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的比较研究

2014-03-18常丹丹

关键词:民族唱法

常丹丹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五千年交融发展中,民族声乐艺术有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中华民族鲜活的风格。民族唱法在广义上讲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歌剧四个部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逐步形成了中国民族新唱法,其中包括民歌和歌剧。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清亮为特征,行腔韵味为特色,情、声、字、腔融为一体,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

关键词:传统民歌;现代民歌;民族唱法;戏曲唱法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44-02

我国丰富音乐艺术都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生活工作劳动中创造出这种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方式,是劳动人民感情生活最质朴的表现。总体可分为三类,即;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国民族新唱法和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

一、中国传统民歌

中国传统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主要唱法,他分为两个部分即民间唱法和戏曲唱。

(一)民间唱法

民间唱法即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艺人,其演唱形式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呈现给观众的是简朴且不加修饰的精神食粮。如劳动号子、山歌、信天游等,其表现形和表现方法,都具有地方和民间特色。

(二)戏曲唱法

戏曲艺术在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戏曲的品种丰富,表演的艺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剧、舞、歌、技艺融为一体,讲究不同流派,不同剧种,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皮影戏等等,都是有很高的水准,从出字,到练声,从归韵到收音在自己的流派和表现上大不相同。戏曲唱法在我们民族音乐的瑰宝里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中国现代民歌

中国现代民歌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把中国现代民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民族新唱法

1.民族新唱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们当家作主,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的歌唱家如郭兰英、王昆、才旦卓玛、郭颂、胡松华等都具有时代的特征,为中国现代民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有了大的飞跃,逐渐抛弃“文革”的阴霾,向往美好的生活,涌现出的如宋祖英、阎维文、彭丽媛等优秀歌唱家,他们在不改变民族传统风格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音乐里精华,结合中国民族特点,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民族音乐,艺术水准大大提高,并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二)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

音乐既是一种艺术,必须接受大众的心理感受,才能不断发展,被人们接受,人们的审美视觉在不断的更新,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必须不断的变化发展。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走人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

三、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的比较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联系和区别同在。传统民歌是现代民歌的基础,现代民歌是传统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正因他们的联系与区别,才使得中国民歌有了更好的发展与广阔的前途。

(一)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的区别

他们的区别有很多,主要有:唱法的不同,在演唱形式仁的不同,在艺术风格和创作结构上的不同,还有在专业教育形式上的不同。

1.唱法不同

传统唱法从基本功开始就强调音、口型和气的运用,在表达不同情感的同时,包括韵味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准确完整深刻的音乐表达,给人们一幅立体的、寄景与情的感受,是声与意、气与情,气与神的表达,是美的表现,是情感的升华。不同的表演艺术家有不同的表演风格,也可以说是个性在音乐中的张扬与表现。

现代民歌的唱法在行腔发声的方式上向美声唱法有所靠近,吸取了美声中音域宽广和明亮圆润的特点,在吐字发音上更趋完美,气息声带的调理更加流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随字发,声随腔行在音效上更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2.演唱形式不同

传统民歌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具有民族的地域性,我们在电影《五朵金花》中看到的对情歌,我们在《刘三姐》中看到的对唱和对弈,其实既是一种社交的表现方法,也是人民生活的表现,有的民歌委婉动听,有的铿锵快捷,即兴创作和传统的腔调完美的结合,把人民群众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给了我们,而歌唱家本身就是劳动人民自己。

现代民歌以舞台为载体的表现形式更专业,这种新的表现形式使民歌在钢琴、扬琴、吉他等现代乐器的辉映下更具有了专业的水准,现代乐器的衬托,精致的组织形式,高雅的场所,精心刻意的安排也使现代民歌有了一些严肃性,演唱者具有专业性,没有传统民歌的广泛性。

3.艺术风格和创作结构的不同

传统民歌的调式韵律及演唱风格虽然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与现代民歌亦有相同的一面,传统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但是现代民歌同样来着人民的智慧,所表现的都是人民生活美好的意愿,通俗易懂也好,曲调的的大小也好,传统民歌的易于上口,要求演艺条件不高,传统民歌调性较为单一,多为五声调式,少有转调;结构较为短小,内容简洁明了;音域较窄,一般在小字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g之间,大部分传统民歌音域不超过十二度。节奏较为简单。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可以说是劳动人民生活精华的积累。

现代民歌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所表现的恢弘是传统民歌无法比拟的,现代民歌的声乐作品规模之大,旋律之美,创作的专业化,使现代民歌的调性丰富,演唱难度增大,反映时代的信息更强烈,演唱技巧更高,尤其是受到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后,使乐调更复杂严谨,变化多变性,节奏的多变性,表情和演唱特点的多变性,使现代的民族声乐更显强大。大部分现代民族声乐作品音域都超过十二度;节奏较为复杂,节拍以复拍子为主,变换拍子也很常见;演唱速度多变化,一般都是慢快慢模式。endprint

4.专业教育形式的不同

我国的传统民歌教育形式比较简单,基本的教育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是凭借唱奏来进行教学,学习者是凭借听觉和记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民歌的流传。传统民歌的教育者大多为普通的劳动人民,通过一代代的口传心授教育形式完成教育的。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各种节日、活动来影响学习者在娱乐中学会的。还有的比较专门一些的教育形式、如戏曲的教授,他们虽然有专门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却没有完整的专业教材和教育体系。所以也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形式。

而现代民歌却拥有了复杂而且专业的教育体系,各大音乐专业院校如北京音乐学院。也有了很多完整的专业的教材,如理论上的《基本乐理教程》,歌曲上的《中国声乐作品选》等。学习者也有了一定的音乐早期教育,从小学就已经开设音乐课程。教育者也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教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用的就是课堂教育形式,还有演出实践教育,这都是现代民歌的教育形式。它要比传统的教育形式高级很多,优秀很多,也复杂很多。

(二)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歌的联系

现代民歌由传统民歌发展变化而来,现代民歌既是是再吸收很多新颖科学的唱功,但是把韵味放在首位是改变不了的主旨位并且要求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歌曲要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点,这些也正是传统民歌听看重的。再有现代民歌题材,不论是传统民歌还是现代民歌,它们都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思想,善良心地,感情、意志和美好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都是反映人们最真实生活现状,也是时代变化的见证。现代民歌审美取向的大众性,是指作品的接受人永远是普通民众,与强调离难度、高技巧、职业化相反,好听、好吧、易学、易记是如今民歌的追求所在,而这也正是传统民歌所具有的和要求的。我们要留住“民间艺术的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找到使我们民间艺术发展、流传下去的新的方法。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歌

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歌,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使得很多人不知如何去划分它,不知它应是属于传统民歌,还是属于现代民歌,关于这一点我想发表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在前面我以及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歌在现代民歌中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大家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主要代表歌唱家是郭兰英、王玉珍、才旦卓玛、郭颂等人。大家对它的看法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点。第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歌它在演唱中对咬字和唱腔的艺术处理上更偏向于传统民歌。这从我们听他们的歌时就能听出她与宋祖英,彭丽媛等所唱的味道不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歌又有很多的对传统民歌的改编,虽然她们演唱的民歌很有民族韵味,但他们从题材、体裁、歌曲结构上都有了明显的现代民歌特点。我们还拿《我的祖国》为例,它是两段体,有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的。主副歌部分都有各自的动机。这明显是现代民歌当中的基本结构。而题材上则是歌颂祖国的题材,这也和很多现代民歌相同,如现代民歌《 红旗颂》等。我认为这一阶段是民歌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经阶段,不可以刻意的把它划分到哪一个当中,如要划分也要分析是从它的那个方面来看的。说了这么许多我们的目的是不变的,要让中国的民歌有更好的发展,要让民歌越走越远,要让民族声乐艺术有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中华民族鲜活的风格。在民族唱法的形成与演变的同时我们也要在继承中防止保守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也就是要对于我们古代传统的声乐方法与技巧要鉴别其科学与否,保留其科学的部分。我们既要发对主观盲目主义,也要对宝贵经验加以借鉴,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不断发展,发扬光大,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才能使其这朵奇葩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周辉国.如何对待民歌认识上的差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杨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与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2008(5).

〔4〕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

〔5〕许讲真.民族声乐50年的辉煌历程[J].中国音乐,2000(2).

〔6〕王雅菲.从传统民歌到现代民族唱法.http://www.docin.com/p-8932953.html,2010-1-10.

〔7〕王鸿俊.声乐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
谈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