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的现状与强化对策
2014-03-19訾冉
訾 冉
(许昌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近年来,环境污染渐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工厂企业逐渐增多,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例如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士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从这八大事件的发生地来看,美国、日本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他们在发展经济时忽视了环境保护。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以《国家环境政策法》、《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告别了唯经济发展时代[1]。当下,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针对环境污染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在中国,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自2012年9月份以来,一个原本陌生的词汇——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我国中东部频繁的大雾造访,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绿色、节约”这样新的生活方式,减少出行开车的次数,提倡绿色出行,这样的理念渐渐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环境保护是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法制还不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还比较淡薄。最近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疾病和灾难,环保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了,如何善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是中国强有力的环保主力军,环保事业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了解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对于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现状分析
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以及平时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宣传环保精神,倡导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为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针对郑州、许昌两地5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绿色环境意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共包括26题,从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以及对环保的看法和环境保护知识等多层面、多角度了解在校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剖析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4%。
在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的比例占36.6%,女生比例为63.4%,其中文科所占比例为37.4%,理工科为33.3%,体育与艺术类占29.3%。在年级上的分布上,大一32.5%、大二19.5%、大三16.3%、大四31.7%。
(一)大学生环保知识认识水平的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涉及到了世界环境日、《京都议定书》、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臭氧空洞等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就“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这个问题,准确率仅44.7%。世界环境日是在1972年6月5日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提出的。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问卷中还有一道常识性问题:《京都议定书》是针对什么问题而签的协议?所选答案比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答案为第四个选项,正确率为65.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京都议定书》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但选择第二个选项的也占有一定比例,这说明对于这类常识性的问题,还有待加强掌握。
表1 问题答案所占的百分比
在回答“对当前绿色环保宣传的看法”这一问题时,仅5.7%的人选择“非常满意”,有44.7%选择了“满意”,满意度刚刚过半。对于“绿色环保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的调查结果:65.0%的人是通过课堂、讲座、图书了解绿色环保知识,其次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占了31.7%。这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这几种媒介接触绿色环保知识,但考虑到对环保宣传的满意度,学校和社会在宣传力度上还有欠缺。
(二)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评估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保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对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环保意识包括人对环境的认识评价和行为取向,二者相辅相成。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较客观,对环保问题比较有责任感,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如你愿成为绿色环保志愿者吗?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愿意程度达到了100%。在回答“你认为周围人的绿色环保意识如何”、“你认为自己的保护意识如何”,结果分别见表2、表3。
表2 问题答案所占的百分比
表3 问题答案所占的百分比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整体的环保意识还是不错的,但仍有一部分人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表2中认为“周围人绿色环保意识不太好”的占30.9%,而表3中显示“认为自己环保意识不太好的”仅占4.9%,这表明每个人能够对他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认识有待加强。
(三)大学生环保行为与习惯的分析
环境行为是环境意识的最终表现和衡量标准。广义的环境行为是指有利于生态环境品质或者环境保护的行为[2]。要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不能只是要学生停留在口头上,还应该让学生付诸行动,从自身出发,通过自己的环保行为影响周围人。而且,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所学到的绿色环境知识、环保方法,才能真正认识、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才能养成环保行为习惯。针对环保行为,问卷中也有相关问题的考察,结果如图1。
图1 三大非环保行为百分比
从图1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使用过塑料袋。中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据统计,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3]。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它带来的方便,却忽略了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威胁。2012年11月,许昌学院后勤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倡议:“拒绝白色污染,养成良好习惯,呵护健康生活。”很多学生都积极响应这个倡议,但是彻底杜绝白色污染,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乱扔废旧电池的现象也很严重。很多学生表明,无法明确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所以在废旧电池的处理上没有明确答案,从而导致乱扔现象的加剧。这都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的。
(四)大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
问卷中第23题:“你与周围人谈论有关环境问题吗?”结果见图2。
图2 各选项所占百分比
如图2所示:男女生在环保意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都相对较低,环保意识仍需提高。
在环保行为上,问卷第19题:“使用过的废电池是如何处理的?”有4个选项,分别是:A.随手扔掉,B.和其他垃圾一起扔进垃圾桶里,C.收集在一起集中交到指定地方,D.放在专门的垃圾桶里。结果见图3。
图3 各选项所占百分比
图3表明,多数大学生在废旧电池的处理上都做得不够妥当,但相比之下,女生做得要好一些。总体上看,女生的环保行为要略优于男生。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女生更注重于平时环境知识的积累;相较于男生来讲,女生的情感更为细腻,喜欢亲近和爱护大自然;女生的性格偏于善良,因此更能爱护保护动植物。
(五)大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地域差异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63.4%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环境科学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对比见图4和图5。
图4 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比例
图5 了解《京都议定书》的比例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农村的大学生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生活条件上,农村孩子更为艰苦一些,甚至有些家庭交不起学费,所以在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刻苦学习,因而在环境知识掌握上要优于城市的学生。在环保意识上,因为农村相较于城市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村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频率要远远超过城市学生,所以农村学生会更爱护周围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环保行为上,保护大自然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在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六)大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学科差异
调查发现,理工科类的学生,在环境科学知识方面掌握得更为全面一些,文科、艺术、体育类的学生环境科学知识较为薄弱。在大学四年中,理工科开设的与环境有关的学科较多,接触与环境有关的事物的机会也就较多,如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就开设有“环境概论”课程,所以理工科类的学生环境科学知识面要更宽一些。理工科的学生相较于文科类学生,更注重于理论分析,在实践方面会有稍有欠缺。
二、强化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对策建议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力宣传环保理念。“环境保护要宣传先行,教育为本,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4]宣传力度上,要扩大宣传的覆盖面,还要保证宣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宣传方式上,采用学生们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如观看环保方面的电影或视频,让画面冲击视觉神经,更有效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拍摄环保宣传片,亲身感悟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2.绿色化学进课堂。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热门学科,其目标是既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又能推进工业生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意识到治理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深入到课堂研究,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绿色化学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绿色化学必修课。给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院系开设绿色化学这门课程,再采用实际生动的范例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让他们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非专业学生开设绿色化学公共选修课。让他们对绿色化学有个基本的了解,不追求专业知识的深度,主要是树立绿色理念,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环保教育实效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过于专业化,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造成了大学生环境意识淡薄,对环境知识了解不多。教育理念上,务必跳出就环境论环境、就教育论教育的低水平的“浅绿色”状态。学校在设置公共课程上要重视非环境专业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正确的环保价值观。澳大利亚在环保教育上,学校不仅设立环境保护科目或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目,而且将其与必修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他们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为实践性学习[5]。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全面考虑,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针对亲自参与的环境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环保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从学习特点来看,环境教育的特点在于综合性和实践性。学校应定期组织大型户外活动,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结起来,到周边的河道或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造成河道、大气污染的原因,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讨论解决方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生活环境污染的严峻性,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从根本上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4.促进环境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环境教育不是单单局限在教室那个小空间内,更多的应该走出教室,到周边进行调查参观,让学生感觉到环境保护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注重环保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环保教育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再者可以利用地球日、环保日、植树节等特殊日期,开展丰富的环保实践活动。同样,学校还可以以“环境保护”为主体举办一些讲座、竞赛,增强学生的环保兴趣。学校也可以设立一项创新环保实验奖学金,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更好地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每个人的心中。
5.积极创建绿色大学。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大学的目标后[6],国内许多大学也紧随其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提出了类似的绿色大学创建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7],进而更好地使绿色环保理念走进校园。如今,绿色学校己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环境教育专家认为是2l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6.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高等学校应成立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应先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人清楚地认识到环保志愿者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参与到环保志愿者的活动中去。环保志愿者不仅仅是宣传活动的载体,也是该项活动充满活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一代,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所以环保志愿者会更有号召力,有环保志愿者参与的活动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有环保志愿者作为领头人,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1]毛玉如.环境保护调查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11.
[2]李林.关于环保行为的若干理论探讨[J].福建论坛,2006,28(3):20-24.
[3]韩巧臻.白色垃圾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阴山学刊,2001,16(5):29-30.
[4]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17-20.
[5]张华,张悦.澳大利亚环境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8):130-131.
[6]王大中.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主题报告节录[J].环境教育,1998,3(3):5-7.
[7]昊云.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