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案例研究的价值、程序及内容

2014-03-19王攀峰张天宝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案例理论情境

王攀峰+张天宝

本文阐明了教育案例研究的价值、程序及内容。教育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真实典型的教育事件,揭示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总结出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案例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形成,有助于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形成个人化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情境中针对个体的课堂生活进行研究和反思。案例研究的一般程序为:记录、收集和整理案例资料;对案例资料进行理性分析;从案例资料中提升个人化理论;在教研组内召开案例研讨会。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研究主要包括案例主题、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四个部分。

案例 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研究

20世纪初以来,案例研究思想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案例研究再度进入兴盛时期。将案例研究的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在我国,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研究成为众多教师参与的群众性活动,教育案例及案例研究的价值也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并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化和变革。教育案例是教师个人化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像医生拥有医案,律师拥有法律案例,工程师拥有工程案例一样,教师也应通过案例研究从多种多样的教育案例中获取个人化的教育知识与教学策略,积累特定教学情境下的教育经验,从而提高个体教育决策和行动能力。

国内外学者对于“案例”的界定众说纷纭[1-5],但总的来讲,“案例”表现出三个特征。(1)案例是在课堂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事件。案例完全是真实的,存在于真实的教育活动或课堂生活中,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杜撰出来的产品,杜撰出来的故事不能称之为案例。(2)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具有戏剧性冲突,应该包含问题、矛盾、对立、冲突,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它所描述的教学事件往往包含教师与学生的典型思想、行为和观念,能够反映某一类教育现象或活动的本质属性,涵括某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为人们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人们解决同样的或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3)案例是对教育事件进行的情境化、整体化、动态化的描述。案例不应抽象介绍和简要说明事件的总体特征,而应详尽、细致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境、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事件的具体细节以及相关事件之间的联系,案例的叙述能够反映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能生动地揭示和呈现出人物的动机、态度、情感、思想、需要等内心世界,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认为,“案例”就是对课堂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包含有问题或冲突的典型性事件所作的情景性描述。

所谓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真实典型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这些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揭示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解决教育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总结出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以往的教育研究是以思辨研究为主,研究停留于理论层面,远离了课堂生活,研究者很少关注和记录优秀的教育案例和教师的教学实践,造成了教育研究脱离实践的困境。因此,将案例研究这一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大力倡导案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教育案例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形成

一般而言,学校教育活动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教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对不可预期的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特定典型的教育问题的解决方式。比如,一位语文教师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点一个略有口吃的同学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个男生遭到了哄笑。一般教师的处理方式是说“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而这位教师则让全班同学都趴在桌上,不看他,只用耳朵听,教师本人则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从而非常好地应对这种场面,化解了尴尬的处境。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特定的、不确定的、运用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瞬间反应不仅可以让学生终身难忘,而且可以给其他教师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激发一种反思性的智慧和情境性的机智。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案例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源泉,是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对教师的研究从关注教育外显行为向关注教师的内隐认知过程转变,教师的内隐知识和实践智慧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主题。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和决策判断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规则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这便把教育案例知识作为一种专门的知识类型纳入了教师的知识分类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案例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的教育案例,从中获取教育的隐性知识和教学的实践策略,吸收特定教育情境下的教育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教育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2.教育案例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个人化教育理论

一个好的教育案例不仅揭示出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结果,而且包含有研究者对案例的理性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可以为教育理论提供理论假设的来源,研究者可以根据大量教育案例建立相应的理论假设,进行教育建模,这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教育学者乔伊斯和韦尔通过对80多种教学理论、实践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写出了著名的《教育模式》一书。

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反思,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探讨,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某些方面,从而发现某些问题域,并澄清有关问题。当案例研究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时,反思就会成为常规性工作,这就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案例研究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沟通。教师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可以认识到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实际问题的多样性。教育案例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促使个体经验公开化,促使教师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形成案例?等等。教育案例经过教师的多角度解读、分析、讨论和归纳,可以把其中内隐的价值观念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提升出来,转化成表达教学理念的显性知识和个人化教育理论。

3.教育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情境中针对个体的课堂生活进行研究和反思

根据内隐知识论的观点,内隐的知识与实际经验、技能有关,是一种情境化的个人经验和策略,这种经验与策略往往隐藏在教学实践之中,无法剥离,难以像原理性知识一样存在于书本之中而被人接受。教师要合理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需要同时运用这两类知识。教育案例通过创设一种真实的课堂生活,帮助教师建构一种与教学事件有关的情境性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并使这些知识与原理性知识或教学法理论联系起来,以便他们日后在处理新的、类似的课堂事件时能够有机地整合这两类知识。

案例研究把真实的课堂生活引入到教育研究之中,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情境中开展教育研究。任何一种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都与其所在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如果要了解个体和社会的教育活动,就必须把他们置于丰富、复杂、变化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考察,就必须直接面对生活体验本身。“现象学的阐释学”代表海德格尔强调一种“无成见的”、“无前设的”和“面对事实本身”的思维态度。他提出“理解”首先不是一套社会科学的方法,而是常理世界的本体生活模式,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也就意味着生活体验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的源头活水。为此,教师应视自身为一个研究工具,在实际教育情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了解师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对教育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记录真实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故事,追寻其中的教育问题,发掘其中的教育意义。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一般程序

1.记录、收集和整理案例研究资料

在确定了教育研究的选题后,就应关注和积累典型的教育实例,收集详尽的、真实的、有内涵的案例资料。课堂处处皆学问。教师应该养成一种职业的敏感性,关注课堂生活,关注课堂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关注,教师会发现在每个平常的教育现象中都隐藏着深刻的教育规律,每一个日常的教学行为习惯中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如同牛顿从“苹果坠地”现象中研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的理论一样,我们也能从日常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重要的教育规律。案例研究的关键,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眼光、洞察力及较强的思辨能力,善于捕捉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具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同时,教师对于搜集的案例资料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整理加工,使零碎散乱的信息变得系统、清晰、完整,以利于深入分析和后续研究。在整理和归纳这些案例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分析课堂教学现象,发现造成各种教学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明确究竟是在哪个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并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同一个教学情境,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的深度往往与个人的思考水平有关。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便需要研究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一双“慧眼”。

2.对案例研究资料进行理性分析

围绕案例研究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和反思,重在探究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将成为制定解决问题策略的依据。这里的理性分析,不是针对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探讨,而是对整体的课堂生活作深入反思和理性分析,是从课堂教学的基本层面出发揭示教育案例的价值与意义。对案例研究资料的分析可以按照以下两种角度展开:第一,“主观-客观”。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探讨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对一名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既需要从主观上探讨个性、动机、情感和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也要从客观上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对其成长起到的作用。这样,就能全面客观地把握问题或现象的实质,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第二,理论审视。研究者的理论功底往往决定案例分析的深度,只有联系相关的教育理论对案例不断进行思辨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问题的本质。通过查阅教育理论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寻求教育案例及其行动策略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教育案例,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学理性和说服力。案例分析中,最关键的是对教师解决问题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成功的策略和失败的策略各自都具有其借鉴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类似问题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3.从案例研究资料中提升个人化理论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应该对案例事实进行理论上的发掘和深刻的反思,从中提升出个人化教育理论,彰显案例研究的理论价值。教育案例是以教育情境作为基础,并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教育理论蕴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叙事与描述之中。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中建构理论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案例研究之中。研究者首先通过现状描述和背景介绍全面呈现案例形成发展的复杂过程,然后,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自下而上地建构出个人化理论。从案例研究资料中发掘出个人化教育理论,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素养。也正是基于此,案例研究超越了一般的故事或新闻报道。研究者在撰写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个人化的教育理论,并提出实用性的建议,极大地增进了案例的应用价值。

4.在教研组内召开案例研讨会

案例研究可以采用集体研讨的方法,可以发挥教研组等集体的作用,集体攻关,分工合作,共同研究。一般来说,撰写教育案例要经过“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召开案例研讨会,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采取的对策是些什么。这便会促使参与讨论的教师进一步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我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种做法,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合作型教师文化。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

撰写案例要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材料选取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生动,防止“八股化”倾向,案例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格式,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案例大致会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案例标题

案例总是有标题的,案例要借助标题反映研究或事件的主题。一般可以把具体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标题,也可以把事件中所包含的研究主题确立为标题。比如,《作文课上寻“范进”》这一标题就是写明了教师采用巧妙的教学设计进行作文课教学这一事件[6];《换位思考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这一标题就揭示出学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别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发展困难学生出现行为问题的内在原因,并及时给予教育帮助[7]。事件性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信息;主题性标题有利于读者把握事件要说明的是什么。

2.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应客观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说明研究的主题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案例中的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之中,案例的叙述也应依托在一定的背景之上。有的教师非常关注教育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他们习惯于记录教育事件,但忽略了背景的描述,实际上,背景的描述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背景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会有很大差异。通过阐明实际背景,读者可以完整地把握事件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并对案例中的人物及其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判。

3.案例描述

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描述在特定的课堂生活中产生的特殊问题、现象及其解决过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与一般的事例不同,教育案例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研究应阐明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问题解决中出现了哪些反复和挫折、问题解决有哪些成效。在撰写案例的过程中,研究者应把问题与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给读者一种问题的现场感和情境感,使其通过分析能够确定问题所在。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案例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者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具体地加以描绘,这种描绘既可以是对课堂问答的实录,也可以是故事化的叙述。但是,案例研究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自编或杜撰,而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课堂生活。当然,真实的课堂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教师尚未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在选择此类问题作为案例时,应把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和具体策略也罗列其中,供读者参考。

4.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案例研究的关键,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反思和解读。案例分析的过程是研究者对自己或他人解决问题的做法和想法进行再分析和再提炼,综合分析和讨论课堂中解决特殊问题的特定方法,概括和梳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的过程。这便极大地促进研究者对教育行为开展系统深入的反思,提升其教育智慧,形成教学机智和教育艺术。案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理论对描述的案例进行阐释和分析,权衡问题解决的利弊得失,反思问题解决中存在的失误或引发的新问题,尝试提出避免新问题的措施,该问题的解决对解决同类问题带来的启示。案例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反对使用“空话”和“套话”,研究者只需要选择重要的方面或印象深刻的方面加以剖析,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反思”、“课例—问题—分析”、“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等形式均可。

案例研究是一种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身处教学一线,最容易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收集、整理、撰写教育案例,给予科学理性的分析,对于开展教育研究并有效地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教育案例研究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来参与,共同来创造。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1(8).

[2]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3).

[3] 李忠如.试论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4] 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张家军,靳玉勒.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1).

[6] 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 张银海.换位思考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中国教师报,2003-05-13.【责任编辑 付一静】

猜你喜欢

案例理论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