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道”理念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以荣成市寻山绿道旅游为例

2014-03-19陈东田满秀允

关键词:绿道规划旅游

刘 琦,陈东田,沈 龙,满秀允

山东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进步的作用下,作为未来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旅游业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的旅游业迅速抬升。“五一”、“十一”的节假日所表现出来的旅游市场的火爆现象,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旅游业的美好前景。如今,旅游产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范畴,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涉及到娱乐、餐饮、交通、文化、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建筑业等多个产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继续发挥传统旅游业奇特风景、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人文环境优势的同时,多元化的旅游方式也相继发展起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旅游形式层出不穷,而集环保、生态、低碳、康体、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旅游形式在我国的逐步开展起来,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关于绿道

1.1绿道的概念

本文中的绿道定义为一种线性的绿色开敞空间,一般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游憩线路和人工景观游憩线路,将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风景区、名胜古迹和城乡居住区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1]。

1.2中国绿道建设理论与实践

从引入介绍国外绿道理论到国外绿道建设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再到借鉴国外绿道理念对中国公园绿地系统建设进行反思,融合国外绿道理念与国内原有概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道建设理念,绿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10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将中国绿道建设由理论研究上升为建设实践。根据规划,2010年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全面启动构建集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珠三角绿道网[2]。根据规划,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6条总长约1690km的区域绿道,构成珠三角绿道网的主体框架。通过绿道网建设,调整和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形成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基础支撑。

深圳绿道全长19.5 km,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山景、海景、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元素有机串联,形成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在景观规划方面以展现改革开放成果、保护区域生态以及“城市空间纽带”为理念,把整条步行道划分为“凭海临风”“城港记忆”“海港印象”“渔舟晚唱”“半山观港”5大主题,把海景、山景、林荫、港口、生态岛、海鲜街、观景台等元素有机结合,充分展示滨海城市特色、港区全景和滨海美景[3],大大改善了整个旅游区的品质,提高了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绿道建设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景观层面,它既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统筹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又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3绿道旅游功能解析

绿道的旅游功能具体表现为: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特色鲜明的游憩度假;内涵丰富的自然与人文体验;以人为本的康体健身;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集“生态+休闲+体验+康体+经济”为一体的景观游憩廊道。

1.3.1生态旅游 绿道串联了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多种类型不同的旅游景区。通过绿道的规划建设将其沿线的山河湖湾、湿地、田园、森林等自然资源加以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既是保护和加强自然景观的重要手段,也为发展水域观光、农业观光、森林观光等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1.3.2休闲游憩 在绿道的休闲功能中,主要有自行车、漫步和跑步,而绝大多数绿道三者兼有。绿道的游憩功能则体现在提供多样且具有吸引力的游憩场所,使居民和游客在活动中较多的利用城市绿道,同时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1.3.3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体验 绿道是展现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的载体。依托绿道线性廊道,将中心城区与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风景区、森林公园、名胜古迹、植物园、博物馆等城市绿地系统和近现代文化建筑串联形成统一的生态景观体系,带给游客愉悦的游览体验。

1.3.4康体健身 绿道沿河滨、溪谷、山脊线、绿带等呈线性布局,通过健康游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的开辟,为居民提供适合于散步、慢跑、骑车、晨练等活动的健身场所,增进居民健康,加强居民户外交流。

1.3.5经济发展 绿道的建立,促进旅游配套设施的改善,通过刺激周边娱乐、餐饮、住宿、交通、商贸等消费,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带动就业和改善环境,改善民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规划设计实例:荣成市寻山绿道旅游总体规划

2.1寻山概述

寻山街道办事处位于荣成市东城区、桑沟湾畔,辖域面积54.2km2,海岸线长25km,东邻俚岛镇,北与夏庄镇毗邻,西与崖头街道办事处接壤,南濒黄海。境内丘陵绵延起伏,地势北高南低。

寻山街道办事处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沿海岸线、奇特的海上礁石、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海草石屋、葱茏茂密的山峦、广阔静谧的水库湖泊河流融为一体,组成了寻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优美的自然景色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淳朴的民俗风情,海洋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构成了寻山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资源为寻山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2.2寻山绿道旅游发展目标

通过规划建设寻山绿道,构建连续完整的绿道网络,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民生和经济功能,切实将寻山绿道打造成为寻山发展城市旅游、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工程。

2.2.1生态目标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维护绿道及周边河流、湿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护寻山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2.2.2环境目标 构建良好的城市旅游环境,促进宜居城乡建设[4]。

通过构建线形绿色城市游览体系,形成良好的城市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宜居城乡建设,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

2.2.3民生目标 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构筑慢行绿色旅游网络。

通过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开展康体健身、人文休闲、科普教育的新型休闲游憩场所,在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构筑慢行绿色旅游网络,开展“环保、低碳、宜居”[5]的绿道旅游形式。

2.2.4经济目标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寻山经济转型升级。

以绿道为载体,大力开发绿道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式,促进寻山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寻山经济转型升级。

2.3寻山绿道旅游规划原则

2.3.1顺应自然肌理,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寻山山、海、湖、河、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结合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寻山绿道,将分散的生态斑块有机连接,在开发城市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城市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3.2串联景观节点,体现特色底蕴 发挥寻山绿道对各景观节点的串联作用,以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及人文遗迹、民俗村落、传统建筑等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掘并展示寻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

2.3.3契合城乡布局,完善游憩系统 寻山绿道规划应契合城市的空间结构,有效发挥绿道在城乡之间的生态隔离功能,引导城乡形成合理的空间发展形态,并通过绿道将城镇内部的重要旅游资源、公园绿地、文化场馆等景观节点连通,成为城市旅游的联系纽带,通过构建多样的活动空间,完善城市游憩体系。

2.3.4衔接绿道与慢行系统,倡导绿色游览模式 通过绿道选线,将绿道与城市慢行系统共同构成连续、完整的绿道游览网络,丰富游客的游览方式,引领“绿色、低碳”的绿色游览模式。

2.4寻山5条区域绿道规划

遵循绿道旅游规划原则,综合考虑寻山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城镇布局,结合实际情况叠加分析,形成5条区域绿道(见表1),将寻山旅游景点有机串联形成陆上游线。

2.5寻山绿道旅游规划意义

通过规划建设绿道,发展绿道旅游,可以解决寻山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为进一步扩内需促增长,转变发展模式提供新载体,为推动寻山生态保护和生活休闲一体化及城乡建设奠定基础,更是推动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旅游规划中,借鉴绿道思想,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以改善整个寻山旅游的品质,建立连续而完善的城市游憩系统,提高寻山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表1 绿道总体布局表

3“绿道”对推动寻山旅游发展的作用分析

3.1整合城市旅游资源,串景成网,重构城市景观格局。

绿道规划既“点——线——网”的三级绿道网络体系构建。绿道与生态系统、土地系统、绿地系统、游憩系统、人文古迹系统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在既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通过有效整合规划区内分散的生态景观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旅游资源体系,加强城市旅游的整体吸引力。通过绿道选线将寻山的城市公园、历史遗迹、民俗村落、旅游度假区等景观资源节点有机串联,串景成线,连线成网,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旅游空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建立合理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密切城市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联系。通过构建寻山绿道网络体系,抑制城市发展对城市绿地系统的侵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景观格局的重构。

3.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沟通城乡的绿色生态廊道,绿道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寻山绿道建设应尽量依托现有道路基础,在减少工程量的同时充分保护原有绿化植被,为城市旅游发展保留更多的具有生态独特性的生态景观和自然环境;将分散破碎的绿色空间通过绿道重新连接,对受污染的江河湖海、森林田野等自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提高绿化水平和质量,形成完善健康的寻山绿地生态系统。

3.3构建连续而完善的城市游憩系统。

绿道网集生态、休闲、游憩、康体、交通功能于一体,依托城市主要滨水绿廊与道路绿廊形成主干绿道,依托既有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进行城市绿道建设,结合寻山地方特色,串连寻山重要旅游资源、公园绿地与自然湿地,构建完善而连续的城市游憩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重塑绿色生态慢行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体验效果;②连接并创造更多游憩娱乐空间;③促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3.4传承历史文脉,重塑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地域特色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而是来源于地域景观的自然演变过程和格局变化中。解读和重塑城市风貌,必须从认识地域自然景观和格局入手,既要展现现代城市的建设成就,也要传承历史文脉。通过充分发掘和保护寻山历史文化资源,并使其与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营造以人为本、特色鲜明的景观风貌和视觉空间,强化寻山文化特色,提升寻山旅游形象。

3.5推动宜居城市建设。

绿道网将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与外部的水体、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区域绿地有机地串连起来,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形成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体系。绿道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变人的出行方式和行为模式,创造更多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使人们的休闲生活、游憩、娱乐、沟通更加丰富和健康,幸福感增强,极大地促进宜居城市建设,最终实现理想宜居的生活。

3.6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方面,绿道引导旅游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的休闲生活方式形成,统筹环境友好型旅游经济的发展。绿道串联众多旅游景点景区,深化区域间旅游合作,增强寻山旅游整体吸引力。同时通过联动作用,整合绿道沿线生态农业园、种养体验园、旅游渡假区、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旅游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第三产业和特产加工等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寻山经济发展。

4结语

国内绿道研究集中在绿道的景观生态意义方面,较少关注将绿道建设与城市旅游发展的关系,本文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入手,通过解析绿道旅游功能,结合实际规划案例,探讨将从促进城市旅游发展角度,结合“绿道”理念指导城市旅游规划,并着重对“绿道”理念在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绿道旅游规划推动荣成市寻山旅游的发展,提升寻山旅游形象,形成寻山独具特色的绿道旅游体系,为寻山旅游发展提供实质性支撑。

绿道的意义在于探索创造理想生活环境的方法,而绿道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均有自己的理论模式,本文是基于绿道旅游规划阶段进行的探讨研究,因此,对于绿道及绿道旅游的相关研究还需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研究与探讨,以得出更合理和更具指导性意义的规划细则,使绿道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创造理想生活的途经。

[1] 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7-81

[2] 徐文雄,胡辉伦,汪清蓉.低碳经济背景下绿道建设对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从化为例[J].特区经济,2011.4:174-176

[3] 孙蕾,潘宜.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与珠三角区域绿道的比较研究——以深圳为例[J].中国园林,2011(1):17-21

[4] 曾宪川,马向明,郭建华,等.珠三角绿道网——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新举措[J].南方建筑,2010(4):36-40

[5] 郭栩东,武春友.休闲游憩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启示——以广东珠三角九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1(7):142-146

猜你喜欢

绿道规划旅游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旅游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迎接“十三五”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