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3-20
(蚌埠学院数学与物理系,安徽蚌埠,233030)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低碳”这个词语成为了本次会议的关键词,如何降低碳排放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低碳(low carbon),是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低碳生活”则是指低能量、低消耗、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1]。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弘扬时尚文化潮流的广大阵地,理应注重校园中的“低碳”行为。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生态学、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理论依据,倡导“低碳校园”不仅是低碳经济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而且还是高校实践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2]。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中却存在着许多高碳现象,因此探寻我国高校校园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缓解我国的碳排放压力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低碳意识淡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校园师生低碳意识淡薄,导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办公、教学活动中的高碳现象。例如某些低建筑设立不必要的电梯,造成电资源浪费;又如某些课程不需要使用或不完全需要使用课件上课,却长期占用多媒体教室,造成多媒体资源严重浪费。
(2)纸张的循环使用率低。有些学生教材没有循环使用、文印纸张单面复印打印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降低了纸张的重复使用率。
(3)水、电、粮食、出行等方面不合理的使用所造成的高碳现象。宿舍中由于水不收费而将水龙头一直开,教室中经常存在仅有几人时日光灯全开的情况,办公室中时常有电脑或空调长时间运行而无一人的现象。而有的学生普遍钟爱一次性筷子、饭盒,每当吃饭时“爱不释手”,在食堂就餐时,有的人因饭菜不合胃口而将其倒掉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原来装泔水的塑料桶变成名符其实的“饭桶”。随着教职工驾驶私家车上下班次数的增加,高校通勤车满座率逐渐减少,造成油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必要的碳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高校规划布局不太合理,尚未建立健全节能体制
高校在绿化校园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改造、轻视保护的现象,很多高校将天然的树林草地改为人造林和草坪,有些甚至将天然湖改造成人工湖,这种做法将会破坏原生态的树林草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另外,有些高校的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明显很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还有些高校的教室、办公室面积明显过大,一些级别高的教职工和领导人员同时拥有多间单人办公室,容易造成办公场所资源闲置与浪费[3]。同时,由于多数高校尚未健全节能体制,校园内产生的大量污水得不到净化,从而不能循环使用,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教室的用电量没有限度,耗电量大大增加;校园的垃圾就地焚烧,严重污染了校园环境,也给学生及教职工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三)校园资源重建率高,无法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
各个高校虽然都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但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本校学生在借不到想要的图书时无法及时到其他高校去借,不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在设备使用、实验室建设、会议室建设等方面高校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使用率低,没有实现充分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初衷。
二、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低碳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各种资源的浪费是高校校园存在高碳现象的主要原因,而校园高碳现象的形成与校园主体的日常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由于校园主体的理念与意识本身就包含着高碳特征,因而这也恰恰成为构建低碳校园的绊脚石。根据上述分析的校园存在的高碳现象及原因,就构建低碳校园,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一)加强低碳教育,对校园主体积极倡导校园低碳生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加强低碳宣传,是倡导低碳生活的第一步。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开展辩论赛、主题班会,播放一些低碳科技以及高碳危害等方面的影视资料等形式宣传低碳理念,使全校师生都能认识到校园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通过倡导节约一粒米、一杯水、一张纸以及二次使用学生的作业本,并将其作为草稿纸等实际行动来唤醒师生的节能意识,让节能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4]。高校还可要求全体教职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公耗能。努力做到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打印机、复印机等机器的使用,办公文件尽可能双面打印,开展“绿色办公室”评选活动,营造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另外,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校园低碳生活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学生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真正做到节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二)合理规划高校布局,建立健全高校节能体制
一方面,高校布局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土地资源是否合理应用,进而间接对实现绿色校园产生影响,所以合理利用并规划校园土地具有一定的意义。高校在建设功能用地、办公区以及布置路线网时,需考虑到土地方面的地形地貌来减少施工方的动土量,努力实现校园的均衡布局,提升校园绿化的品质。校园绿化应注重生态平衡,在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合理选用树种,合理种植草坪,甚至可以借鉴国外校园绿化的经验,选择一小块园地给学生自由种植,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实现了校园物种的多样化。一方面,低碳校园的建设以高校节能体制的健全为基础和落脚点,建立有效的节约建设审查评估和管理监督体系,完善各种节约管理体制,能够保障低碳校园的顺利建设。高校可以以本地区的用电、用水定额标准为参考点,统计校园所有用水、用电的设备和设施所耗的能源,研究制定校园用电、用水的专项统计方法,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挖掘高校节能空间,促进低碳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经济杠杆对水电资源的使用进行调节,建立健全水电费由学校、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摊的体制,制定水电管理以及自我管理的相关文件,通过加强节能体制的建设,加大节能改造力度。
(三)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高校资源充分共享
低碳理念与技术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那么校园低碳将无法实现。因此,要想实现高校资源充分共享,必须在低碳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我们可以将建设低碳校园与学校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研发新能源,从而带动新能源科技的发展。同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把节材、节耗、节水、节电作为对食堂进行改造的重点,坚持建设节约型校园。高校还可通过对过时的设备进行优化升级,将校园的碳排量降到最低[5]。比如引进沼气工程并将其应用于食堂、开水房和澡堂等碳排量多的地方,从而达到缓解碳排量的目的,可以通过在教师和学生公寓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减少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强对高校水电设备的节能管理,合理开关空调和风扇,及时调节供配电容量,减少损耗,对自习室实行灵活管理等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将越来越明显。另外,要想实现高校资源充分共享,还得建立投入主体绩效考评体系以及绩效约束管理监督体制,以吸引高校师生对资源共享的关注,例如高校可以通过联合开通班车、图书馆资源共享、共建实验室等方法来提高资源共享率。
低碳校园研究是在全球逐渐变暖,提倡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更是全球低碳行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低碳校园,在思想上要加强低碳教育,对校园主体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在制度上要合理规划高校布局,建立健全高校节能体制 ,在仪器上要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高校资源充分共享。低碳校园建设还可充分利用高校校园集中性强、学科研究潜力大等特点,积极引导高校莘莘学子们逐步养成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方式,有助于推动低碳科学研究的进步,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廖先旺.“低碳生活”创新生活[N].人民日报,2009-12-07(13).
[2]李光普,檀丽丽.当代大学生应成为低碳文化的有力推动者[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5):95-97.
[3]黄守星,黄莺.新形势下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16-18,90.
[4]彭淼,史云峰,董园.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教育管理研究,2010(9):23-24.
[5]张广川,陈玉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低碳高校园建设[J].教育论坛,2010(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