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山三郎的《官僚们的夏天》

2014-03-20韩劲松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官僚自由化小说

韩劲松

(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1973年日本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不得不放缓了战后经济复苏以来一直快速发展的脚步*饭盛信男《日本经济与第三次产业》(九州大学出版会,1986年)中指出:1973年末的石油危机导致了日本经济的不景气;此后虽然依赖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于1976年开始恢复景气,而日本经济则由此转向低速成长。。这一次石油危机给日本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使日本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在国际化竞争的大环境下能源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以这场石油危机为题材,经济小说家堺屋太一创作了小说《油断》(1975),指出了能源短缺的日本在竞争机制上存在严峻的问题。堺屋太一认为,能源储备,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不可以搞全盘自由化。几乎是同一时间,经济小说家城山三郎也发表了探讨竞争机制问题的小说《官僚们的夏天》,但是他从能源问题出发,进一步把着眼点放在了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提高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产业政策这样更为重要的宏观问题上。城山三郎在石油危机的1973年开始着手收集和整理材料并开始写作[1],1975年6月先以《通产官僚们的夏天》为题目开始在杂志《周刊朝日》上连载,至同年12月连载完毕后马上由新潮社出版单行本,单行本的题目改为《官僚们的夏天》(1975)。这部小说从连载一开始就受到读者们的好评。我国在1977年就把这本小说翻译成中文出版[2][3]。

城山三郎的小说《官僚们的夏天》可以说是论及国家经济转型时期产业政策问题的佳作。由于作者将“经济”与“文学”紧密结合,聚焦整个社会焦点问题,为此具有超过一般作品的吸引力。尽管小说的创作始于石油危机,但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使文本更具有“史”的厚重感。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时期。196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根据这一计划,日本将在三年内开放80%的贸易领域[4]266。由于50年代日本实行的是国内市场的保护政策,日本企业只在海外市场上与外国企业竞争。60年代开始实施贸易自由化,一方面会给日本经济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对产业基础还相对薄弱,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缺少足够竞争力的日本经济形成了一个挑战。“如何对应这一挑战成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产业政策的关键。”[4]266在小说里,作者通过通产省的官员和职员们——也就是小说设定的通产省的官僚们的积极调研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日本在目前的现状下全面推行和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日本的企业就会在强大的外国资本面前败下阵来,或者被吃掉。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不利状况,日本通产省就应该对国内主要工业产业领域的企业,做出筛选。具体地说,要选择出有希望在国际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给予充分支持。于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小说里的主人公及其通产省内的志同道合者一同为制定《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案》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风越信吾的通产省官僚,职务是通产省重工业局局长,他性格直率,做事秉公,决不媚上或盲从。在小说中,风越的工作几年内多次变动,所属部门和担任的职务数次变动升迁,但是他的信念和工作热情一直没有变。小说从风越信吾的“人事卡片”开始写起。当时风越信吾的职务是通产省大臣官房秘书课长,主管人事工作。每当他开始思考下一步的人事变动时,就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这些卡片,一边在“脑子里不断浮现出这些人的面貌、性格及其专长等”*本论文中凡作品原文引用,均引自王敦旭、施人举所译的《城山三郎小说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年)中所收《官僚们的夏天》,以下同。,一边考虑哪一个人更适合哪一个岗位的工作。风越主张以能力选人,推行从一般职员中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我对人最感兴趣,想再努把力,搞出个理想的人事方案来。我打算彻底改变咱们通产省那种谁也不得罪的、论资排辈的人事安排局面。”正因为如此,风越信吾能够从不起眼的岗位上发现有思考、有能力的人才,并且给这些人才发挥能力的机会。实际上让人体会到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岗位上的“人”。

紧接着,小说从风越信吾手上挑出来的一张卡片,链接到了另一位重点描写的人物——通产省专利厅从事商标管理工作的牧顺三,文本开始浓笔重墨地写这个人物。牧顺三是东京大学出身,是公务员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通产省秀才,也是一个“敏锐的理论家”。但是他却没有选择仕途上的捷径,而是为了更多地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要求把他派到欧洲学习。他向风越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法国的官场向来都是人才济济。在那些官僚的领导下,法国的经济采取了官民合作的混合经济形式。在巨大的外国资本的压力下,英国屈服了,而法国却依靠官民合作这道防波堤,巧妙地进行了抵制。对于面临经济自由化风暴的日本来说,这种经济体制是值得今后好好来学习的……”。尽管周围的同僚们都认为,法国的潮湿气候对牧顺三的肺病百害而无一益;而坚持着每天下班后去夜校学习法语的牧顺三,决心已定,毫不动摇。风越信吾完全能够理解牧顺三的想法,他从工作考虑,特意安排牧顺三去日本驻法国大使馆担任了商务秘书,给了他能够充分学习和调研的机会。

在小说里,也写了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广开言路,让各种声音都能得以表述,通产省的夏天“是官僚们热烈投入制定新政策工作的,最为热气腾腾的季节”。办公楼里各个部门的讨论和争论的声音,压过了窗外的蝉鸣。夏天里各个局的激烈讨论,成了通产省的一道风景。正是在这一气氛里,小说里最后的那个夏天,牧顺三从法国回来,向通产省提交了报告书,提出了由产业界和金融界再加上政府的管理部门互相协调即“官民协调体制”的构想。报告指出:无论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去,还是为了不断地将创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前提是必须把“过度的竞争转化为有效的竞争”。此时已担任通产省重工业局长的风越非常欣赏牧顺三提交上来的报告,他决定采纳牧顺三的构想,作为本局的草案提交上去。

小说中牧顺三提出的构想,不仅参考了法国的经验,更是依据了“协调经济”的理念。小说的作者城山三郎本来在大学里学习的是理论经济学,毕业后又在大学授课多年,非常熟悉各种西方经济理论。因此他经常在自己的创作中,通过小说的人物描写或事件分析,来向读者解释西方经济理论或某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甚至可以说做到了以小说来实现经济思想启蒙的效果*韩劲松硕士论文《城山三郎的经济小说》(2003年)第一次提到了经济思想启蒙的观点。。例如小说《辛酸》(1962)中重笔描写的工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问题;又如小说《鼠——铃木商店打砸烧毁事件》(1966)里贯彻始终的重商主义;又如小说《男子汉的本怀》(1979)中主人公的奋斗——实现国家金融的“黄金本位”等等。在小说《官僚们的夏天》里,作者通过牧顺三的报告书,对“协调经济(Concerted Economy)”作了如下说明:政府、产业、金融等各界的代表互相交换信息,互相协商,互相协调来决定产业行动的方向。“而对于意见一致的目标,产业界要保证努力实现之。金融界和政府要给予投资贷款和减免税收等特惠措施,予以支援”。并且指出:“这种协调行政方式,已经可以在日本各种审议会的活动中看到萌芽”。很明显,作者就是要通过小说这种形式,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向社会呼吁和提倡协调经济理论下的社会经济模式。

战后的日本,选择了突出发展经济的道路。当时日本政府提出了经济立国、输出立国的口号。城山三郎的第一篇小说《输出》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在经济立国、输出立国的口号下,日本通产省在战后初期制定产业政策时思考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实现“经济复兴”和“自立”。当时通产省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到了要对某些生产领域给予政策性的倾斜,扶植培养基干产业,以稳定的低价格提供重要物资,振兴出口等等[5]10。小说《官僚们的夏天》里描写的是日本60年代的通产省为了讨论和制定新的产业政策而竭力工作的事情。通产省的名称是“通商”和“产业”的缩写。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是在原来的工商省基础上,加上一部分原来外务省和贸易厅系统的人员再建构而成。因此在通产省内部,在施政方针上,当然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是主张优先保护和发展国内产业,二是凡事都以通商贸易为中心来思考问题。风越与重工业局等原有部局属于前者,即所说的“产业派”、“民族派”;与此相对应的通商局、贸易厅系统的官僚们则被视为“通商派”、“国际派”。城山三郎在小说里,通过描写具体人物的思考或主张,清楚地说明了两派互不相同的主张。

例如“国际派”的通产大臣池内,就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池内的想法是:政府应该取消对外汇的管理甚至应该取消在进出口方面的政策性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那些有能力的企业在国际经济的风暴中获得发展。这位大臣还认为:弱肉强食的竞争,反倒可以使经济体制健全起来。与这位大臣的观点不同,“民族派”的风越等人则认为:目前通产省的首要工作,绝不是在现阶段带头搞自由化,而是要整顿国内主要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是要迅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培养出日本企业界顶住外国企业压力的能力,使日本的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得以站稳脚跟。风越坚信:“我们如果不去指导,民间就不会有力量”;当然风越等人也不认为日本经济总能待在温室里,通产省也不可能一直做企业的“保姆”。但是他们认为,如果在目前阶段实行全面自由化的话,在外资(美国)的压力下,日本的经济很可能就会雪崩,甚至可能还会引起混乱。小说在这一段里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美国对日本的直接施压,但是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还是间接地点破了这一点。这两派意见并非完全对立。在当代社会复杂的形势下,简单化往往是潜在的巨大危险。

小说《官僚们的夏天》还艺术地表现具体政策制定者的“担当”与“责任感”,作品所描写的时期,是战后自民党执政全盛的时代。池田勇人、佐藤荣作、田中角荣、三木武夫等等,这几位实力派政治人物都在担任日本首相之前领导过通产省。在小说里就有一位通产省大臣后来当上了内阁首相。随着内阁的更迭,通产省大臣也换了好几届。每逢更换大臣,新大臣的政治家身份多少会影响到其担任大臣期间的政策思想。主张实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池内担任通产大臣时,风越早已经担任了通产省的重工业局副局长。上一位通产省大臣还能够听得进风越等人的想法和意见,而这位新大臣上任伊始就明确了推行自由主义经济的主张。风越等多年从事通产省具体业务工作的官员们,绝大多数都是“产业派”,也就是“民族派”。池内大臣的意见在通产省内并没有多少人跟随。小说里描写了一场尖锐的政策讨论,“周围这种形势和大臣的意图,局长们都十分明白。尽管如此,赞成自由化的,却只有纤维局长玉木一人。以风越为首的其他局长,全都反对自由化,他们轮流阐述了反对意见”。小说以第一人称直接发言的形式,通过详细的话语陈述,清楚地表达了风越等人与池内大臣论争过程中每一位发言者的政策思考和意见。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向读者说明了协调经济的理念,还解释了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含义,同时还塑造了不为权利和政治动向所左右的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中年官员的担当意识。

在小说里的最后一个夏天,风越等通产省的官员们讨论制定了“官民协调”方式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法案,就是《特定产业振兴法》。这时,从法国回来的牧顺三已经担任了通产省企业局第一课的课长,牧和产业资金课的庭野课长牵头,组织了一批通产省内的精英人才,进行法案的起草工作。通产省内围绕着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几经研讨和辩论。主张推行自由主义经济的通产大臣池内一派和坚持扶植本国产业推行官民协调经济模式的风越一派在论证中意见对立,僵持了很久,“快到深夜十二点后,池内终于做出了决断,无论如何要实行原棉、原毛的自由化”。最终通产省敲定《特定产业振兴法》草案内容,提呈到国会,等待国会的审批。

小说里的《特定产业振兴法》本身并不是虚构。根据日本学者编写的《日本的产业政策》〈序章〉所记,日本通产省曾经在1963年向国会提呈了《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案》(简称《特振法》)。“特振法基本上沿袭了产业结构调查会答申的官民协调方式”[5]8,目的是强化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个法案指定了汽车制造、特种钢材、石油化工等重工业行业为需要政府特殊政策扶植的行业,如协调企业的整合,在缴税和融资方面给予优惠等。《特振法》草案提出以后,首先是遭到了在野党的反对。在野党认为《特振法》与1947年制定的《禁止垄断法》在内容上相抵触*日本的《禁止垄断法》最初制定于1947年。制定时有美国占领军推行经济民主化政策的背景。该法的目的是促进公平和自由的竞争。制定之初,颇受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影响,后经过多次修改。详细参照《日本禁止垄断法》(村上政博著,姜姗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以产业立法去扶植特定产业的发展就是等于变相地鼓励行业垄断,并且这样的立法违背自由主义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而同时应该是《特振法》获益者的产业界也对此表示了不赞成,产业界不反对得到优惠待遇,但就是不赞成以政府为龙头的“官民协调”方式,产业界希望实行各行业界内部的“自主调整”。当时就“官民协调”还是“自主调整”也展开了论争,两方相持不下。加上执政党的自民党也对该法案的成立持消极态度;结果是《特振法》在国会的审议会上没有机会被通过,变成了废案。

当时的经济政策背景是,196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年7月曾担任通产省大臣的池田勇人出任日本首相。池田在担任通产大臣期间推进了日本的贸易自由化,担任首相之后,内阁于当年之内(12月27日)正式通过了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1.充实社会资本;2.引导产业结构的改变,加强重化学工业,发展生产率高的产业部门,提高每个企业和每种产业的生产效率;3.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4.提高国人素质与能力,振兴科学技术等等[6]。从这个计划中也可以看出这一届政府将要致力于充实或提高改善的“社会资本”、“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等问题,也都是小说里描写的通产省官员们关注和思考,为起草《特振法》而讨论过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1963年日本通产省提出《特振法》草案,应该说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小说《官僚们的夏天》里,作者曾经把《特殊产业振兴法》的起草制定形容为“战后最大的经济立法”,认为该法案虽然最终没有被通过,但仍然可赞可叹。小说里的《特殊产业振兴法》应该属于产业政策。在这里“产业”一词,大体上指的是工业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ies)。不包含农业、建设业和服务业。由于电力事业等能源类相关的各种产业都归通产省管辖,所以也经常会被包含到产业政策里面。虽然在小说里《特殊产业振兴法》在国会上没有被通过而最终成为废案,但是作者认为这个法案的制定是因为“预见到了即将来临的危机”。从内容上来看是“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巨大法案”。作者的态度很明显,就是支持《特振法》的制定,赞同在社会经济转型期政府以产业立法的形式引导或扶植重点产业的有计划性发展。小说的最后作者写道,《特振法》虽然被否决了,而产业资金课长庭野却成功地把政府贷款安排给了计划改善结构的企业。这项贷款叫做体制贷款。作者说这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特振法》的精神具体化了。针对通产省制定《特振法》草案提交国会被否决,作者在小说里评论说,由于《特振法》不是财界或有权势的团体等从外部提出来的,更不是从现实的利害关系中产生的,所以“与议员先生们的眼前利益毫不相干。”同时作者还指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国际政治环境——以美国为首的海外各国都对日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求日本尽快实现经济自由化;以至于执政党和外务省都对通产省提出:“制定经济政策要以协调对美关系为根本原则”。作者认为来自美国的压力也是《特振法》成为废案的主要原因。

城山三郎将国家政策和经济对策还原于社会生活中,用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更利于读者了解和理解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社会矛盾等诸多方面,让不同读者可以从多角度去解读作品。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正在经历着必要的转型,而再读城山三郎的小说《官僚们的夏天》,可以产生许多新的理解和思考。对于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及政策等方面问题,也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 [日]常盤新平.解説[M]//城山三郎.官僚たちの夏——落日燃ゆ,东京:新潮社,1988.

[2] [日]城山三郎.官僚们的夏天[M].共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3] [日]城山三郎.城山三郎小说选——官僚们的夏天[M].王敦旭,施人举,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0.

[4] [美]高柏.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1931-1965年的发展主义[M].安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 [日]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

[6] 周启乾.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370.

猜你喜欢

官僚自由化小说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略谈金融自由化
欧美对华纺织品设限一览
不可随意套用“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