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可有效防治癫病
2014-03-18蔡晓刚
蔡晓刚
说起中医癫病,许多人望文生义,以为是西医的癫痫病。其实这是两码事。中医癫病是一种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语无伦次,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主证,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等症状的精神失常性疾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更年期神经病等。其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病情的轻重和反复发作常与情志有关。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及平素性格内向、近期有情志内伤史者。癫病容易与郁病、痴呆等混淆,应予鉴别,还应排除囚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原因导致的精神失常。
我们的祖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癫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如《灵枢·癫狂》中有“得之忧饥”“大怒”“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了其为情志因素致病。《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
癫证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统领魂魄意志;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由于七情内伤致使气滞、痰结、血瘀,或先天遗传致虚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机逆乱,殃及脑神异常而发为该病。治宜理气解郁、畅达神机。中医采用针灸治疗此病,多可取得较好疗效。
针灸主穴取人中、百会、四关、内关、三阴交等。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等痰气郁结证重者,加丰隆;神志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量少,舌色淡,脉细无力的心脾两虚者,加足三里。
方中人中为督脉、手足阴阳之合穴,为十三鬼穴之一,具有通督阳、醒脑开窍之功,是治癫狂症的特效穴。百会穴在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针刺二穴可调衡阴阳,平肝熄风,填精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四关穴即合谷、太冲。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调气;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腑一脏,一升一降,上下相配、阴阳相配,能够使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用以调和气血,阴阳得以相宜;与足三里合用以补益心脾,加丰隆能豁痰化湿宁神志。诸穴协调,再配合平时生活调摄、精神安慰及必要的安全护理,可收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