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兰夫发展牧区经济思想及其实践

2014-03-18王富强

关键词:乌兰夫启示

王富强

摘 要:牧区经济工作是乌兰夫牧区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领导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牧区经济工作。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的。乌兰夫的牧区经济建设思想是非常全面系统、精辟的。本文对乌兰夫同志的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加以探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K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63-03

按照中共十二大关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将在“七五”计划期间逐步站看的部署和中共十三大所规划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七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改革的重大措施,畜牧业领域的改革全面展开,畜牧业经济的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鉴于牧区生产特点进行畜牧业商品基地建设

80年代后期,为改变全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状况,在全区开展了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984年7月,自治区党委全区牧区工作会议确定,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呼伦贝尔盟的肉、奶基地,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肉牛基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的肉、羊毛基地,伊克昭盟的山羊绒基地和阿拉善盟的驼毛绒基地。据此,1986年,自治区农委、计委制定了《内蒙古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方案》。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旗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业生产优势,全区计划建设养羊基地旗县40个,其中细毛羊基地旗县18个,半细毛羊基地旗县6个,优质粗毛羊基地旗县5个,白绒山羊基地旗县9个,乌珠穆沁肉羊基地旗2个;养牛基地旗县21个,其中商品牛基地旗县13个,奶牛基地旗县8个。1987年,自治区畜牧局发出《关于作好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主要选择在当地领导重视畜牧业,具有一定的商品经济观念和经营管理水平,畜牧业务部门工作得力,技术力量雄厚,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相应条件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畜饲养量的地区。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措施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基地旗县领导一定要把商品畜基地建设列入畜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和盟市畜牧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抓基地建设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草原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大力种草、种灌木,积极扶持发展饲草料加工、贮存,走建设养畜的道路;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中,要把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为农牧民做好系列化服务工作。畜牧部门要将商品基地建设和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和集体统一制

深化牧区改革,必须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党在牧区政策的基石。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要求,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凡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嘎查集体经济组织都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努力去办,以使统一经营优越性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更好的结合起来。1988年9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嘎查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机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在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各地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首先是下大力量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主的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近十年间,乡镇企业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加强双层经营中经济实力,特别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后,采取由苏木、乡镇经营管理站统一代理,把资金存入农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单独立账,由苏木、乡镇政府监督使用,有偿投资的办法。又如草牧场承包使用费,基本上归集体所有,建立“育草基金”,滚动使用,增强了苏木、嘎查在资金使用上“统”的功能。

在推行草牧场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根据需要留出公用设施用地和一定的机动草牧场,作为集体统一组织林业、草业用地或防灾基地、备荒打草场。由国家、集体投资统一建设、围封的大面积草场及其设施包括机井、药浴池、配种站等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实行牧户或联户承包经营,有偿使用,所得收入作为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公益事业。

不断强化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例如苏木、嘎查通过对草牧场行使所有权、使用权的分离,实行有偿承包,不仅通过收取草场使用费加大了集体经济的实力,而且进一步从宏观上搞好管理、协调,找到了新的契机,可以加强对草牧场的生态、产草量、载畜量及牧户经营牲畜等经济活动的调控管理。

三、根据牧区地区特点全面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

1987年3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肯定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认为一抓粮;二抓畜;三抓乡镇企业,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会议认为,抓住这三个重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定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年12月26日至1988年1月3日,自治区党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农村的生产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要求在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粮食自给。这样,就在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农牧林结合,农牧林工协调发展的方针。

由于农牧林结合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林结合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哲里木盟立足于产粮大盟的实际,大搞粮食秸秆转化,把养牛、养羊作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畜牧业规模优势。乌兰察布盟在农牧林结合上调整优化农区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战略,还林还草还牧。巴彦淖尔盟在河套地区广泛推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以草养畜、以牧羊地。呼和浩特和包头市郊区,建设肉、奶类大基地。在实施农牧结合战略中,12个盟市各有特色,出现了农、牧、林三个基础产业大上的新局面。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上下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识。endprint

农牧林结合战略的实施,使广大农村的农牧业相得益彰,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牧业的增长速度,1990年在牧业年度,农区、半农半牧区的牲畜总头数达到3109.05万头,比1985年的2530.89万头增长22.84%,平均年增长4.2%。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7.30亿公斤,比1985年的120.8亿公斤增长61.08%,平均年增长10.0%,比“七五”计划的8.78%,平均增长速度增加了1.22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产值达到39.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85年的29.92亿元增长33.2%,平均年增长5.9%,比“六五”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加0.9个百分点。1990年,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肉类总产量达到41.47万吨,比1985年增长54.79%。农区、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取得的新成果,主要的取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巨大推动力,实施农牧林结合战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根据牧区民族特点理顺生产领域的各种关系

理顺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为了巩固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畜牧业专业化的进程,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坚持实行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统一。

1985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把坚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统一起来的原则。指出:领导工作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型改为服务指导型。还指出:把社会化服务工作跟上去,是牧区经济更加繁荣、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都要把社会化服务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以适应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的需要。

在实践当中,各地在积极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家庭牧场,鼓励牲畜和草场适当集中,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分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在防疫、运销、科技服务专业户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民之间开展有偿服务;健全嘎查(村)一级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统分结合,加强集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苏木、乡镇和旗县市建立畜牧业综合服务站或综合服务中心,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上,开展有偿的社会化服务。

理顺生产与经营的关系。1988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指出的:“坚持了一个思想,就是坚持用商品经济的观念来指导畜牧业生产,也就是说,要把我区的畜牧业生产同全国这样一个大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动畜牧业向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把生产与经营的结合,作为发展畜牧业商品经济的重要环节。市场和价格的进一步放开,从根本上解决价格和价值背离的问题。这对于长期以来被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所严重束缚的畜牧业,必定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增强农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各级干部组织领导商品经济的能力,使畜牧业生产尽快沿着商品经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坚持处理好上述关系,进一步理顺了畜牧业生产领域诸多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经济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商品化畜牧业的发展。

五、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

1979年,全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养畜的目标,要求大搞草原建设,解决好牲畜的吃、喝、住的问题,通过建设使每个畜群都有一个出可放牧、退可舍饲的“根据地”。进而又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转变。

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市畜牧生产经营制度的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付诸实施是在这个时期。1985年8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牧区工作会议上,通过对牧区工作的再认识,提出从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过度的决策。自治区党委《1986年全区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要抓好畜牧业基础建设,引导群众走建设养畜道路,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防灾。”

防灾基地建设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分三批把占全区85%的草场、69%的牲畜纳入防灾基地建设项目的范畴,通过建设,逐步使畜牧业生产从被动抗灾走上主动防灾的轨道。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因靠天养畜所导致的牲畜发展的不稳定状态,畜牧业开始走出被动抗灾的误区。

这个时期,38个防灾基地建设旗市总计投资2.01亿元,其中牧民自筹1.14亿元,占56.59%。基地建设累计围栏草库伦120.83万公顷,人工种草16.94万公顷,改良草场43.8万公顷,建立饲草料基地7313.33万公顷,打井1.75万眼,建立饲草饲料加工点2342处,购置打草贮草加工机械9918台套,建立青贮窖、氨化池7732座,新建棚圈1.92万座,扶持各类专业户1270户。

防灾基地建设,试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1990年,38个基地旗市打贮草41亿公斤,资产饲料1.4亿公斤,比建设前的1986年分别提高86%和60%;畜均贮草177公斤,备料6.1公斤,分别比建设前提高77%和44%新增饲草饲料加工能力4亿公斤,99%的饲料和20%的饲草得到科学加工利用;棚圈化程度由80%提高到90%,特别是棚圈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使300万头牲畜结束了爬冰卧雪的历史。38个旗市防灾基地建设的成功,也促使全区畜牧业的发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起伏波动的局面,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1987~1990年,全区牲畜总头数连年增长,第一次实现从4000万到5000的跨越。

六、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对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今后开展牧区各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牧区与农区有很大差别,畜牧经济与农业经济又不一样。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牧区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经济特点,任何忽视或无视牧区特点,照搬照套其它地区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乌兰夫之所能成功领导牧区工作,把牧区从极端落后的状况下逐渐恢复和发展,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制定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这一点是决不能忽略的,只有从牧区实际出发,制定和采取符合牧区特点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我们才能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才能更好地建设牧区。领导牧区工作,必须要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数民族牧业区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文化都比其他地区相对滞后。因此,领导牧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制定符合牧区实际的方针政策来推动牧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如乌兰夫所说,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忘记这一目的,忽视这一重要环节,一切工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力有了发展,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各民族间的经济上的差距才能缩小,各种民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牧区社会稳定才能真正实现。目前,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新任务,并围绕“三农”、“三牧”问题制定出台了很多有益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建设实践中,需要切实、有效地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并围绕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广大牧区群众生活水平这一主题,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的力度,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领导牧区工作,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乌兰夫一贯的工作作风,也是乌兰夫成功领导牧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领导牧区工作,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且比领导其他地区复杂的多,即使今天我们有六十多年的建设经历,内蒙古牧区也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如何做好牧区工作、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牧区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而且,在新的实践中又在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矛盾,呈现出发展阶段上的很多新特点。因此,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吸收有益的经验,纠正失误的教训,是我们继续推进牧区各项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乌兰夫文选: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乌兰夫文选: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3〕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乌兰夫论牧区工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乌兰夫启示
历史的丰碑 艺术的佳作
乌兰夫:“蒙古王”单刀赴会解决一个共和国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奖第五届、第六届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