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独具特色的职教发展模式
2014-03-19俞丽君
俞丽君
新加坡职业教育凭借鲜明的发展特色、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为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赢得世界各国的青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充分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走近新加坡职业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是从英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发展而来的,既推崇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也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1979年,新加坡成立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全面负责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雏形。发展至今,由工艺学院、理工学院和大学3部分构成的职业教育不仅成为了新加坡教育的主体,也成为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为新加坡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主张“少教多学” “少教”实际是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在传授知识时以知识、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为主,重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知识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对课题或项目进行探索、研究和制作等。而“多学”是在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练习、辅导、课题、项目、实验、实训、实习过程中,学会各种知识和原理,掌握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例:教学组织形式为双轨制,即一、二年级时同年入学的相同专业学生被分成A、B两班,同一时间内学习不同的模块,上下两个学期交叉学习;三年级时,再将A、B班均分为4个小组,4个小组再进行交叉学习。
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注重“先会后懂”,强调“以人为本,创意教学”。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是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的精华所在。“先会后懂”教学方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学会动手做,再慢慢弄懂其所以然。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就一门课的教学来说,如车工学习,先安排车工实习,对专业将学的技能与发展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操作方法,接着去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学生作业多样化 新加坡学生的作业多样而重实践。有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团队作业、项目作业、专题作业,学生合作能力特别强。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的自主发展。
重视校本教材开发 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学生所用的教材,特别是专业教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广泛,实用性比较强。校本教材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所采用的“教学工厂”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实际来看,这种“教学工厂”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教学实习工厂,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和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校按照工厂模式发展,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工厂学习环境,通过参与真实岗位的生产和实际项目的设计,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动手技能。
此外,在学生考核方面,新加坡职业教育一直注重学生评价体系的创新,将考核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具体而言,第一等级是对知识的考核,第二等级是对理解的考核,第三等级是对应用能力的考核,第四等级是对应用能力以上即创新等能力的考核。
事实证明,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抓住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特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借鉴国际上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加以消化吸收,并结合本国情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方针。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即在新加坡得到了创新应用,成绩斐然。 因此,对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不妨进一步开拓思路,广泛吸收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先进经验,为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集思广益,增砖添瓦。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为了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动寻求企业进行合作,合作模式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教师流动中心、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等。然而,由于机制不完善,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浅层阶段,合作深度不足。为此,职业院校应该效仿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发挥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探索建立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要统筹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财政、制度、税收优惠等支持,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二是政府需要加大引导力度,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双赢之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将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人才培养成本。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企业、社会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推动中高职衔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在此方面,新加坡政府以法规形式推动中高职衔接工作,采取累计学分与转学分制度,在职业学校全面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我国职业院校不妨参照这一模式,一方面在招生考试环节,对我国中高职“接口”中升学和招生考试的规章制度加以改革,实行 “宽进严出”政策,扩大中职学生的升学机会;另一方面在学位、学历、职业资格等方面加强合作,制定以企业人才标准为目标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标准,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焦点,实施项目课程培训,以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形成合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打造系统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要向宏观指导角色转变,鼓励、支持建立一批权威、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构,帮助建立和监督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使其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督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发挥作用;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一切为了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发展目标,促进教育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互动,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保障自身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增添动力。
同时,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培养力度,使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要加大从企业中招聘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来任教的力度,确保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进而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