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德森短篇小说中的“怪僻”现象分析

2014-03-18彭贝妮刘娅胡海涛

关键词:价值观念理解态度

彭贝妮 刘娅 胡海涛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舍伍德·安德森经典短篇小说《手》的“怪僻”现象的分析,探索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明确作者塑造畸人形象的意图和对待他们的态度。文章末尾还对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格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人物身上畸形的一面,以引起读者对人性的反思,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新的思索。

关键词:怪僻;价值观念;态度;孤立;理解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17-02

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他对文学新人如海明威、福克纳的影响深远,福克纳曾称他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父亲”。他在文学作品中首先引进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采用从马克·吐温那里继承下来的朴实、平易的文风,成功地写出了现代人的苦闷、困惑与彷徨,塑造了典型的中西部小镇“畸人”形象。这种“怪僻”现象,在其代表作《手》中十分明显。

《手》选自《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这个集子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序列”短篇小说,其中每一个故事既是独立的,又为其它故事提供背景,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表达了相似的主题:孤独、异化、追寻、欲望。瓦恩斯堡作为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中西部边缘小镇,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压力。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赖以生活的传统价值观念正在消失,他们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也无意去适应,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这些落伍者虽然心里还残存着梦想,希望能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找回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但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又大多缺乏行动的勇气,只好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任凭其想法被压制下去,以致于最后扭曲成一种畸形,他们自己也随之变成畸人。这些小镇畸人年龄各异,职业五花八门,怪异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喜欢用手抚摸学生而被逐出学校的老师(《手》);有在纸上写着“思想,思想的结尾,思想的开端。”,然后揉成纸团潇洒地扔掉的医生(《纸团》);有年轻时妄图成为一个“新人物”,老了以后却只能活在自己的虚幻中的农场主(《虔诚》);有在肉体的引诱下不能控致住自我的牧师(《上帝的力量》);有因为爱情的毁灭而变得外表极其难看的电报员(《可敬的品格》);有害怕失掉发财良机,又担心自己的货会卖不出去的小店主(《古怪》);还有对爱情强烈渴望但又欲求不能的雨夜中赤身奔跑的妇女等等。但是,小镇里这些畸人所怀有的对自由、爱、幸福的向往却是共同的。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却是人们的疏远、冷漠和敌视。

《小镇畸人》中的《手》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一作品揭示了小镇的清教主义道德观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表现了孤独的普通人渴求突破自我和人间的隔阂以达到相互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他对学生都充满了爱心,经常抚摸学生们的头,希望借此将梦想与关心传递给他们,并且当他讲话时,声音非常地柔和动听。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却受到了不应该有的待遇。一群正常人居然听信一个弱智男孩的胡言乱语,变得冷酷无情,以为这名老师有同性恋倾向。一个小酒馆的老板愤怒地毒打他;小镇的人们还聚集起来,手拿绳索要追赶他,并打算将他吊起来;惊慌失措的孩子们这时也不敢讲出真相,附和着大人们的猜测,使得这个无辜的老师陷入了极端的孤立与无助。在这篇小说中,人的双手已经失去了表达爱的权利,与之恰好相反,人们用它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可怜的老师于是被迫离开了学校,他的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因为自己善意的行为却遭到如此的报应。从此,他改名换姓,孤身一人住在瓦恩斯堡,40岁的年龄看上去却足足有65岁。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那双感到强烈不安的手,好像笼中鸟拍打着的翅膀。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想把它们藏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身后,他不敢与别人交流,恐惧和不安永远伴随着他的周围,他甚至不敢走出家门口在小镇里转悠,他已成为典型的畸形人。

小说的作者安德森为了突显出小镇“失落”的氛围,特意设置了暮色和黑暗的背景:这个老师习惯于在黑夜里沉浸于自己的梦中;瓦恩斯堡镇的人们在夜晚将可怜的老师无情地赶走;也只有在夜晚,他那双不安的手才会有片刻的安宁。整个故事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强烈的。但作者安德森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畸形人物的刻画,他对这些人更多的是给予同情和理解。

贯穿于《俄亥俄州的瓦恩斯堡》小说集始终的中心人物乔治·威拉德是瓦恩斯堡《鹰》报的记者。这个尚未被社会习俗腐蚀的年轻人对这名老师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文中提到,只有当乔治在场时,这个老师才不会显得那样腼腆,白天才敢到大街上或者自家门口散步。外表的麻木并不能够抹杀他内心要与人们交往的强烈渴望。当他和乔治交谈时,他总是显得那样的兴奋,以往低沉颤抖的声音变成了尖叫声,连弯曲的身板也挺直了许多。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被放回小溪的鱼儿一样,自己压抑多年的话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乔治。但是,一旦这个年轻人离开后,他又立刻恢复了以前的畸人生活,又开始独自一人沉默不语,不安的手,恐惧的心又都回来了。

小说作者安德森对这些畸人的同情和赞美还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幕,将这名老师比作“爱的传教士”,并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在灯下拾取残落在地上的面包屑时飞舞着的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与詹姆士·乔伊斯的小说集《都柏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顿悟”式描写手法,以其鲜明的形象性,深刻揭示出现代人的孤独与异化这一主题。

安德森属于一战前对美国工业化进程有所关注的一代人,他觉察到大机器工业对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并强烈反对工业化对人性的扭曲。他把现代社会描述成堕落的、耻辱的、让人意志消沉的状况。安德森都力图通过对自身的内省来透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将他所感悟到的现代人的梦想、孤独、胆怯全盘托出,从而形成他对现代社会的独特理解。他塑造了如此多的怪僻形象,目的是引导人们对社会前途、人生真正意义以及人类的命运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勇气、希望、同情和牺牲精神这些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德。

笔者认为,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畸形人物,比如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就是一个典型。9岁的小豆子——程蝶衣被做妓女的母亲活生生切掉右手上那根畸形的指头后,进入戏班学戏,只有师兄小石头——段小楼同情和照顾他。经过一番努力挣扎,他终于念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从此成了“角儿”。在太监张公公的做寿堂上,他与师兄合演的《霸王别姬》唱红了,但当晚张公公派人把他抓去,并将他污辱了。从此他的心灵被扭曲,对小楼的兄弟情也蜕变成同性之爱,觉得自己就是虞姬,小楼就是霸王。当师兄娶了妓女菊仙为妻时,他认为小楼背叛了他,支撑他的只剩下对戏的痴迷,已经分不清是舞台还是人生,理想还是现实。他痛苦不堪,后来还吸食鸦片。文革中造反派的巨大压力导致兄弟间自相残杀,段小楼还当众揭发程蝶衣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令他陷入崩溃的边缘。粉碎“四人帮”以后,两人在分别多年的舞台上最后一次合演《霸王别姬》。程蝶衣唱完最后一句,用自己送给师兄的宝剑自刎,死在师兄的怀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也结束了他的悲剧人生。是社会,时代以及他自己性格上的弱点造成了他的畸形,从而导致后来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董衡撰.美国现代小说风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马库斯·坎利夫.美国的文学[M].美国:美国大使馆文化处.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理解态度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态度决定一切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