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禁忌语的委婉表达

2014-03-20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例子日语汉语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山西临汾,041004)

一、引言

禁忌是存在于各民族中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它的学术名词是 taboo,是来自南太平洋玻利尼西亚汤加岛上的土语,18世纪由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带到了欧洲。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不能够清楚地解释时,在心理上产生了对某些事物的崇拜以及对某些危险事物的畏惧和对不洁事物的憎恶等,因而在言行上就会规定某些事情不能做,某些话不能说。这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禁忌行为和禁忌语。形成禁忌的原因不同,有的产生于宗教,有的来自世俗习惯[1]。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当中,都有一些会伤害听话者感情使听话者不愉快的语言表达,为了避免这种表达,一般都会使用一些委婉的惯用表达。

在任何一个国家死亡都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事情。所以在中国人看来"死"字是不能被直接说出来的,同样在日本人眼中「死ぬということ」也是很让人忌讳,一碰到和“死”相关的说法,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会用其他的一些词汇来代替,这也就是禁忌语的委婉表达[2]。

在《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是从贵贱、尊卑方面对死事的异称,是某种等级观念的表现,然而也含有对“死”字的避忌意义,除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外,其他人均以改称避之。士庶阶层也极力想要摆脱、避开"死"字的不吉阴影,士大夫阶级称“死”为“疾终”“溘逝”“物故”“厌世”“弃养”“捐馆舍”“弃堂帐”“启手足”“迁神”“迁化”,等等;庶民百姓也把“死”称作“卒”“没”“下世”“谢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丢了”“走了”,等等。如今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死的人,也被称作是“捐躯”“牺牲”“光荣了”,等等。以这些满含褒义的赞词来讳避开那个“死”字。鄂温克族老人死了,不许说“死了”,而要说"成佛"了。小孩死了,也不许说“死了”,而要说“少活了”。回族忌说“死”字,要用“无常”“殁”等代替[3]。

而在日语中,众所周知「死ぬ」也经常被说成「なくなる」、「ねむる」、「旅に立つ」等等。所以本文以中日当中典型的禁忌语“死”和「死ぬ」为中心,通过各种实例来找出两者的委婉表达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和“死”相关的这类委婉表达有很多。之所以和“死”相关的很多,那是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来说,直接说出死这个词都会让人觉得不吉利忌讳。当然汉语当中和“死”相关的委婉表达比其他语言都多。在日语当中说到死时,也有很多委婉的作为替代的表达方式[4]。

二、惯用表达当中与“死”相关的委婉表达

(一)汉语日语当中共通的有关“死”的委婉表达

汉语日语当中究竟有哪些有关“死”的委婉表达形式,我们还是先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几个例子。

(1)汉语例:金博士给儿子交待完遗言便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日语例:金博士は息子に遺言を残して目を閉じた。

(2)汉语例:他医治无效终于永眠了。

日语例:彼は看病もむなしくついに永眠した。

(3)汉语例:他抛下最亲的家人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日语例:彼は愛する家族を残してとうとう息を引き取った。

人死了的话也就像睡着了闭上了眼睛一样,因此就说成“闭眼”「目を閉る」“永眠”「永眠する」。还有把断了气就说成“咽气”「息を引き取る」。这三种表达形式任何一个都抓住了人死的时候的特征,来表达“死”这个意思。这就是两国中最常见的有关“死”的委婉表达。

(4)汉语例:就他近日的身体状况来看,看来是离去天国(天堂)的日子不远了。

日语例:最近の体の状態を見れば、天国に行く日は遠くないかもしれない。

(5)汉语例:作为基督教徒的他安详地升天(归天)了。

日语例:彼はキリスト教徒として安らかに昇天(帰天)しました。

“去天国(天堂)”「天国に行く」、“升天(归天)”「昇天(帰天)する」等这些表达都描写了人死了之后,会去一个比人世间更高的地方,这些表达方式就相当于「“登仙”“升遐”(=天子や貴人が死ぬこと)」、「“圆寂”“入灭”“灭度”“入寂”(=僧が死ぬこと)」、「“极乐往生”(=安らかに死ぬこと)」等表达,这些都属于「上昇移動」的表达。与以上表达相反,当要说人死之后灵魂到了一个低于人世间的地方时,就会用表示「下降移動」的表达方式。如例(6)の“黄泉”[黄泉路]等表达方式。和“黄泉”一样要表达「下降移動」时,还有「“九泉”(=九重に重なった地の底の意で、死後の世界を現す)」、「“冥府”(=人が死んで審判を受けるという死後世界の法廷)」、「“下地狱”(=地国へ行く)」等表达方式。还有就是既不表达「上昇移動」也不表达「下降移動」,只是单纯的表述和现今世界断绝了关系,这时就会用像例(7)和例(8)的“幽明异境”「幽明界を異にする」,“去世”「世を去る」, “永别,永诀”等表达方式。

(6)汉语例:命赴黄泉。

日语例:黄泉の客となる(黄泉の国に旅たつ)。

(7)汉语例:5年前,父亲和我们幽明异境。

日语例:父は5年前に幽明界を異にしました。

(8)汉语例:3年前,母亲去世了。

日语例:母は3年前に病気でこの世を去った。

这样的委婉表达形式基本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汉语词汇,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两国,不管是在古代的阶级社会还是在现在的科技文明社会,由于佛教文化的存在,所以在日本和中国,有关“死”的这些委婉表达广泛存在。

(二)汉语中独有的有关“死”的委婉表达

下面的例子是日语中没有,只有在汉语中才能见到的有关“死”的委婉表达形式。

(9)汉语例:要不是他救我,我早就回老家了。

※ 日语直译:彼が私を救ってくれなければ、もうちょっとで故郷へ帰るところだった。

(10)汉语例:这个人玩儿完了,救不活了。

※ 日语直译:この人の遊びは終わったので、生き返らせ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9)の“回老家(=故郷に帰る)”和(10)の“玩儿完了(=遊びは終わった)”并不是普遍的表达形式,它们往往作为俗语和讽刺表达来使用。这样的俗语表达还有 “蹬腿(=足を突っ張る)”、“挺了(=死ぬと硬直する)”等等。

(11)汉语例:他去见马克思了。

※ 日语直译:彼はマルクスに会いに行った。

(12)汉语例:他去见毛泽东了。

※ 日语直译:彼は毛沢東に会いに行った。

(13)汉语例:思想家停止了思想。

※ 日语直译:思想家は考えることを停止した。

(11)是由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支配着中国才产生的表达方式,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表达形式,例(12)是与它相似的表达形式。

(三)日语中独有的有关“死”的委婉表达

下面的例子是汉语中没有,只有在日语中才能见到的有关“死”的委婉表达。

(14)日语例:村上先生は旅立たれました。

※日语直译:村上老师踏上了旅途。

在汉语中没有和「旅たつ」相当的表达形式。日语常说的「帰らぬ人」「不帰の客」等用汉语的 “不归之旅”来表示。

(15)日语例:私の目の黒いうちに、多くの国を旅行したい。

※日语直译:我想在眼珠还是黑的时候,去许多国家旅游。

(16)日语例:三途の川を渡る。

※日语直译:渡三途川。

在日语当中,有些场合会像例(14)那样把“死”说成「旅たち」,这是因为日本存在佛教文化,佛教认为人可以轮回转生,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日本所独有的。在汉语之中也有 “不归之旅(=帰らぬ旅)”这样相似的表达方式。还有例(16)的「三途の川」指的就是人死了之后第七天,在黄泉路上要渡过的一条河。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日语中还是汉语中,人本都会尽量的去避免说“死”或是「死ぬ」这一词语,但谈及具有死亡意味的行为或是事件时,都会采用一些比较隐晦委婉的表达形式。以上所举的例子并不全面,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宗教信仰、文化水平、地域环境等的影响还有很多和死亡相关的很有特色的委婉表达[5]。

如上所述不管是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有关“死”的惯用的委婉表达都有很多。另外,虽然两国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都有相同的宗教---佛教,但是由于环境、历、文化、社会关系等因素的不同,有关“死”的间接表达形式,两国又都有着各自独有的一些表达。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除了中日当中有关“死”和“死ぬ”的委婉表达形式的研究之外,就仅仅只是汉语当中由于地域的差异,对死的委婉说法就有多种多样。除此之外就是与死谐音的一些词语或是数字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忌讳的[6],例如汉语中的“4”这个数字因为与“死”谐音,所以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很少使用。据说在台湾病房的床号没有4,军舰的编码也没有4这个数字。同样的例子日语中“四”的读音是“し”,所以也是被忌讳的数字,使用频率就很低。像以上的语言习惯及用词习惯都可以作为今后的课题,着眼于此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陶芸.中日禁忌语的对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

[2]李中生.中国语言避讳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3]罗国忠.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语言与禁忌习俗[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56-58.

[4]王雅军.使用委婉语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5]江天芳.禁忌语、委婉语和词的联想意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76-78.

[6]张洪兵.委婉与禁忌[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0(2):43-45.

猜你喜欢

例子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商界求生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