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03-20聂继红
聂 继 红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毛泽东一贯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党风建设思想,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而且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什么是党风?1941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现在,延安的学风存在主观主义,党风存在宗派主义。”[1]后来,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又指出: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2]812接着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2]812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风”这个概念并对其进行科学界定,这是马克思主义党风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突出贡献。
一、毛泽东深刻论述了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始终把党风建设放在影响政权夺取与巩固、关乎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十分注重党风建设,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基础。
首先,党风关系到政权的夺取与巩固。在毛泽东看来,党风关系着革命事业的成败。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民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没有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取得最终胜利的。他明确指出:“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说来,就需要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人民要想推翻敌人的压迫,简直是不可能的。”[2]811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必须作风过硬,才能团结带领好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敌人和困难,最终夺取政权。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优良党风,不仅是夺取政权的首要条件,而且也是执政党巩固政权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巩固政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党风好坏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改变颜色”的重大问题。毛泽东认为,党的作风优良,党执掌政权的基础就牢固;反之,党风不正,党内不良风气盛行,就会严重损害党群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丧失力量之源,共产党执掌政权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动摇。
其次,党风关系到世界观和党性的纯洁。毛泽东强调,作风正派不正派,归根到底是世界观和党性是否纯洁的问题。只有党风正,才有利于营造使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锻造崇高的党性的良好政治环境;反之,党风不正,世界观和党性的纯洁就无从谈起。毛泽东抓住世界观和党性这两个与党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严厉地批判了党内存在的与党风建设要求相悖的不良作风。他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2]800可见,党风是党性的直接体现。党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以好的作风践行党的宗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保持党性纯洁。如果丢掉优良的传统作风,就会影响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如果党风完全败坏,党性丧失,就会导致党的性质的蜕变。因此,要从世界观、党性的高度来重视党风建设,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锻造和提升党性修养,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永不褪色。
最后,党风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党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群关系问题。毛泽东一直强调党群关系问题是党风建设的核心。他说:“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1 096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实践证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战胜一切困难与敌人的力量源泉和制胜法宝。共产党人只有以好的党风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拥有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强大依靠力量;反之,如果党内不良作风盛行,就会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党群关系就会严重受损,党就会面临由于脱离群众所带来丧失执掌政权的风险。
二、毛泽东关于加强党风建设的主要举措
毛泽东高度重视党风建设,对如何加强党风建设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思想教育、整党整风、人民监督、严惩腐败是加强党风建设的主要举措。
其一,思想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一贯坚持和强调的主张。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77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用不同的思想引导人,其行动必然大不相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1 094也就是说,党的政治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党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是保证党员思想作风纯洁、促进党的政治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3]9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如既往地重视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毛泽东主张对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思想问题,要采用民主、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说服教育的综合方法去解决,不能用强制的手段去压服人。毛泽东还特别指出对待犯错误的干部也要采取耐心的说服教育。毛泽东主张以思想教育为主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作风。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是推进整个党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其二,整党整风。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毛泽东针对党在不同时期所存在的作风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整党整风的有效措施,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毛泽东的倡导和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建国初期开展过几次大规模的整党整风运动,通过运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惩党内腐败分子等手段,对党风进行综合治理,起到了增强党性、统一思想、纯洁组织的重要作用。整党整风是党在特定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时代并在坚持正确思想指导下集中解决党内比较突出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法,为纯洁党风开创了有效途径。应该指出的是,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发起一场旨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运动很快演变成了反右派斗争,而且严重扩大化,党的指导思想逐渐“左倾”,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党的建设因此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形象严重受影响。由此看出,整风整党运动一定要在坚持党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朝着科学的目标采取正确的方法有序开展,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其三,人民监督。发挥人民民主监督作用始终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判断党风的好坏,群众是最公正的裁判。群众对党风的监督和评判是促进党不断改进作风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监督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党“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2]809这是毛泽东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行动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4]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发动人民的民主力量来监督政府,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强调要在党内党外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只有这样,党才能及时倾听群众心声,体察民意,及时纠正党内违背党的宗旨、悖离群众利益的不良作风。为了使党的干部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要求党的干部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在群众的监督下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加强人民民主监督,有利于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权。
其四,严惩腐败。在党风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对违反党纪国法、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特权人物以及官僚主义者一律给予严厉制裁。在1951年“三反”中,毛泽东亲自批准逮捕和处决了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并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5]对于反腐败斗争中暴露出的腐败分子,毛泽东主张要给予严惩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6]。毛泽东一直主张严惩腐败,对党内违反党纪法规的腐败分子,一律按党纪法规予以处分,绝不手软。毛泽东反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决态度,对于遏制党内腐败、形成党风建设的良好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毛泽东关于如何加强党风建设的主要举措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忽视了制度在党风建设中的重要性,把采取大搞运动抓党风的功能绝对化。没有制度的保障和约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党风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时代的精华和历史实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防腐拒变、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思想武器,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理论支撑。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因其理论的科学性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新世纪新环境下加强党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其一,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风建设的核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必须充分发挥好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作用,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实际行动、惠民政策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真抓实干为群众谋利益,紧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把改革发展红利公平公正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利益失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党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党才能凝聚亿万人民群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其二,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建设的中心内容来抓。党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要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加强教育。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党员领导干部一切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理念;其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狠抓落实的机制,严格执法,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确保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次,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制约机制,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中,使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覆盖的完整监督系统,增强监督效力;最后,加大惩处力度。惩治腐败要敢于查处大案要案。坚持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坚决查处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用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其三,严格执行制度是推进党风建设的关键。党风建设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完善制度、创新制度,更要严格执行制度。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8]在党风建设中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制度自身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性。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执行制度,首先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风建设放在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重视,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作风建设的党员干部教育机制、决策机制、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等制度体系。在不断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制度的同时,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严格落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正。如果不严格执行制度,那制度就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党要树立制度权威,认真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及其与作风建设紧密相关的各项具体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真正成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9]。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过程中,要吸收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精髓,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置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常抓不懈,抓紧抓好,以优良的作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北京:中文文献出版社,1992:468.
[6]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5.
[7]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04).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9]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1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