意境。简单来说,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1]。

古语有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镜写景,情境写情,而意境则是情境兼顾的。

“情”与“景”是构成古诗词意境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2]。情因景生,景与情合,相互交融,于是便产生了诗歌美妙的意境。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志向追求等;“景”指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借景抒情;三是情景交融。下面分别以三首古诗词为例来具体分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一、触景生情——以范仲淹《苏幕遮》为例

触景生情也称“由景及情”,往往是先有景后有情,“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内心情感,往往是随着自然界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人的感情随外界情境的不同而变化,藏在内心的某种思想感情一经触动就可能被唤起进而释放,在诗人笔下凝结成章,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因而称为“触景生情”。

范仲淹的《苏幕遮》就是触景生情的典型代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做这首词的时候,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碧云天,黄叶地”中的“黄叶”最能勾起游子思乡之情,秋风之下黄叶的飘零之姿与游子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形象之间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诗人仰望碧蓝的苍穹,只见黄叶片片飘落大地,不由得引起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是由景及情的绝妙体现。

“芳草无情”二句,由实景转为虚景,芳草往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暗喻思乡怀人、别绪离愁,二者之间有一种同构关系。诗人常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萦绕心头的离愁别绪。 例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用来形容春草繁茂之姿,这里春光无限明媚,而心上人漂游在外仍未归,惹得相思之情如丝草缠绕心海。“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的人的绵绵情思。而此处的芳草遥接天涯,仿佛能延伸到故乡,使离乡背井的词人深受触动,而芳草却超然洒脱,依旧芳菲烂漫,所以说它“无情”。这一句最能体现由眼前之景引出心中之情。

上片写辽阔秀丽的秋景,词人的悠悠思乡离情,由碧天黄叶引起,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使得由景及情的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下片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上下文连在一起表现出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明月高楼休独倚”一句中,“月亮”这一意象与思乡怀人之情间具有同构关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月亮这一意象通常都蕴含着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包含月亮意象的古诗词中,这一类意义是最多的。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此处,清冷月华本就勾起了词人的幽幽思乡之情,再加上高楼独立、形单影只三组意象连缀出清幽孤寂的意境,使得孤寂之意更切,思乡之情更浓,不由得感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在结尾处,词人心中的乡思旅愁在景色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

秋高气爽的时节,词人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是淡淡的翡翠颜色;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盈盈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似有烟雾笼罩。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洒满群山,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遥接天际。看到了这天幕之下秋天的胜景,芳草蔓蔓,仿佛能远接故里,此时正背井离乡、在西北苦寒之地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故乡。萦绕不去的思乡之情、羁旅之思,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忘却。月夜独倚高楼,以消遣思乡之愁;但月华清冷,映照之下高楼独立,自己更是形单影只,此景反而更添孤独与怅惘之感,词人试图借饮酒来消释心中的惆怅,但却化为相思泪,反增相思之苦。

这首词所描绘的秋景高远辽阔,壮美中显灵气,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更加衬托了离情的深切、悠远。

二、借景抒情——以李商隐《无题》为例

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写景”“由情及景”“移情于景”,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以自己的生命,情志,移到外物上,使外物有了诗人的情感,使它显示出人的生命,情志。从而使无形的情感得到了有形的固定。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正是对这个理论观点的最佳阐释。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中诉说了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人以唯美的诗篇写出了无尽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首联中诗人以两个“难”字道出相聚不易、离别更难的愁苦,“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东风”点明了时节,春风力衰,原本明艳生动的百花如今因时节变换而凋残飘零,诗人在这里有意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遭遇不由自己的深深感伤。既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借景物来反映诗人的境遇和感情[3]。

移情于物是抒情的重要方法,“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与象通”等古语都可以说明移情在创作中历来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在颔联中“春蚕”一句首先是将感情之缠绵通过春蚕吐丝绵绵不尽的形象表达出来;又将诗人致死不渝的感情投射到吐丝致死方休的春蚕上,所以写成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用蜡烛作比喻,这里并不只是以蜡泪来象征相思的痛苦,而是进一步以“蜡炬成灰泪始干”反映真挚的感情将缠绵终生,死生不负。以上四句主要描绘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通过具体的蚕丝、烛泪的比喻具体化,表达得更加形象彻底。

颈联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而描绘出女方因思念和忧愁,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的极具真实感的画面。下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写出女子在深夜沉吟,内心的愁思、孤寂凄凉之感在寂静的夜里滋长得更快,仿佛此时的幽幽月光也散发着冰冷、清寒之气。此句体现出诗人由情及景的巧妙构思。

尾联,此去会面遥遥无期,只好请使者青鸟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蓬山看望他。传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中的一座仙山,这里以蓬山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首诗全篇都包含着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凝聚着诗人的深情,各联的具体意境彼此不同,全诗将不同的意境勾联成一幅包蕴情感的水墨画,巧妙地从各方面描绘这美好的情愫,纵向反映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的绵绵深情[4]。

三、情景交融——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情景交融,正如古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所说,在诗作中不抒情,单写景,诗歌就会失去感染力,失去灵魂。 单纯写情,离开了景的烘托,诗歌又会显得空虚、乏味,缺少形象性和真实性。只有情与景在诗词中和谐统一,情景交融,诗歌才能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鲜明地体现出了情景交融的特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一场小雨润湿了道路,洗去尘埃,绿了整个渭城。旅店的砖瓦青青,蔓蔓柳枝也染上新绿。举杯邀友再次同饮,西去出了阳关之后就没有知心的故友了。从整首诗中可以看出王维多情、善感,而且为友人的远行担忧,字句间满是伤别之情。

前两句写了清晨,一场小雨洗尽往日尘土飞扬的浑浊,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不见尽头的驿道都浸染了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青瓦柳枝都焕然一新,渲染了明朗清新、令人心情恬静舒畅的送别环境,悠悠的离愁别绪已悄然缠绕心头。这一切,都是常见之景,在浸染了诗人的伤别离情之后却宛然如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的画卷,抒情气氛浓郁,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营造出明丽清新的意境,使得惜别之情少了压抑之感,添了一丝清新之意,使得景中情与情中景相融相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典诗词中常常借柳伤别,“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柳”这一意象常被赋予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这里,“柳”与惜别之情为同构关系。在此句中诗人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与对雨后翠柳的描写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笔调清新自然。

在后两句中,诗人并没有叙说告别的场面,也没有细说惜别之情,而是对送别宴上的劝酒场景进行特写,“劝君更尽一杯酒”,将对友人的不舍、祝福凝于酒中,杯干了,而惜别之情却难消,双方的离情别绪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最后一句,诗人不说朋友将远行的忧伤,不写别离的哀愁,而是以“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分别后两人天各一方,再无挚友相伴。这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蕴含了诗人内心真挚复杂的情感。这首送别诗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别情浓郁,是情景交融的典型诗作。

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在处理情与景的关系时,往往是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仅以以上三首诗为例对情境关系作简要的说明。

[1]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王德明.中国古代诗歌情景关系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孟凡香.美丽而忧伤——唐宋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J].淮海文汇,2007(3):125-126.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芳草思乡
漫游草原上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小满节感怀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体育梦想 芳草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