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14-03-20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食品课程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结构、性质与功能;与食品成分相关的物质在其加工、贮存等状态下的变化;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加工过程对食品的影响等[1]。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目前”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是我院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氨基酸工艺学、代谢控制发酵、酶工程、生物技术药物学等各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基础。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如何能够使本课程在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乃至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任课教师需要长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此,浅谈几点自己在该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尝试中的体会。

一、精选教材及教学内容

(一)精选教材

对于第一次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学生来讲,教材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途径,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着直接的影响。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学生仅学习过“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程,对物质的分子式、反应式等基本内容仅有初步的了解,面对食品生物化学的部分重点难点时,学生仍然难懂,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尚无明确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了逆反心理。因此,正确选用一本条理清晰、可读性强的教材就尤为重要。结合教研室各位教师选择教材的经验,参考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版的各类经典教材,如宁正祥编写的《食品生物化学》、胡耀辉的《食品生物化学》、王淼等的《食品生物化学》以及 Charles Alais 和 Guy Linden 的 《Food Biochemistry》。考虑到参考教材内容的侧重点及其难易程度,学院选择了谢达平老师编著的《食品生物化学》,该教材属于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其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并且将生物化学最基本的内容与食品科学相关的知识点汇集为一体,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知识点全面,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适用性,是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较为理想的教材。

(二)教学内容科学化

随着食品生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各学科的教材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与其他交叉学科的重复但同时又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合理取舍,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以保证本课程的授课质量。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把突出重点内容与避免交叉重复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协调,例如“生物体内蛋白质、脂类、糖类、酶及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类、糖类及核酸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代谢、能量代谢”、“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概述”等内容属于本课程重点介绍的内容,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放在了这一部分的介绍上。同时,在授课过程准确提炼与总结与所授专业联系紧密的知识点,是减少相关知识点的重复讲解的关键。因为我们所授对象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学生,他们以后的工作或研究方向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需要解决食品生产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讲授中应尽量贯穿一些食品加工和生活中应用到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如瘦肉精、皮革奶、毒胶囊等原理的解释,喝绿茶、咖啡减肥涉及到脂肪代谢通路的原理解释,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讲好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精彩而有趣的第一堂生物化学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该课程讲授的效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老师喜欢在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讲其发展史,当然,适当的科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第一堂课在学生对生物化学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讲生物化学的历史、发展史,倒不如讲一些本学科的最新重大科学发展和应用,如美国的《时代周刊》、science、nature等每年评选的10大科学突破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进展。其次,第一堂生物化学课应该动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ppt课堂互动等,通过这些手段巧妙的使用让学生对该课程后面的掌握充满期待。最后,在这堂课程结束的时候应该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可以在下堂课让学生解答。这样,精彩的第一堂课就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后续各种教学方法的展开、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与最新的科研进展结合

大学生作为我们的授课对象,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与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通过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食品生物化学》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远不及现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诸多新知识、概念、理论及方法仅仅依靠授课过程是难以获得的,因此,对该学科最新概念及理论发展的介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教师通过科研,不仅产出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及时地掌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最新进展,例如,在讲授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将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最新研究报道进行介绍,如目前国内外一些著名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并结合学生专业,重大科研项目等,明确该领域的发展动向与前景。力求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热点介绍给学生,将这些成果与最新进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对科研与理论认知的结合,进而增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既有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电视显微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多方面信息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本课程组制作了”食品生物化学”的多媒体课件,在进行”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并自制了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放映,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课题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讨论式双向互动教学、学生自学以及实践性学习,积极自制电子教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采取提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采取提问方式有三种: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让学生作简答。这种方式可以用于课堂中涉及到以前讲过的内容,或复习前一节讲过的内容;二是自问自答式的提问,表面上像是提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来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督促学生提高注意力,并促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三是有些问题问而不答,让学生自己思考。例如讲完糖代谢后,提出问题,糖在降解的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是如何生成水的,能量是如何释放的,为下一章讲生物氧化留下思考和悬念。

(二)应用比较的方法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抽象而繁杂,因此教师在讲授中如果能适当的运用比较法,就能够对学生理解记忆生化知识起到很好的帮助。纵向比较是对同一物质的不同代谢阶段进行比较,如糖酵解中能量消耗的反应与能量产生的反应的比较。横向比较是对某一生化反应的不同反应类型进行比较,如脂代谢中脂肪酸的β-氧化与脂肪酸从头合成,可从反应条件、进行部位、关键酶、产物能量或消耗能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用同类比较法、相异比较法、归纳比较法。通过几种比较法的灵活运用,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

四、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食品生物化学的考核体系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核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调整成绩组成比例

以往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成绩由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一般以2:8或3:7比例组成;甚至是以期末考试结果为最终成绩。出勤率、上课态度、平时作业以及回答问题是平时成绩的主要打分依据。这样的评分方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学生唯一学习评价方式,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注重整个学习过程,只是以考前速记,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突击,结果考试结束后统统忘记,达不到教学目的与效果。改革后,成绩组成比例包括: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在课程教学开始时,向学生讲明考核组成、考什么、怎么考,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要求、安排及方式,提高课程考核安排的透明度,使学生注重学习的全过程,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与自我学习钻研中去。

(二)调整考核内容及形式

食品生物化学的基础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以闭卷方式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要目的,同时反馈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取程度,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平时成绩:主要以考勤、课堂提问及平时的学习态度等为依据进行划分的;期中成绩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阶段性内容。期末考试对课程全部内容进行检验,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简答题、论述题为主。

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作为其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理论与实践运用的良好结合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所学到的只是理论以及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这并不等于自己亲自动手,只有在实践中操作,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真正领悟并掌握学习的精髓,由不得不动手到爱动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了切实改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为 10~15人,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课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食品生物化学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必须要探索适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师深知责任的重大,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以及不断的经验总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1]张小霞,梁振普.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7-28.

[2]户业丽,吕中,程波.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尝试[J].高教论坛,2009,2(2):69-71.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食品课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