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2014-03-19杜珊

对外经贸 2014年5期
关键词:互补性劣势优势

杜珊

(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一、引言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地理区位上相邻的大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方累计逆差额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由于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所造成。我国自俄进口商品多为国内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类商品,出口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附加值较低且出口额不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显示性优势指数、显示性劣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对中俄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及相关对策建议。

二、基本理论

(一)分析方法

对于两个国家(地区)i和j而言,在单个产品k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RCAKxi代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于衡量i国(地区)在出口k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若RCAKxi≤1,则i国(地区)在出口k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若RCAKxi≥1,则i国(地区)在出口k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且该比较优势会随着RCAKxi的增大而愈加明显。

RCAKmj代表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用于衡量j国(地区)在出口k产品上的比较劣势,其公式为:

若RCAKmj≤1,则j国(地区)在出口k产品上不具有比较劣势;若RCAKmj≥1,则j国(地区)在出口k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且该比较劣势会随着RCAKmj的增大而愈加明显。换言之,RCAKmj越大意味着j国(地区)k产品的进口比重越大,其在k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越不具有比较优势。

在公式(1)、(2)中,XKi和XKw分别表示i国(地区)和世界在k产品的出口额;MKj表示j国(地区)在k产品上的进口额;Xi和Xw表示i国(地区)和世界的出口额,Mj表示j国(地区)的进口额。

若存在多种产品,则两国(地区)间的贸易互补性可用综合贸易指数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若TCIij≤1,则两国(地区)的贸易互补性较弱;若TCIij>1,则两国(地区)的贸易互补性较强,且互补程度将随着TCIij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二)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

具体分类方法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为基础,按1位数标准的国际贸易分类,包括10大类商品,其中0~4类商品为初级产品,第6类和第8类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第5类、第7类和第9类为资本密集型制成品。(见表1)。

三、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本文使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中国、俄罗斯在十大类商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Kx)、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RCAKm)及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K、TCI)(见表2、表3、图1)。

表1 国际商品贸易标准分类

表2 2000—2012年中国在十大类商品上的RCAKx和RCAKm

表3 2000—2012年俄罗斯在十大类商品上的RCAKx和RCAKm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2、表3数据可以看出:在初级产品上,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俄罗斯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出口比较优势明显的商品为:SITC6、SITC8,即劳动密集型产品,俄罗斯初级产品的显示性优势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SITC3的RCAx的指数极高,在4.02~5.91之间波动,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和俄罗斯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中国在SITC7上的RCAx指数从2000年的0.76上升到2012年的1.35,增长了将近1倍;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在此类商品上的RCAx指数由2000年的0.16下降到2012年的0.07,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国拥有较强的后发优势,而俄罗斯的竞争力却在逐年下降。

图1 2000—2012年中国与俄罗斯贸易互补性综合指数对比

由图1可以看出:以中国为商品出口国、俄罗斯为商品进口国的互补性综合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06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以上,总体而言,两国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贸易互补性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并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在初级产品上,俄罗斯处于比较优势,中国处于比较劣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俄罗斯处于比较劣势;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虽然两国都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中国明显比俄罗斯更具后发优势。

2.中俄出口战略模式是基于双方各自比较优势形成的,为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两国应尽快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俄罗斯应对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国应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管理和提高高技术产品的输出比例,促进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进出口战略模式。

3.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大且发展缓慢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双边贸易领域狭窄,主要集中于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战略性产品上,因此两国应推进全方位、多领域的投资合作。进一步加强双边资源互补性合作,深化双边高级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签订各种双边贸易协定,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

[1]杨希燕,王笛,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7).

[2]汪斌,邓艳梅.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J].世界经济,2003(4).

[3]胡颖.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6(9).

[4]陈立敏.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J].亚太经济,2006(3).

猜你喜欢

互补性劣势优势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矮的优势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画与话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