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安全管理思路与对策
2014-03-20秦等社
秦等社
(川庆长庆监督公司,陕西 西安710018)
随着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逐步由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复合型专业管理,安全管理逐步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有效助推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有序进行,但运行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需要从机制、制度和管理方法上进一步规范和强化。
1 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形势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逐步深入,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石油、煤炭、钢铁、交通运输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快速增长中,逐渐暴露出安全管理滞后于经济改革的逆差,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社会影响较大。
2 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症结
从近年来所发生的几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中认真反思,结合对相关国有企业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和症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管理层级复杂,管控效率较低
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整合重组,管理层级多,由于受局部利益观、荣誉观、政绩观等本位主义思想的制约,往往存在事故、事件乃至一些重大隐患不能及时反馈到企业高层,导致决策和管理的针对性差。 同时,由于机构复杂,管理制度在贯彻执行中往往逐级递减,企业管理层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能完全传递到生产作业一线。
2.2 用工机制多样,培训不够系统
随着经济多元化, 企业用工机制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职工就业选择的路子宽了, 但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却下降了,一旦不能满足自身需求,或者不能很好地施展自身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就会炒企业鱿鱼,致使企业用工缺少稳定性。 尤其在民营企业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关键技术岗位资源的流逝,往往使国有大型企业用工捉襟见肘。
2.3 管理资源匮乏,管控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安全管理没有及时调整和跟进,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较弱,导致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变革了,但基础的操作规程无人去更新,企业的安全管理往往靠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去影响。
2.4 安全保障不力,事故隐患频发
为了改善国有企业劳动条件,国务院曾规定“企业每年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更新中提取10%到20%用于改善劳动条件”,但新的会计制度取消了这个规定,导致企业的劳动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经费投入逐年减少,拼设备、拼人力现象较为普遍。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省市80%以上的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时,没有按国家规定进行劳动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3 国有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加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建设,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
3.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每一名企业员工的责、权、利对等,其次,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操作一线。 第三,以“有感领导”带动责任落实,尤其对各级管理层要坚持“谁管工作、谁管安全”,领导者的“敢做敢为”、“勇于担当”会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的执行文化。
3.2 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首先,要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宣贯。其次,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不断更新完善企业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管理规定、安全措施、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形成完善的标准制度体系。
3.3 强化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首先,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断强化专职安全管理机构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 其次,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培训三支队伍建设,采取一些激励政策,调动、激发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确保安全资金投入
企业要在经营预算中充分考虑和保障隐患治理、技术革新、员工培训、安全科技、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能急功近利。
3.5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要建立系统的员工培训机制,对于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开展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经营;对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更新培训, 使其及时掌握行业安全管理现状,拓展安全管理思路;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要及时组织开展持证上岗培训;对于一般操作人员要时时开展标准化操作培训,强化基本功训练。
3.6 规范安全生产过程管理
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出“重大危险源管理”,二是规范“特种设备管理”,三是规范“特种作业管理”,四是按照“安全目视化管理”要求,规范安全警示标志与安全色管理。
3.7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
企业必须结合生产实际,依法为劳动者提供满足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同时要从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验收、发放、培训、检查、更换、报废等环节严抓细管。
3.8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
要分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岗位检查三个层面,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制,从检查检查时间、检查内容、合格标准等方面详细规定,形成长效自主查纠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
3.9 塑造优秀执行文化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力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逐步培养和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关注细节、不讲借口、雷厉风行、奖惩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文化氛围。
3.9.1 科学决策、分级实施目标管理
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目标控制流程,通过流程控制来实现企业业绩。 在制定目标时不但要按时间段进行分解,分别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也要对企业总目标按部门和岗位进行量化分解。 目标制定要突出实效性,要尽可能量化和数字化,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且下一级目标要对上一级目标构成全面支撑。目标实施过程中要适时组织检查、考核和讲评,一旦目标失控要及时做出调整,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不能抱着“破罐子破甩”的思想。
3.9.2 优化配置、打造优秀执行团队
建立一支机构合理、运行顺畅、精干高效的监管机构,是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重要条件,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特别要注重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安全培训这三支队伍建设。 人员匹配要科学合理、满足需求,人员培训要舍得花钱,通过经常性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不断为安全生产输入新鲜血液,要有选择性的培养一批专家和骨干。同时,要通过科学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共融、责任共担。
3.9.3 完善机制、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 就要求操作者按规程和程序操作、管理者按体系和制度管理、监督者按法律和标准监督。因此,企业应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建立完善目标控制机制和责任考核机制,做到事事有人管、工作有标准、过程有监督、落实有考核。 分别从操作、管理、监督三个层面建立自我约束、自主控制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9.4 完善制度、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综合安全管理要与专业安全管理有机结合,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制度之间要互相支撑,不能重复和矛盾,尤其制度之间不能互相踢皮球。其次,管理制度要随着生产工艺、设备和人员状况的改变及时更新,旧制度要及时废除和清理。第三,制度中的条款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奖惩和处罚要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做不到可以分步实施,不拟定的太高,不能用决心代替管理,更不能将制度看作推卸管理责任的工具。 第四,管理制度的出台要充分酝酿、认真调研,多听取基层的意见,集思广益,夯实群众基础。
3.9.5 文化先行、培养过硬工作作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起来雄壮有力,听起来简单明了,它是部队的执行力,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 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文化就要积极研究和借鉴军队那种言出必行、雷励风行的作风。要通过选树典型、大力宣传、强化教育、政策激励、耐心引导等方式和途径,逐步树立“不找借口、关注细节、照章办事、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用文化去影响人、造就一批安全生产的忠实执行者。
3.9.6 以身作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执行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企业的领导力,执行文化就是领导文化和一把手文化。 各级领导首先要有一种执行的本能,有一种必须把某事做好的意志,决策要果断,处事要公平、公正,标准要高。 同时,领导积极参与到自己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中亲力亲为,就会给员工带来工作的动力,为员工树立一面旗帜,增强其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坚定执行制度的决心。同时通过亲身实践,也有助于决策层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对策。
3.9.7 以人为本、激发员工参与意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基层员工是安全生产的执行主体,抓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就要从广大现场作业人员抓起。 首先,要让职工积极参与管理。通过强化班组建设、搞好群众监督、完善分配机制等手段让职工广泛参与其中, 发挥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抓好素质教育和安全培训。 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也非培训部门一家所能做到,需要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从“讲解、示范、演练、巩固”四个环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第三,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使职工自主接收和服从管理成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群的,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制度,同时要通过和职工交心谈心;积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及时化解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冲突和矛盾;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通过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从思想深处筑牢执行观。
3.9.8 强化监管、认真搞好过程控制
监督是通过现场查纠及时发现和纠正现场一些不合规做法,只能解决安全生产中的个性问题,工作往往是随机的、局部的。管理则是通过考核、评价、审核等手段深入查找管理系统内部缺陷,工作是相对持久的、全面的。 只有将两个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优势互补,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受控。首先,要积极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职责要明确,监督不能代替管理、管理不能依靠监督。 其次,要强化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统一思想、统一理念,形成合力,不能因为认识偏差造成工作标准不一,尤其对于经常深入现场检查的安全监管人员要培训取证上岗,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避免个别工作人员标准不清,随意凭经验和想象提问题, 造成基层人员今天按照这个要求改过来,明天又要按那个要求改过去,满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三,积极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体系,目标考核要分层次,奖罚要公平合理,责任追究要到位。
总之,国有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对待,精抓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