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画像艺术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启迪

2014-03-19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纹样

马 筱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系,安徽 淮南 232000)

汉画像[1]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部分,它结系着汉和汉以前的文化,深蕴着古人类至汉代的情结,展示了汉代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汉代文学艺术与理性思维的融贯,尤其是画像石(砖)为汉代社会独具特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汉代的艺术奇观。汉代人以刀代笔在石头、砖块上刻画历史故事和神仙灵异,这些图像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奔放飞动,以夸张的造型、动态特征和诸多的构图表现形式来描绘社会生活百态,和现代动画的叙事性、生动性、幽默性、夸张性及运动型的特点不谋而合。汉画像石(砖)是一种立体的画像,画面以高浮雕、半浮雕、浅浮雕、阴刻线的方式呈现,两千年前的汉画像艺术可谓中国 “三维动画”的鼻祖。 “我们主张在本土文化中寻找的动漫形象,应该是那些文化品位较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而又适用于动漫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2]因此中国独特的汉画像艺术资源,将成为动画创作的滋生土壤之一。以汉画像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切入点,对汉画像本身负载的文化传统进行的应用研究,可以使汉画像这样一门古老且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学术门类,升华成为一门现代学科。同时可以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历史传统。

一、汉画像丰富的题材内容为动画剧本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成功的动画作品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题材——剧本。汉画像文物存留量大,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并且拥有数目可观的文物保护与研究基地——汉画馆、石刻艺术馆等。全国已出土的汉画像石(砖)的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都为动画剧本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一)对历史故事的吸纳

汉画像中有很多经典的民族历史故事。例如 “二桃杀三士”、 “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 “高祖斩蛇、“伯乐相马”、“鸿门宴”、“完璧归赵”、“卧薪尝胆”等。汉代画像石(砖)以故事性、情节性刻画的这些历史故事,使画像石(砖)有了自己的独特语言。汉画像中的历史故事大多带有传奇的色彩,历史人物被塑造的传奇且富有个性,是不可多得的动漫素材。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故事,使民族文化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神秘感。这是中国民族的珍贵资源,更是动画剧本创作的有益资源。例如《花木兰》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常见主题,被美国的动画产业所利用,取得了很大成功。

(二)神话传说的演绎

汉人上承远古的神话传说、先秦的神仙方术、楚地的巫祝文化,通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阐发以及谶纬与道教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神仙鬼怪体系,从天上的神灵世界到人间的山川林泽再到幽冥的地下世界,都充斥着具有强大力量的神灵。汉人将神话传说中的各种神灵以可见的图像刻绘在砖石上,形成了丰富的神话题材。现存世的汉画像中神话题材占了很大比重,常见的有伏羲女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神仙羽人、昆仑仙境、西王母、东王公等。这些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无奇不有、怪诞有趣,它是动画剧本的题材库。神话故事具备动画作品所需的基木要素,加工改编成剧本,它可以在具体的动画作品中重放光彩。例如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就是由敦煌莫高窟内壁画《鹿王本生》演绎而来的。

在动画剧本创作中,可以根据搜集到的汉画像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图像文史资料,采取图像解读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汉画像中呈现的历史故事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重点表现故事的节奏以及刺激点,而且注重气氛的营造。因此在确定故事主题和题材时,应把握好故事的节奏和情节,以此为基点对故事进行加工创作,改编引人入胜的动漫剧本。国产动画《九色鹿》在气氛的营造方面做得很好,贯穿全篇故事的浓重色彩,让人一看就有种来自远古的神秘感。

二、汉画像的造型语言对动画作品造型设计的启示

动画的造型设计对观众有着直接的吸引力,是动画艺术形象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特征。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造型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因此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画像艺术在造型语言的背后承载着中国民族的传统审美理念,汉壁画、雕塑、石(砖)画像的装饰与造型,“直线与曲线的旋律相交织中所构成的画面,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幅动感极强、富有内在节奏的画面,其风格宛如行云流水、风神飘逸。……形是神的前提。”[3]这些都可以成为诞生中国民族动画形象的土壤。

(一)汉画像里的意象造型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

“汉画是把相似于物象的具象造型、不似于物象的抽象造型和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熔于一炉,立意造象,以象尽意,把绝对空间和意度空间化为一体,以意度量、意度无量。因此,汉画的意象造型特点体现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造型理念和哲学思维,为历代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运用。”[4]汉画像的意象造型特点体现在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木板画、瓦当画等画种中,包括人物图像、动物图像、各种纹样图像等。这些图像因地而异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面貌,表现手法虽各有差异,但均体现了以意表象、以象得意、意象相应的意象造型风格。具体地说,汉画像的意向造型,是去事物之精要,重气象,往往概其大体,有的甚至有首无颈,四体不均,点到为止,整体看来,有着较强的舒胸写“意”风格。在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形式中,汉画像的造型打破了一般的视觉常规,舍弃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如实描写,是经过了人的主观意象化处理,并采用了简练、夸张、组合等手法,使之看起来意蕴其中。[5]例如在楼阁人物,宴饮拜谒的众多画像中,那庞大身躯的主人形象成倍地超出常人,以突出其雍容高贵之态(图1);那乐舞中的舞蹈女子,其腰细如束丝,长袖如匹帛翩翩展开,以显示其姿态之美(图2);为了显示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把人物双肩和胸膛描绘的异常粗壮;还有凶悍骄猛的厥张形象(图3),他臂上和腿上的肌肉异常发达,两足蹬弓,双手扎弦,口中衔箭,犹如凶神恶煞,令人望而生畏。汉画像中的动物造型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立意造象。如牛和马(图4、图5)的共同特征是腿部相对身体比例严重不符,对动物的细部不加仔细雕刻,抛开真实的比例结构,从整体着眼,重点刻画动物形象的身体动态,通过对其灵活优美的体态刻绘,更加充分传达给观者这些动物形象的蓬勃生命活力,以及富有民间符号特色的美感。

图1 宴饮歌舞图 图2 长袖舞 图3 厥张

图4 斗牛画像 图5 奔马画像 图6 龙凤图

汉画像中的意向造型是造型传统的精华所在,把造型艺术语言提炼得简洁、质朴、大胆,具有符号认知性。加强汉画像造型艺术观念的研究,对中国动画造型设计有一定的启发性。中国经典动画片《南郭先生》就是运用汉画像艺术资源的成功范例,造型设计是以四川汉画像石的风格为基调,人物角色设计体现了汉画像石中的意向造型风格。动画片《火童》也融合了汉代画像艺术的意向造型。成功的动画造型设计一定具有符号认知性,符合大众的审美习俗,同时还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审美意识。

(二)汉画像里的象征性造型对动画造型设计的启示

汉画像里舍形取意的象征性造型并不是通过形象本身的联想获得的,而是群体内部的一种默契和认同,象征性造型所创造的一般与现实的形象关系密切,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理想的重构,以表述某种理念。汉画像石中的象征性造型往往与神话联系在一起,主要有祥瑞辟邪、神鬼怪诞等。最典型的有铺首衔环、鸟啄鱼、伏羲女娲、还有以动物形象演变的“四神”等图像。祥瑞辟邪、神鬼怪诞的造型在汉画像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传达出汉代人们的美好愿望,以石椁画像中的璧、穿璧或植璧图像来说,它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柏树在汉画像里则是象征打鬼的神树,可以辟邪。还有长青树与凤鸟组合象征着生命不死(图6)。汉画像里的象征性造型还有很多,枚不胜举。这些独特的造型是由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而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已经潜藏于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伴随着衣、食、住、行、用以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更是持久的,这样的文化土壤呼唤中国人创作自己的动画形象。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是通过特有的吉祥造型以及装饰纹样来维系的。因此,象征性造型在形成和维系民族共同心理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象征性造型是动画角色形象最主要的特点,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比如同样会飞的人物,西方天使在角色造型设计的时候给人物都会插上一双翅膀。而中国的神话人物则是象征性造型,例如孙悟空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各路神仙、菩萨更是简单,不用在角色造型上添加什么,踩一片云彩就可以上天了。其实汉画像更是一种象征文化,[6]是民族动画造型设计的根,可以为动画的造型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动画的造型设计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需要变出千奇百怪的形象,那么运用符号化的“象征性造型”可以创造出带有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可以直接体现动画产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传播呈现中国民族精神的动画作品。万氏兄弟创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能引起许多国家轰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片的角色造型蕴含了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情,万氏兄弟最开始就提出“中国的动画应有中国的人物形象”。还有我国经典动画作品《哪咤闹海》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就是吸取了中国门神画的造型特征。如何通过角色造型的设计来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在世界动画中独具一格,这是现在动画创作者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汉画像的场景式构图和装饰纹样对动画场景及道具设计的启示

动画场景设计是指除人物造型设计以外的物的造型,是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一种手段。[7]研究汉画像的构图对为动画的场景设计极其重要。汉画像擅长以创造性的构图安排大场景。这是我国传统绘画引以为豪的形式之一。场景式是汉画像最为普遍的构图,多为人数众多的大场面,此类图像不是依“眼睛”的固定视觉去刻画每个人物的,而是上下左右都可以作为视点,即采用视点移动的方法,亦即所谓的散点透视(图1)。

在山东有胡汉战争图、过桥、疱厨、鼓乐、升仙、家居,四川则有盐场、耕作、酒肆等生产场面。当然对当时的汉代人来说,这不是一种透视方法,而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还有,许多汉人物画像的构图以“满” 和“均匀”为特征,此类画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物的大小尺度是由其身份地位来决定的。简言之,画面上中心人物的尺寸最大,其他次要人物次之,最小的是地位最低者。这些对中国的动画场景设计来说是最有益的资源。

汉画像中出现的器皿在工艺造型设计、装饰及纹样等方面水平已很高。在道具设计方面可借鉴汉画像中的装饰纹样。汉画像中的装饰纹样有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人神纹样、自然物象纹样等。其中云气纹是汉代画像石中常用的装饰纹样,也是汉代装饰纹样的主流。[5]在动画道具设计中,可以依据装饰纹样的特点设计场景中的各种道具,使动画作品更加生动奇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装饰风格。

汉代工匠对物象的造型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整体画面构图都流露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感,从中人们也可以感受到,汉代工匠们对装饰形式美感本身的关注程度是远远超过对真实自然模仿的,有着卓越而深刻的人文思考和历史内涵。

三、汉画像的文化意蕴对动画创作的启示

汉画像石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它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汉代人特有的力量、运动和速度,形成了汉代艺术的特殊气势和古拙风格,表现了一种整体灵动、浪漫进取的时代精神。[8]汉画像艺术通过造型和装饰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意蕴正是现代动画创作所缺失的。

“一个民族的盛衰存亡,都系于那个民族有无‘自信力’。”[9]汉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自信力”最为强劲的时代。汉画像艺术洋溢着奋发昂扬的征服性的民族精神。通过汉画像艺术人们看到了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和激情的时代,汉人通过各种奔腾跳跃的形体以及无处不在的流动线条,表达了他们对飞扬生命的激情礼赞。在汉画像中,无论是对生命世界的整体营造还是对生命个体的表现,都充满了活泼灵动的生命力,也体现出汉人在神学意识引导下形成的浪漫虚幻、劲健豪迈、自信达观的精神气质。汉画像石所蕴含的震撼人心的气魄和力量正是中国民族动画创作的精神之源。汉画像所体现的这种民族文化精神,应以符合这个时代审美需要的新载体传承下去,新载体广泛意义的传承正是汉画像艺术资源的当代意义。民族动画创作可以说是新载体出现的一个有力媒介。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美国人开发的《花木兰》、《功夫熊猫》传承的不是中国民族精神而是美国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点必须清楚。所以在动画创作领域,需要从本土文化中挖掘创作出能体现中国民族精神的动画作品。而汉代的文化基本上保持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和特色。汉代绘画所反映的是比较纯正的中国本土文化。[10]

四、结语

汉画像艺术资源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特征之一,以汉画像艺术资源在动画创作中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将汉画像艺术资源融入动画设计中,也是一种实践性研究。将汉画像艺术资源导入动画创作中,理解传统文化,进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与弘扬,是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保护”,同时汉画像艺术资源作为一种图像载体,对它进行挖掘和运用,必将为中国民族动画创作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营养”。动画是一种文化,她在结合了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之后所产生的力量和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的巨大影响力和意义,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只有创造出赋予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形象,才能打动国人的心。

参考文献:

[1]顾 森.中国汉画图典·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1.

[2]王 炜.动漫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引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67-68.

[3]徐 华.两汉艺术精神嬗变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00-101.

[4]魏建明.汉代画像石的意象造型方式特点浅析[J].考试周刊,2007(4):62.

[5]马 筱.汉画像石艺术中的装饰纹样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1(6):119-122.

[6]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

[7]常 虹.动画片的前期制作[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48.

[8]张子中.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J].民族艺术,2004(1):78-83.

[9]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47.

[10]顾 森.开卷有益——读洛阳汉墓壁画[J].中原文物,1997(2):108-109.

猜你喜欢

画像石画像纹样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画像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