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式思维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

2014-03-19余文珍涂春香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学说中医学生理学

余文珍,涂春香,陈 勇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为基础,为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但在中医院校,学生在学习生理学课程时,会提出各种各样中西医混杂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发现这与中医式思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1 中医式思维

中医与西医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中医学属于一种经验科学。由于受限于古代自然科学成就及朴素辩证哲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和治则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再经过实践、再认识,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

中医式思维得益于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精气学说认为,精或气是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或气化生,该学说构建了同源性思维和类比性思维方法;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该学说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生命过程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并以其特性及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用于中医理论,阐述了人体脏腑经络等各系统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性。所以,中医式思维强调从整体上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强调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

2 课程设置

为保护、传承中医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了中医院校,大规模培养中医人才。我校在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中医课程明显多于西医课程,且在入校第一年强化了中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的教学,并在教学中注重中医文化、中医思维模式的灌输,这必然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中医式思维。同时,随着我校教学制度的改革,西医课程大幅度压缩,解剖学、生理学等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时也被削减,势必影响到学生对西医的兴趣及认识,且西医课程与中医课程同步进行,学生在接触到这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时,难免会产生困惑。

3 中医式思维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

西医学是以原子论为基础的,认为万物均由有形的“原子”组合而成,可把整体拆分为部分来观察,以部分来解释或组合整体,研究方法关注于纵向深入、微观分析,且借助同时代的自然科学技术而不断发展[2]。学生在接受了一年中医学的熏陶后,初步形成了中医思维模式,此时让他们短时间内再接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确实困难,从而使有些学生对生理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提出了一些中西医混杂的问题。比如生理学教学讲到循环系统时,给学生讲授心脏的泵血功能,有的学生就不理解为什么没讲“心主神明”的功能;在消化系统章节中,讲授胰腺、肝、小肠等对消化的影响,有的学生就很困惑中医的“脾”为什么在西医生理学中没提到呢?另外,在生理学期末考试时,部分学生的答案也出现了使用中医术语来描述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情况,如出现以“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分清泌浊”等中医术语论述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情况,可见中医式思维对学生的影响之深。

4 中西医融合

中医、西医都是科学,只是二者的发生发展背景不同,导致研究方法手段不一,进而形成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教师在教授生理学的过程中,遇到学生提出中西医混杂的问题时,不能一味否定或诋毁中医,否则将导致学生对生理学学习兴趣的丧失,也会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教师应该首先肯定中医,并在课后查阅资料,与教授中医学的教师多沟通,积极寻找二者之间的共性,在教授相关章节时,结合中医学内容[3],让学生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绪论中,生理学提到“内环境稳态”这个概念,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其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做对比,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都强调个体的和谐统一;讲授循环生理时,告诉学生中医“心主神明”中“心”的功能与西医中心脏的功能基本一致,而“主神明”这个功能实际由我们的脑所主宰;讲授消化系统时,应先解释中医中的“脾”并非西医的“脾”(由于古人重功能轻实体,导致中西医解剖位置差异较大),而是涵盖了整个消化系统。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讲授这门课时,可适当对一些实验项目进行调整,做到中西医融合。如在家兔尿生成调节实验中,增加中药茯苓对尿量的影响等观察项目,以借助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有利于中医人才的成长,而新时代的中医人才需要掌握中西医两套理论和技能,中西医结合或融合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能做到将中西医学知识融会贯通,以更好地为学生授业解惑。

[1]郭春秀,王德军,谭达全.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中医思维[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3):3-5.

[2]吴杞纳,刘丽,梁民联,等.中西医思维差异之我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9):1066-1067.

[3]张维维.浅析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学中“中西医结合”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74-75.

猜你喜欢

学说中医学生理学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