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2014-03-19陈一欢沈振亚
陈一欢,沈振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将医学院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的初级阶段,要求医学生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初步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这对其以后的实习以及临床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促使临床见习开一个好头,对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心血管外科是一门较为复杂精深的学科,它具有疾病诊断困难、病情复杂多变、手术难度较大等特点,一直是临床见习的难点。根据教学安排,心血管外科的见习课时数偏少,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医学生掌握心血管外科内容的精髓?笔者根据见习课程带教的3个步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讲解本次见习的知识点
在每部分内容见习前,带教教师都应将此部分内容简要复述一遍,使医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疾病或操作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 内容以临床诊疗思路为主线,不过多重复理论课内容
见习内容虽然是教科书上的各类心血管疾病,但在见习课上不宜按照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顺序详细讲述,应以这类疾病的诊疗思路为主线,着重讲解见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譬如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体征及查体特征、手术治疗原则和过程等。
1.2 授课方式多样化,以引导和提问为主
见习不同于理论课学习,利用幻灯片灌输式讲解的授课方式不容易使医学生对见习内容产生兴趣,互动性较差,不易调动起医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因为心血管疾病大多比较复杂,带教教师若不注意采用合适的授课方式,医学生往往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因此,带教时可采取引导和提问相结合的形式,以求让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同时,通过引导、提问,教师与医学生的课堂互动增加,医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增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譬如,在讲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过程时,教师提问:“正常情况下左右心房压力哪个较大?房间隔有缺损后缺损处的血流方向如何?”医学生根据“左向右分流”从而回答出:“左心房压力较大。”教师又问:“分流造成右心房内血液量增加,沿着血液循环的方向会导致什么改变?”医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右心室到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增加”;教师再问:“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直至达到或超过左心室的压力会导致什么改变?”医学生就会很容易回答出:“左向右分流减少甚至反向分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医学生就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这一比较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了然于心。同样,对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生理过程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举一反三,使医学生印象深刻。
1.3 结合影像资料、手术用物等进行讲解,增加感性认识
诊断心血管疾病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影像学诊断。在理论课学习中,医学生往往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资料缺乏直观了解,导致在实习时不会阅读简单胸片,甚至连胸片正确的阅读位置都无法判断。通过临床见习,把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知识纳入教学中,医学生通过阅读影像学资料,将理论课上的知识与见习课上的图像进行整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了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见习中,医学生只需要对治疗方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因此,在见习中应讲解疾病的治疗原则,比如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治疗有几种不同的术式、不同情况分别使用什么术式、人造瓣膜的选择遵循何种原则、各有什么优缺点等。可以指导医学生观看常用的手术用物,说明它们的用途,并对一些治疗方法进行讲解。观看实物能加深医学生对治疗方案的了解,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更好地结合,从而为医学生今后的实习打下基础。
2 带领医学生查看患者或进行实际操作
简单的理论讲解之后,见习的重点在于带领医学生查看患者或进行实际操作,包括简单的问诊、查体、查看手术患者伤口和愈合情况等,这是见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医学生建立临床感性认识的重要步骤。查看患者可以锻炼医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协调好患者,以身作则
带教教师在每次见习课前都应根据见习内容选好病例,在见习开始前协调好患者,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争取患者的配合,必要时需要其他医护人员的协作配合。在查看患者时,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由于医学生刚刚接触临床,尚未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与患者的沟通可能存在不妥当或不正确的地方。带教教师应该做好榜样,培养医学生严肃、认真、负责的医者风范,特别要注重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患者、平等相待的优良品质,使医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医德与医术是医护人员的灵魂,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3]。
2.2 注重规范化,加强基础技能训练
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很多先进的检查手段使许多疑难杂症的诊断变得容易,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医生临床检查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减弱等。过分依赖仪器,当面对急重症患者而缺乏仪器检查的时候,往往缺乏临床判断能力,这对患者的治疗及医生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心血管外科患者往往病情多变,因此,快速诊断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见习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及加强医学生体格检查的能力,注重规范化训练。
2.3 循序渐进,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第一步,因此,不能跳跃式训练,而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难的过程。在心血管外科带教过程中,要从最简单的无菌操作开始,循序渐进,帮助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督促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他们形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比如无菌观念、换药、拆线等基本技能,带教教师要讲清要领,示范操作要规范准确,接着让医学生实际操作,并随时纠正医学生在操作中的不当之处。这样既激发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其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3 课堂总结见习体会
查看患者或实践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简单总结,鼓励医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分析解决,使医学生对见习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指出在见习过程中医学生的突出表现及不足之处,使他们在以后见习时能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综上所述,心血管外科临床见习阶段至关重要,带教教师不仅要注重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还应在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除了关注学科进展、扩大知识面外,平时还应多阅读一些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多听经验丰富的学者、教授的讲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授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李超,沈学远,洪斌,等.胸心外科实习带教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2(15):123-124.
[2]吴彬,王来根,徐志飞.胸外科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z1):170-171.
[3]于涛,刘影,曹嘉湘,等.心血管外科学见习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