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手机换号导致的金融风险
2014-03-19何虹王胜武
金融博览 2014年3期
何虹++王胜武
机金融服务日益普及,但经调查发现,绑定金融服务的手机号码注销后,原绑定的金融服务功能仍能使用,存在泄露个人信息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风险,应予关注。
目前,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的支付账户,如支付宝等,都具有手机绑定功能,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进行网上支付;手机也可以实现信用卡和网上银行交易、账户余额变动提醒等功能;客户通过绑定的手机号还能进行网上转账、投资理财、账单缴付等操作。但有关资料显示,客户在更换或者注销已经绑定过手机金融服务业务的手机号码时,原有的绑定功能并不一定会因更换或者注销而消除,已被注销的手机号码会在手机运营商规定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后,再次投放进市场出售。当号码被激活后,原手机绑定的一些功能也会同时启用,而导致个人隐私、银行账户等信息出现泄露,如被不法分子利用,就有造成财产损失的可能。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建立健全保护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规,统一要求金融机构对所销售产品及服务向金融消费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风险提示义务,且信息披露必须符合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简单透明的要求。其次,要求银行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建议银行在涉及手机绑定的服务协议中加入金融消费者手机换号时须变更相关服务的条款,并向消费者提示及解释;在各类营业场所以一定的明示方式告知消费者关于手机银行的注意事项。再次,建议银行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完善手机金融服务网络,如当客户更换已登记实名的手机号码时,发送信息提醒客户解除原有号码绑定的手机金融服务;针对捆绑金融服务的号码停机,延长其停机的保留时间等。最后,加强对消费者关于手机金融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于手机金融安全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