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进行大学生文化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分析

2014-03-20刘小利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社团

刘小利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建构、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世界性文化强国的建构,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当今中国文化创造力的现实生成和激发。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源泉充分涌现,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创造力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普遍较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在福州4所高校发放200份问卷。调查主要围绕第一、大学生创造力水平、影响大学生文化创造力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对创造力一词较为陌生的占 60%,认识较模糊的占 20%,几乎 90%学生文化创造力水平偏低,主要归为两方面表现:主观主要归纳为:① 不自信、害怕失败。② 僵化的思维模式、思想不敏锐、思路不开阔、思考不深邃。③ 盲目迷信权威。客观主要归纳为:① 教育方式的保守性,学校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② 国内大学很少从教育课程上系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对创造力并不太了解,无法把创造力很好和自身结合的很重要原因。③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文化创造力。

一、大学生文化创造能力不足的突出表现

首先,知识层面:大学生在运用知识、提升知识效用方面的能力不足。大学生是文化创造力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力水平能否提升的内因,大学生在自己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把知识很好的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高水平的创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的某些弊端的影响,大学生的教条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一切从书本出发,一切在既有的知识框架中解决问题,最终导致脱离实际,原地踏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高分低能”正是这种现象的突出代表。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是拥有较多知识的群体,但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文化创造能力反而受到了束缚,做事情容易循规蹈矩,在实践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够具有开放性,局限在条条框框中。“知道许多事情有一个好处,就是至少在理论上可以有一个发现新事物的基础;但是,它也有一种僵化的效应,不管发生什么他都不会惊讶,这也就失去了显示创造力的机会。”[1]应该说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知识,丰富的知识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创造性的思考。但是丰富和积累知识又必须与运用知识和提升知识使用知识的有效性结合起来。

其次,能力层面: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不足。观察判断能力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足够的观察能力才能多事物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达到创造性的目的。大学生往往受到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对于知识只是记住老师给的标准答案,对于生活只是按部就班,对于社会实践基本不会觉得与自己有关,缺乏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判断的能力,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反思能力是在观察判断的基础上进而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善于反思的个体和民族其创造力都是巨大的,反思会让人的思考更加地理性、更加地有智慧。正如卡耐基所说:“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不要总是对你自己犯的错发牢骚,要从错误中去学习。”。所以,学会反思,才能够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实质性突破。创新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勇敢的摆脱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它是创造力激发的重要开端,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的自觉性不足[2]。

再次,素质层面:主要包括自信、好奇、批判、勤奋、无畏等方面的素质不够。素质因素对文化创造力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自信是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评价基础上所形成的自我认识,自信心缺失会成为创造力发挥的重要障碍。

二、大学生文化创造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一)进行深层次的校园教育体制改革

文化创造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它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是创造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完成某种创造活动所具有的个性品质。学校若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校园改革。通过对改造学校教育文化,生成并传递富于创造性特质的学校教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才能培育出一大批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对此应该做到首先,是要挖掘、开发和传递有利于创造力生成的文化内容作为课程主体和文化教育的主体。我国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曾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主要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具体分析,将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更高的文化,这是一项宏伟的创造性工程;其次,是要构建和生成勇于超越,着眼未来,追求创新的校园教育文化体制。

(二)优化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到福建省几所高校实地了解、考察,结果发现普遍存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文化创造力结合水平较低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模糊、极少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形式单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互动很少等。营造和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校园文化是形成校园风气的一个主要因素,具有教育的引导性,是引导大学生意识和思想潮流形成的推动力量。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氛围对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大学生文化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坚持创新教育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和网络进行科技文化创新知识和成果的宣传;其次,以开展艺术体育活动为载体是大学生报告前沿科学讨论和创新成果展览;再次,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学术节,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

各所高校需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各种校园媒介为载体,搭建提升大学生文化创造力的平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各类文化活动中,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非智力因素包括个体的个性、情感、意志、想象等等。其中想象和意志对创造力的影响更为深刻。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意志是一种排除外界干扰朝预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内心心理和外在环境的障碍和压力,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冲破种种障碍和压力,才有可能创作成功。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意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大学生敢想敢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全面理解和贯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原则,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创作新地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指导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亲身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3]。

(四)重视大学生社团对文化创造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大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文化创造力的培养的优势在于:其一,利用学生社团特别是理论学习型社团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因为社团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鲜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思考和活动紧密结合,因而能够使学生对文化创造力的理解顺畅地内化于学生心中。其二,学生在社团里的学习方式灵活生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相同,团结和谐,情感易沟通,信息更好的交流,因而学习内容更易深入人心。其三,学生自我教育与导师指导相结合,使创造活动能保持较高水准、持续取得实效。学生社团可以使学校校园文化形式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宣传、自我发展,而学校起引导作用,使学生自身就成为校园文化的优秀代表者,使校园文化产品走出校园,成为学校的名片,成为学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1]赖荣珍.影响创造力开发的因素分析[J].法治与经济,2006(11):92-93.

[2]周耀烈.思维创造与创造力开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杜刚.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创造力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社团
缤纷社团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