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2014-03-19王俊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藏汉双语专业

王俊莉

(兰州市七里河教育局,甘肃 兰州 730000)

加强双语教育是保证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藏汉双语”教育工作是国家对广大藏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我国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并提出优先发展包括“藏汉双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民族教育”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广大的“藏汉双语”教师,他们的专业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我们在“藏汉双语”教师的长期培训工作中,从理论视角对“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现介绍如下。

1 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问题

1.1“藏汉双语”教师对教学的认知能力是否到位

在双语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特点的分析、教学方法及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进程的调控等,无不依赖于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知能力。在双语环境下,“藏汉双语”教师的认知能力表现在对课堂信息的感知、加工、思维和想像能力等方面。作为双语教学能力的核心成分,对藏语和汉语的认知能力是“藏汉双语”教师长期教学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藏汉双语”的教学过程中,面对种种复杂的问题时,有较高认知水平的教师相对于较低认知水平的教师能够表现得更加灵活,承受更大的压力,能够从多维视角看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学生更正面与积极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1.2“藏汉双语”教师的人际交往倾向是否合理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教师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活、学习和发展的。“藏汉双语”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必然涉及与学生、藏族同事和其他民族同事、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员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对“藏汉双语”教师的工作、情绪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些交往关系中,对“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是与学生、与不同民族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是“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直接影响“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要构建一种“藏汉双语”教师与学生合理交往的行为,就必须具备理想的话语情境。这个情境包括:交往双方机会的平等性;交往双方话语权的平等性;交往双方语言的相互理解性;交往双方语言的规范性等。这样的情境体现了真诚、公平和公正,使师生双方能真实、真诚地进行对话,达成理性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提出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能促进“藏汉双语”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

1.3“藏汉双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动机是否正确

要想成为成就卓著的优秀教师,就需要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求知、探索和进取,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胜任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动机是否正确。从笔者对125名甘肃省“藏汉双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31%的“藏汉双语”教师追求教学卓越与完美的动机来自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正如一位优秀的高中“藏汉双语”教师所说:“作为一名双语教师,我深信我的最高需求是教学专长得以施展,事业有所成就……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发挥出来,才觉得在事业上有‘奔头’”;18%的教师是为了赢得领导、同行、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尊重和信任等。“藏汉双语”教师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的能力、才华得到他人的认可、赞赏,并在同事和学校领导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当“藏汉双语”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个人的才华,取得教学成就时,他们就会感到他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4“藏汉双语”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

自我评价是评价主体以自身作为评价客体的评价活动,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出现的,有了自我意识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发展状态等进行反思[2]。对“藏汉双语”教师而言,自我评价是一种理性程度较高的意识活动,主要是“藏汉双语”教师自身进行反思的活动,但必须以自身的职责、规范、价值准则或其他民族优秀教师的行为为参照,来认识、评价自己的思想及行为等,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目的。自我评价是“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通过自我评价,“藏汉双语”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行为规范和发展进程,可以评判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知识的增长程度等。这有助于“藏汉双语”教师把教学规范、职责、价值标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准则,并不断地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逐步接近教育目标。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认可,把握自我选择,进行自我塑造,追求合理而正确的人生价值理想,使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2 影响“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问题

2.1 对民族教育政策的认识问题

民族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调整民族地区教育领域的社会问题和利益关系的公共政策,是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3]。就我国民族教育政策而言,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规章等,其中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规章是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主体内容,是直接指导民族教育工作的具体规范。民族教育政策对“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思想、观念和行为予以引导。具体表现在:第一,明确“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民族教育政策对于“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指导“藏汉双语”教师的教育行为。民族教育政策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藏汉双语”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纠正“藏汉双语”教师的行为偏差,使“藏汉双语”教师向着民族教育政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民族教育政策能够促使“藏汉双语”教师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崇高使命,激励“藏汉双语”教师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以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确保学校教育质量。

2.2 对学校管理水平的认识问题

学校管理是管理者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对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是系统对学校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决策的过程[4]。我们就以下8个因素在“藏汉双语”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进行调查:(1)学校的教学设备;(2)学校的生活条件;(3)领导作风的好坏;(4)教师之间的关系;(5)学生的知识基础;(6)在学生中的威信;(7)一般人对教师职业的看法;(8)工资的高低。调查结果表明,在8项具体调查内容中,“领导作风的好坏”在接受调查的“藏汉双语”教师心目中居于首位。这说明,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其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对“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2.3 对学校氛围形成的认识问题

学校氛围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思想信念、道德风尚、工作和学习作风、集体舆论等精神因素,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独特风格或个性,展现了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精神风貌。学校氛围可以影响一所学校内部成员所共同具有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对每位“藏汉双语”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笔者调查研究表明,“藏汉双语”教师理想中的“更好地发挥教学潜能的学校氛围”是(依据教师回答问题出现的频率排序):(1)学校人际关系和谐;(2)开明、民主、开放;(3)团结、协作、互助;(4)严而不死,活而不乱;(5)良好的竞争、激励氛围;(6)发展性的、充分尊重教师劳动的评估机制;(7)严谨、规范、催人奋进的教风和学风;(8)倡导并鼓励教育科研;(9)学习化的学校等。这样的学校氛围不仅能够促进“藏汉双语”教师专业成长,还能促进教师团结精神和集体感的生成。

2.4 对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水平的认识问题

人及其组织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都存在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5]。“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到教师群体文化的熏陶。教师群体文化是指学校教师群体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信念、规范、行为、态度的意义系统,教师群体文化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共识,内化在教师的行为中。笔者通过调查和部分访谈发现,21%的“藏汉双语”教师难以做到“经常在一起研讨或交流教学中的问题”,26%的“藏汉双语”教师所在的学校不能“经常举行教学观摩课”,63%的“藏汉双语”教师所在的学校没有“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观、考察其他学校”。“藏汉双语”教师虽然几乎天天见面,但很少利用交流的机会来讨论或者分享教学问题和经验。相当一部分“藏汉双语”教师在学校谈论的话题大多涉及政治、家庭生活、个别学生的个性和家庭背景等,而不是课程、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笔者在调查访谈中发现,一些“藏汉双语”教师不好意思或不情愿向其他教师求教,部分“藏汉双语”教师认为请求帮助就意味着公开承认自己无能或教学水平低,甚至表明自己教学失败。这无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改革探索,尤其对新教师来说,他们担心讨论教学有关问题会被理解为“专业能力不足”,只好自己摸索或者试图保持现状,从而削弱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藏汉双语”教师之间缺乏新思想、新观念的交流,极大地影响了“藏汉双语”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3“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与环境调控

“藏汉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在“藏汉双语”教师成长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1“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动因的系统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这个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难以达成共识。在全面考察和分析“藏汉双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和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我们更倾向于把作为“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看作是其发展成长的根本动力。因为在“藏汉双语”教学实践中包含了“藏汉双语”教师的内在需求与条件、外部影响与条件,也包含着发展主体的能动认识与选择。“藏汉双语”教学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聚集点,也是推动“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与现实力量。因此,要使“藏汉双语”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合理的信念、较强的职业发展动机及自我分析和评价意识,也要求其具有教育智慧和批判反思能力。

3.2“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调控

“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动因的分析对其自身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为“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调控和优化提供借鉴。从“藏汉双语”教师任教前的培养准备到任职后的研究学习和继续教育,外部环境对“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位“藏汉双语”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品质和教学风格,既表明了他个人的教学智慧,也反映出他的教学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教学环境。调控和优化“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是实现“藏汉双语”教师顺利成长的外部保障。

3.3“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初任“藏汉双语”教学的新教师要成长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就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这种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 充足的物质资源与丰富的信息资源“藏汉双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如办公用品、图书资料、各种教具或制作教具的材料等,同时还需要正常生活的物质保障。只有具备充足的物质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藏汉双语”教师的聪明才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解决广大藏区的物质资源短缺的问题。充足的信息资源是“藏汉双语”教师从事创造性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藏区的信息资源至少应满足5个要求:量大、系统、及时、准确和实用。“藏汉双语”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认真筛选信息资源,择其善者而用之。“藏汉双语”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其专业发展。

3.3.2 宽松的教育氛围“藏汉双语”教师多拥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理想,社会和学校应当为其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宽松的环境,激发“藏汉双语”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乐趣,促进“藏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

3.3.3 人性化的专业评价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 评价者要对“藏汉双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考查和测评,同时在评价中凸显“藏汉双语”教师的主体地位,让“藏汉双语”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使学校的发展目标与“藏汉双语”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学校评价与“藏汉双语”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以调动“藏汉双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藏汉双语”教师工作的热情,更好地推动藏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各项改革应依据民族教育政策,为“藏汉双语”教师提供参与机会,鼓励“藏汉双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不断学习、探究与创造,促进“藏汉双语”教师不断进取,持续成长。

[1]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李森.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方晓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4]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180-183.

猜你喜欢

藏汉双语专业
藏汉孩子是一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广州博物馆藏汉鸠杖首浅析
基于Android 平台的藏汉双语学习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Android平台的藏汉词典的设计与实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