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吃喝玩乐”深耕不辍
2014-03-19
毫无意外,大众点评如同外界所有人的猜测,在这个互联网“站队季”选择了站队腾讯。
2月19日,大众点评网的上海总部,张涛一身休闲装加牛仔裤亮相,穿着与平时并无不同,在他的面前,是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腾讯和大众点评此次资本合作,他们入股20%。金额我们暂不作披露。”
宣布这一消息时,张涛显得颇为平静,尽管这个消息在业界看来是一枚有可能改变未来中国互联网格局的深水炸弹。低调,这是张涛留给外界的普遍印象,由于甚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别说圈外人,就算是一些跑互联网的记者,对于张涛都不甚了解。
但是,采访过张涛的记者又往往很喜欢这位采访对象,因为他肯说,基本有问必答,并不喜欢“打太极”。即便腾讯刚刚入股、腾讯总裁刘炽平就坐在身边,张涛也依旧毫不讳言自己对公司的期望——成为BAT(百度、阿里、腾讯)之外的第四大巨头。
十年点评
如果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告诉风投,自己的公司干十年也没法儿上市,那他获得融资的可能性会极小,因为互联网信奉的金科玉律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般而言,成立十年的互联网公司无外乎两种命运,要么做大上市,荣耀加身,要么日薄西山,沦为互联网产品坟墓里的一员。可是,张涛的大众点评偏偏是个例外,没有上市,也没有倒闭,十年时间,就守着“吃喝玩乐”这个市场深耕不辍。
有很多人替张涛着急,因为在这个领域里,赚钱很是辛苦,远不如游戏、广告这些互联网其他分支。而在互联网圈里,将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就卖掉,套现走人或再度创业的人更是一大把。大众点评缘何如此执著,这是外人不易理解的地方,但对于熟悉张涛的人来说,却没什么可意外的。
1990年,张涛高中毕业,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他没有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业,而是执意要出国读书。由于没能申请到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张涛反复被拒签,亲朋好友都劝其放弃,但他仍旧坚持,而且一坚持就是四年,直到中学的同学都差不多大学毕业了,他才进入了一所美国不知名的大学里读书。
有意思的是,求学和创业,这两件事对于张涛来说,开头相似,发展脉络也颇为相似:都是一干四五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要没有一股子韧劲儿真挺不下来。
在美国,张涛从不知名大学开始,一路进入到著名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回国时,找一份20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对于张涛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2003年创业初期,大众点评也根本找不到盈利模式,直到2008年,才勉强赚钱,但到了今天,大众点评虽不是巨头,却让巨头眼馋无比。在腾讯入股之前,另外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百度与大众点评也是绯闻不断,隔三差五,网络上就会出现相关的评论文章,以至于此次腾讯与大众点评的消息正式出来,外界已经没有惊讶之感。
不过,尽管业内身价不凡,大众点评过往在媒体面前却曝光量很小,整个2013年,其办的最大媒体活动竟然只是10月底在北京3W咖啡馆举办的一次产品沟通会,张涛与大众点评其他4位联合创始人一个脸没露。
相比于马云、张朝阳这样的明星级互联网企业家,张涛几乎可以说没什么名气,百度搜索张涛这个名字,百度百科首先显示的是一位女民歌手,而不是这位大众点评CEO,张涛之低调,可见一斑。
第四家巨头公司?
大众点评总部在上海,张涛本人也是个地道的上海人。
有不少人认为,上海并非互联网的热土,因为上海人比较谨慎、务实,这和互联网创业所需的冒险精神和想象力多少有些冲突,所以在以盛大、巨人为代表的游戏类互联网公司逐渐衰弱后,上海就再没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如北京。
对此,张涛似乎并不认可,“旅游业里最大的携程在上海,做二手房的安居客也在上海,吃喝玩乐是大众点评,上海还有做招聘的51job,生活服务类的互联网公司,大头都在上海。北京是很多媒体的所在地,但如果能用互联网把传统企业给改造了,这里面出来的机会是更大的。”
在张涛眼里,对服务业的改造是慢工出细活,而这恰恰是上海人所擅长的。巧合的是,为大众点评提供第一笔融资的红杉资本,操盘手就是曾经的携程创始人沈南鹏,而沈南鹏同样是上海人。
张涛曾经不止一次地向外界讲述过自己对互联网格局的理解:人和信息的连接成就了百度,人和人的连接成就了腾讯,人和商品的连接成就了阿里,接下来,是人和服务的连接,这里面一定会出现大公司。而每当别人问起大众点评是否就是那家大公司时,张涛都会表示,大众点评是很有机会的。
“张涛看着低调、不张扬,也很亲和,但实际上内心非常自信,甚至有一些傲气。”一位大众点评的员工如是说。
这番评价在此次腾讯入股一事上,也颇有体现。新闻发布会后,公司的PR和记者强调,大众点评只是给了腾讯20%的股份,算是深度战略合作,大众点评依旧是独立发展,不受腾讯的控制。显然,张涛对于外界类似“大众点评嫁入豪门”、“认土豪干爹”一类的评价,并不中意。
在会上,当有媒体问及,腾讯入股后,大众点评是否会在地图、支付等方面优先使用腾讯的产品时(大众点评目前使用的高德地图已经被阿里全资收购),张涛也答曰,“如果腾讯地图确实是非常优质的,我们会考虑,如果不是,也会另外考虑。”
作为地道的海归,深受硅谷文化熏陶的张涛显然对于美国那种开放自由的互联网精神更为推崇。一位大众点评员工告诉记者,在公司,员工一般习惯称呼张涛为“涛总”,而且这位“涛总”是位没有秘书的CEO。按张涛自己的说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来找他沟通不需要通过一个守门员,有利于公司内部交流的畅通,也利于减少等级概念。
“中国式投资”
过去数年间,互联网巨头入股大众点评的传言从未停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与大众点评传出过“绯闻”。去年下半年一篇热传的媒体报道中称,百度已经与大众点评开启正式谈判,拟以20亿美元全盘收购大众点评。endprint
虽然腾讯和大众点评双方都未披露交易金额,但是来自多家投行的消息显示,此次腾讯是以4亿美元投资获得大众点评20%股权(并拥有未来增持5%的优先权),对大众点评的估值,与此前的百度如出一辙,都是20亿美元。
“事实上,我们跟百度、阿里从没有做过任何深入的探讨。”在张涛看来,一旦失去独立性,选择站队,背后的风险非常大。“我们认为,如果是纯粹的财务投资意义不大,纯粹的1+1意义也不大,双方必须能够产生出化学反应或者乘法效应,百度、阿里即属于前者。”
谈到双方谈判历程,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自从2008年起就想要投资大众点评,09年又想投资,再次洽谈,但是大众点评一直未同意。“只能眼看着他们的估值一路上涨,最后直到今年才终于实现。我想可能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化趋势改变了大众点评的想法。”
而张涛给出的答案是,“2008年拒绝腾讯是因为当时是以PC端为主,我不觉得在PC端双方能产生很大的化学反应,无非是腾讯可以给我带来流量,但我自己可以创造出来或者买来,不要他也OK,无非是损失一部分收入。”
“我们双方能走在一起的最大原因是微信,微信朋友圈起来了,微信支付也起来了,我们擅长的正是他们不擅长的,他有的东西是我们花钱买不到的,这才是基础。”张涛介绍,双方是从年前开始接触的,整个过程只谈了2次就正式敲定。
站队腾讯,张涛最担忧的是大众点评跟其他公司的合作机会可能全部断送。他认为,这也是“中国式投资”的无奈。“好像只有入了股才会关系近一些,大家才感觉是一家人,很多合作才有可能。如果在美国就完全不必这样做,他们更加理性,只要双方有合作空间都可以走在一起。”
“投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战略关系更好,沟通成本更低,这就是中国当今的商业逻辑。总要有一个钱的关系在里面才叫一家,这是产业里很大的误区。”张涛说。
另外,腾讯山头多、业务多,与老板和投资部门谈好不等于业务部门一定会支持大众点评。事实上,腾讯之前投资了团购网站高朋,虽然动用诸多资源力捧,仍然没能阻挡高朋大溃退的命运。而另外一家拿到腾讯投资的公司美丽说,也因为在微信中过度营销,遭到微信的屏蔽。
张涛透露,在与腾讯接触之初也担忧类似情况,因此他在与马化腾、刘炽平接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专门找到微信的负责人张小龙详细沟通。
“张小龙特别希望朋友圈中的内容能够更加结构化,而大众点评则希望点评内容能够进入到用户社交链之中,双方的利益并无冲突。”张涛说,腾讯最强的是社交、流量和用户帐户体系,而大众点评最强的是点评内容、商业模式和行业能力,因此双方可以在社交内容、商户会员和交易闭环等方面产生“乘法效应”。
“比如,用户上传一个图片可以直接同步到微信,然后微信好友可以点赞,而微信用户对某个商户进行了点评也可以直接传递到大众点评,这样点评的用户也会更加,同时下一步可以为用户提供餐馆预定、团购等服务。”张涛说,阿里巴巴目前就没有可以这样转化的流量,这也是大众点评排除阿里的原因。
就在当天双方合作宣布前1小时,大众点评的入口悄然出现在微信上。在微信“我的银行卡”功能下,大众点评团以“今日美食”的形式呈献,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直接购买大众点评的团购产品。
新年“慢”变“快”
很长时间,大众点评对于“慢公司”这个称呼都颇为享受,因为,这意味着专注、韧劲、踏实。
以往,当媒体质疑大众点评是否过慢时,张涛甚至会反驳说,“中国人包括媒体都很浮躁,希望很快,希望像微信、唱吧,用户量一两年就起来了,或者赚钱赚得很快,更希望两三年就搞定IPO上市,就像当时的分众传媒,很性感,一夜致富。”
在张涛看来,大众点评的慢并非执行效率低,而是其所在的行业属于本地生活,要到线下一个商户一个商户的拓展、维护,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推进,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
不过,进入2014年,大众点评似乎终于想要摆脱“慢”的标签了。开年后,公司就展开了一场超大规模的招聘,招聘页面显示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各类互联网企业常见工种,地域更是遍及一二三线城市,仅仅显示的岗位数就已经过百。
在新年贺词里,张涛明确表示大众点评在2014年要变快,甚至呼吁全员招聘,希望所有公司员工都成为招聘经理,向公司推荐人才,如此激进的发展风格在大众点评的发展史上还是头一次。
对于由慢变快,张涛的解释是天上掉了两块“馅饼”,一块是团购,一块是移动互联网。前者让大众点评从信息服务真正切人电子商务,后者则让公司的应用场景几何级放大,面对成为巨头的机会,大众点评岂能不兴奋。当然,张涛也不否认,这其中,危机感的加强也是重要原因,因为看上这块市场的公司不仅仅是大众点评。“如果我们不去做,晚个三五个月,可能就把我们颠覆掉了。”
毕竟,团购历经2012与2013两年的“残酷”整合,从“千团大战”、“百团大战”变成了“三团大战”。最有实力的非实物类团购只剩下了阿里系的美团、百度系的糯米团和腾讯系的大众点评。其中阿里和百度都拥有地图业务,这与本地生活有着天然的相关性,而腾讯则拥有微信这样的强势人口,尽管这些布局还未让大众点评有切肤之痛,可一旦用户习惯发生转移,大众点评的轰然倒塌也并非没有可能。
“团购现在进入又一波的激烈竞争,因为只剩下几家在做,大家都想做老大。”张涛说,大众点评在一二线城市稍微强一点,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竞争力比对手弱。因此2014年将是一个大投入年,点评会在三四线城市全面铺开,全面进攻,不在乎投入和盈利。
腾讯入股后,微信和QQ的账户体系、社交关系链以及一些入口资源都将向大众点评开放,大众点评必然要进入快车道。而对于张涛来说,管理难度也将直线上升,从几百人的团队,一两年问内扩充到几千人,这期间所涉及的架构调整,人员管理都非易事。endprint
张涛曾公开表示,希望把大众点评做成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而此次腾讯入股价格虽未公布,但外界猜测腾讯对大众点评的估值在20亿至30亿美元,腾讯所花费的金额在4亿至5亿美元左右,显然,面对一个更大的战场和更多更强劲的对手,张涛这位互联网老兵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相关链接
张涛与BAT的二三事
为什么不与百度、阿里合作
在张涛松口“认亲”之前,传说BAT三家都曾对大众点评表现出浓厚兴趣,为何最后花落腾讯?
张涛表示,目前可以做流量分发生意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三家,分别是百度、腾讯、360。而阿里并非流量入口,百度流量是算得出来的,并无乘法效应,不利于点评长期发展。
张涛认为,“任何合作都要产生化学反应,与阿里百度之间的合作很难产生有机的用户体验,因此,用户、收入的增加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另外,合作要看对方的动机对不对,如果上来就说要控股收购的一般就被张涛拒之门外了。
如何看待腾讯
在张涛眼中,腾讯最强的是社交、流量和用户帐户体系,而大众点评最强的是点评内容、商业模式和行业能力,因此双方可以在社交内容、附近、商户会员和交易闭环方面产生“乘法效应”。而对缺乏线下数据的腾讯而言,与大众点评合作则能够丰富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使用场景,从而提升腾讯用户的体验、增强用户的粘性,可以将流量变现。
随着腾讯的入股,大众点评完成了它的第五轮融资。张涛仍坚称,“大众点评会独立IPO,我们的目标没有改变,这毫无疑问。”他表示,大众点评的创始管理团队继续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保持其独立运营和发展。
张涛表示,未来与腾讯的合作未来将基于四个方面。
其一,社交。大众点评本身是非常缺乏社交基因的,曾经也有过类似尝试,但都没做起来。腾讯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在朋友圈中,有很多人晒美食照片,这未尝不是今后的一个合作项目。
其二,LBS。大众点评作为020公司离不开LBS体系的构建,而我们更愿意和微信、手Q合作的原因是正因为“移动+社交”天然具有位置属性。这与PC时代的逻辑完全不同,这点与大众点评的想法和用户群是契合的。而LBS信息也是我们所擅长的。基于此,未来大众点评也将打造移动与LBS变现的最佳渠道。
其三,支付闭环。期待能与腾讯共同打造支付闭环,而这点合作的核心在于腾讯的账号体系。对于目前和支付宝的合作,为了防止合作生变,我们已经有了“最坏打算”,但相信马云不会这样做。
其四,天然的商户与用户间沟通。比如公众平台,就是典型的商户与用户间交流的平台,而基于这一体系搭建起来的CRM系统就会更加有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