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主、自由、平等”的三重关系

2014-03-20

关键词: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

邱 仁 富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444)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民主、自由、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新征程。然而,长期以来,民主、自由、平等都“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与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到底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只有理顺这些关系,才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铺平道路。

一、民主、自由、平等与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诞生是在扬弃过去一切社会形态的基础上伴随工业革命进程逐渐形成的。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77资本主义“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276,从而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还使整个世界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不仅开拓了世界市场,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世界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观念,改变了价值观念。资本主义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展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特殊魅力,尽管对它的批评之多犹如它创造的辉煌文明一样倍受关注。对资本主义有两种最典型的评价:一种是来自马克思的评价,认为资本主义最终要走向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之后必将过渡到共产主义;另一种则来自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形态,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之外,世界将不会有更好的社会形态出现。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立场,但是,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世界,世界的发展也改变了资本主义。

而这一切都跟其价值主张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的世界改变了过去人们的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也逐渐凸显其价值主张。恩格斯指出:“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就是说,它就不是把思想当作独立地发展的、仅仅服从自身规律的独立存在的东西来对待了。”[2]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进而言之,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主张,最核心的在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核心价值观。

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其核心在于把个人当做目的。追求个人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在康德那里尤为得到体现,康德强调说:“人就是这个地球上的创造的最后目的。”[3]284康德提出这个命题的根据就在于人的理性,“如果世界纯由无生命的存在物构成”,“那么一个这样的世界的存有就会完全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在它里面将会没有任何具有起码的价值概念的存在物存在”[3]308-309。世界的存在首先要有生命物的存在,但是仅仅有生命物的存在还不够,还必须是拥有理性的生命物的实存,这样世界的存在才有价值,而拥有这个品格的存在物,毫无疑问,只有现实的人。康德由此推出人才是地球的最后目的,而非自然界本身。简言之,人有理性是成为地球上的创造的最后目的的关键,而这个理性则主要表现在给予自己的“那种价值”、拥有终极目的的欲求以及追求这样欲求的能力。“人惟一能够给予他自己的那种价值,并且是在他所做的事中,在他不是作为自然的成员、而是以自己的欲求能力的自由怎样及根据什么原则来行动中的那种价值,也就是善良意志,才是人的存有惟一能借以具有某种绝对价值、而世界的存有能据以拥有某种终极目的的欲求能力”[3]302。人存在包含两个层面,即物质之躯和精神之魂,只有人才会追求精神的存在,即追求自身的价值存在,能够意识到自身作为终极目的的存在。

这样,康德就把对自然物的目的关注转向了对人的目的的阐述。从人的目的出发,提出了理性的命题:“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应当决不把自己和其他一切理性存在者仅仅当作手段,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同时当作目的自身来对待。”[4]441并提出了实践的命令式,他说:“你要如此行动,即无论是你的人格中的人性,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人格中的人性,你在任何时候都同时当作目的,绝不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4]437康德这里精辟地指出人一方面要把本己作为目的,另一方面也要把“其他本己”作为目的,而不能只作为纯手段,亦即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康德在这里提出了“人是目的”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其一,人并不是事物,而是理性存在者。康德指出:“人并不是事物,因而不是某种能够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的东西。”[4]437从而就突出了人的目的性,而非手段。其二,从对象上看,人是为目的而行动的,这个目的主要是指对象。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总是能够意识到自身目的的,因而,它的行动总是存在某种目的。康德指出,“每一个行动都有其目的”,而且“人应当使这些对象成为自己的目的”[5]398,并为实现这样的目的而行动。基于这个层面,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是目的就是指行动的目的,是以一种包括“本己”为对象的目的。其三,从主客体的角度上看,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人的行动要以人本身为目的,而不是物。这就是说,人在行动的过程中,把自己既当作主体又当作客体,主体就是行动的执行者,客体就是包括对象和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本己”。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自身就是目的的东西”[4]436。亦即自己以自己为目的,这个目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最后目的,它内在地蕴含着人以自身的价值为追求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以自己的幸福为目的。其四,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成为他人的手段,也要成为他人的目的。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人成为他人的手段,同时他人也成为自己的手段。康德指出:“不要让你自己成为他人的纯然手段,要对他们来说同时是目的。”[5]245人成为他人手段,就是人作为一种工具来使他人达到其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人自身包含目的,在作为手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目的。其五,从人性角度看,行为必须与人性相一致。康德指出:“单是行为不与我们人格中作为目的自身的人性相冲突是不够的,行为还必须与它相一致。”[4]438进而言之,人的行为仅仅与人性不相冲突还不够,而应该到更高的一个角度,人的行为必须与自身的人性、他人的人性相一致,实现人的行动与人性的和谐。

总之,康德的“人是目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是行动的目的,人的行动就是满足人本身的需要。个人主义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就在于把个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因此,追捧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重要价值观念。

民主、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个人主义价值基础上的进一步提炼和提升,这也是凸显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特点和价值优势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在于个人主义。

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46。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谈自由,除了与人类文明共同的特征之外,不禁要联系到自由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回顾文艺复兴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以来的历史, 可以客观地说, 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进步成果,主要是尽其可能地兑现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其所实践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 以‘自由’为核心, 突出强调并实施了‘自由即正义’的原则, 代表着一种‘自由型’的正义观。因此资本主义也常被看作是自由主义的同义语”[6]。自由主义的产生与反对君权神授、世袭制和国教制度联系在一起。由自由转向自由主义,表明资本主义在自由追求上进入了理性化、理论化和制度化。

由于个人主义观念被广为接受,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自由主义的兴起更是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助推器,从而使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另一种价值追求。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新自由主义更受青睐,有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主要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它是在继承亚当·斯密的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的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7]11。“‘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经济范式和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志”[7]11,因而,新自由主义逐渐展现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

在与封建专制社会的对抗中,资产阶级把传统的平均、均等思想改造后作为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8]卢梭把人类的不平等分为自然条件上的不平等和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日益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的主要焦点,并以此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的观念。资本主义的平等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身份上的平等,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9]297。

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主要是建立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民主精神已经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10],它主要强调摆脱封建专制社会中对个体的制约和约束,倡导个人自由,推动以个人利益、权利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因此,资本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深深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如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必然的趋势,也就是说,民主、自由、平等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既打开了人类洞察民主、自由、平等奥秘的门户,又为洞察资本主义的特性打开了一扇窗户。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缺陷,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形式上的民主、自由、平等,更要强调事实上的民主、自由、平等。歌德索普强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其获得成功的相对机会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他指出,与出身上层阶级的孩子相比,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跻身上层的机会只有前者的1/4到1/3。他还论证说,这个三或四比一的“不一致率”与上几代人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在英国社会中,阶级体系依然阻碍着工人阶级中的有才能者的发展①转引自桑德斯《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张浩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因此,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具有虚假性:“一方面他们只要求实现资本的平等,而完全否认劳动阶级的现实平等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只是把交换关系中的平等原则直接地推广到国家和政治生活之中,并且以金钱的力量使自己在获取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平等权利时,成为事实上的优先者和垄断者。”[11]总之,资本主义谈自由,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自由,即个人主义;就国家而言,更多地强调新自由主义,并把它作为政治、经济的范式;就国际而言,新自由主义主张全球一体化,即以大国的制度去取代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从而难免引发更多的冲突。

不过,资本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概念的使用有着先机优势,这些概念是在对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基于个人主义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其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释也不断得到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将在汲取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

二、民主、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

不同的社会形态在理解民主、自由、平等价值观念上不尽相同。在汲取资本主义优秀文明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把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谈民主、自由、平等有其独特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不同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民主的社会主义特征:“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293从这里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民主是一种以集体为核心的民主,是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争取的民主,是整个无产阶级的民主。因此,社会主义的民主跟资本主义的民主很大的区别在于从个人主义转向整个社会阶层的民主,是大多数人的真正民主。

串联PHEV通常称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串联PHEV结构原理如图4所示。其结构特点为:纯电动+增程器,汽车车轮仅由电动机独立驱动,增程器可以是发动机—发电机组,发动机—发电机组发电直接供给电动机驱动汽车,同时发出的多余电量给蓄电池包充电,增程器还可以是燃料电池等。

社会主义民主跟资本主义民主最大的不同在于民主的主体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是人民,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的实践者和裁判者。社会主义民主强调具体的民主而不是抽象的民主,所谓具体的民主,就是事实民主,亦即内容民主,而不是形式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则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民主与集中是一对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的民主与集中是紧密结合起来的,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没有集中也难以发展民主,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其核心体现在民主集中制上。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一部分同志,只看见局部利益,不看见全体利益,他们总是不适当地特别强调他们自己所管的局部工作,总希望使全体利益去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他们不懂得党的民主集中制,他们不知道共产党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他们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12]因此,在推动民主建设过程中要把握集中,实行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强调要营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3]。

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民主与专政是一个对应范畴,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为统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民主就没有专政,没有专政也难以谈民主,因此,必须把民主与专政统一起来。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14]1475这里说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14]1476去化解人民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而对敌人则要实行专政以保证人民获得民主,二者结合起来,推动人民民主专政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邓小平说过:“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15]民主的发展最终依靠法律来保证,也就是说,以制度的形式、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确保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二)社会主义的自由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的不同

自由的实现是人类实践自觉的一种表征,“全部自由必须由逐步解放的现实性产生”[1]16,社会主义的自由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集体式自由(集体中包含个人)。“社会主义的自由,作为一种权利,是人民的自由,自由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敌视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敌人。人民的自由是指人民大众中每个个人的自由,而不是某些人的自由,不论这些人是少数还是多数”[9]297,是一种自由和责任的统一[9]268。

社会主义的自由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区别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基础上的自由。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6]。一个社会的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而且是每个人的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与个人主义基础上的自由不同,前者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自由的一种联合,后者更多的是强调个人自身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自由与资本主义的自由都存在竞争。“社会主义者很清楚,当前的社会是建立在竞争之上的。既然他们自己就打算推翻当代社会,他们怎能责备竞争要推翻当代社会呢?既然他们认为未来的社会将要推翻竞争,他们又怎能反而指责竞争要推翻未来的社会呢?”[17]634在传统的观念里,往往把竞争的自由理解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属性,使之归为资本主义的东西,事实上,社会主义的自由同样存在竞争,而且需要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一种良性的竞争,而非恶性的竞争。“竞争和联合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不仅不互相排斥,甚至彼此间也没有分歧。谈论竞争就已经以共同目标为前提。可见,竞争并不是利己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最可悲的错误,正是在于它把竞争看成社会的倾覆。”[17]634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把握竞争的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自由的理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平等观念与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的不同

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对人类思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人们从封建专制的神坛下走出来。然而,资本主义的平等仍然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无产阶级的平等诉求,社会主义的平等恰恰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平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资产阶级争取平等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平等的诉求过程。“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由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伴随着。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起初采取宗教的形式,借助于原始基督教,以后就以资产阶级的平等理论本身为依据了。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所说的话,指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尤其是从法国资产阶级自大革命开始把公民的平等提到重要地位以来,法国无产阶级就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要求,这种平等成了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斗口号”[19],这里就强调平等不能停留在形式,而应该强调事实平等,并使之贯穿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所谓形式上的平等,以商品经济为例,就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换,从劳动角度上看,就是工人付出劳动,资本家付出工资,这就是一种看来是平等的形式。马克思洞察了这种平等形式下包含的奥秘,他认为“在现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上,商品表现为价格以及商品的流通等等,只是表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背后,在深处,进行的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之间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就消失了”[20]。形式上的平等在马克思看来是一种表面上的,而且是包含着事实上不平等的平等。社会主义的平等不能停留在形式上的平等,还必须上升到事实上的平等,也就是说要推动社会事实上的公平。

社会主义的平等,核心在于事实上的平等、公平。在当前,就是要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机会公平和就业公平,反对特权制度,实现共同富裕。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社会主义平等的核心内涵,在当前社会里,就是要营造一个机会公平、制度公平、规则公平、共享成果、消解特权的平等社会。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①参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26/content_3138887.htm)。社会主义的平等,就是要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方面凸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

社会主义的平等优势体现在共同富裕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平等思想的高度概括。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1]393“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21]155,“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21]111。共同富裕是一个目标,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平的目标,更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它体现出以下几个观点:一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共同富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三是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四是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允许私有财富的不断增加,但又要合理调控,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平等,必须体现制度优势。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2]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格局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平,必须要贯穿“五位一体”的始终,在推动社会主义平等的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凸显社会主义公平的优越性,为人类的价值世界贡献更加高级的价值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诚然,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但还必须依赖于两个维度:一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内涵不断得到深化,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民主、自由、平等理解的程度。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民主、自由、平等的内涵理解不同,就当代中国而言,把民主、自由、平等纳入“三个倡导”才刚刚起步,对诸多理论问题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的内涵将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的理解也将不断深入。

三、民主、自由、平等与人类文明

民主、自由、平等不管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里,还是在社会主义世界里,当前都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厘清了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区别和联系之后,还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2007年2月,温家宝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指出:“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23]从本质上说,民主、自由、平等不仅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同时也属于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斯大林认为:“历史上生产关系有五大类型: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24]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形态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个阶段。后人习惯把社会发展的阶段分为五个阶段,即 “五形态说”。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不论是哪个阶段,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超越国界、民族、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在汇聚人类实践智慧基础上形成的,因而,由全人类共享。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一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也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追求的重要表征。人类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尽管在这个共同的价值观框架下,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对它们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其外在的统一性是始终存在的。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合作也更加紧密,民主、自由、平等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不仅为推动国家之间的合作奠定了价值基础,而且指引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风险。近年来,许多国家发生各种形式的灾难,如海啸、核泄漏、地震、疾病、环境等问题,往往是涉及到全球性的问题,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类共同应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危险,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引领。

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指引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梦”。如何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去创造、去呵护、去实践,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推动“世界梦”实现的重要精神支撑。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9.

[3] 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德顺.怎样看“普世价值”?[J].哲学研究,2011(1).

[7] 何秉孟,李千.新自由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28.

[9]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施袁喜.美国文化简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53.

[11] 黄河.列宁平等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24.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1.

[1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3.

[1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9.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0.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2.

[2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0.

[2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7.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912.

[24] 斯大林.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22.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民主价值观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我的价值观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