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剂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改革实践
2014-03-18朱昭玲
朱昭玲
(潮州卫生学校,广东 潮州 521000)
中职药剂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改革实践
朱昭玲
(潮州卫生学校,广东 潮州 521000)
针对现行2011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中设置有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药品分析综合技能训练及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却没有配套教材的问题,以充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教特色,体现“项目为载体、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思路,对中职药剂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药剂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教学
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并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导下,中等职业教育掀起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中等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岗位工作能力。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了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外,重点在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评价模式。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更应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性,突出知识的必需性和实用性,注重实践教学满足相应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1 改革课程的确定
专业实践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中职药剂专业的药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缺陷: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较难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各专业实验教学分开进行,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岗位工作能力;现行药剂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有关项目操作流程未能对接工作岗位需求,实验实训的传统组织形式容易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脱节,这些都不利于引导学生将已有的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
现行2011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中的课程设置虽然按药剂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药品分析综合技能训练及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等课程,但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这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校药剂专业的课程改革就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开始。
2 课程改革的实践
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流派有工作任务说、工作过程(适应/设计)说及项目课程。在我校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药剂专业主干课程教师与医院、企业的工作骨干合作,共同研究药剂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相应岗位工作内容,最终确定采用“项目课程”来编写校本《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药品分析综合技能训练》及《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等理实一体化工作页。
2.1 改革思路
本工作页实践项目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通过校企(院)合作共同制订的,各实践项目均包括实验前准备、学习目标、实训任务、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及实验评价5部分。遵循理论知识“够用、实用”,技能“必需、规范”原则,充分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体现“项目为载体、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思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针对性,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动手、思考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体现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的教学方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1]。现以两项实训模块为例来介绍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过程。
模块一: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制备与质量分析。该项目模块可分为4项工作任务:学会制备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从4种待检片粉中鉴别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检查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崩解时限及溶出度;采用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模块二:口服补液盐散(Ⅱ)的制备与质量分析。该项目模块分成3项工作任务:对纯化水进行质量分析;制备口服补液盐散(Ⅱ),并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对口服补液盐散(Ⅱ)进行质量分析。
每一项工作任务又可进一步设计成若干子任务,如“模块一的第二项任务”可设计成4个子任务:通过抽签,各组按抽签结果自选仪器,配制相应化学试剂,供6组学生使用;每组发放4种检品,包括甲氧苄啶片粉、磺胺嘧啶片粉、磺胺甲恶唑片粉及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粉,从中鉴别出哪一份检品是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粉;各组展开竞赛,看哪个组能最快鉴别出对方组给出的检品;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并完成评价表。
本课程还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分组工作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改革教学内容,体现综合性
(1)综合药剂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主干课程的重点知识与主要操作技能,包括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制剂的生产、药品的临床应用、药品的质量分析等知识。
(2)综合各剂型的生产方法。在本课程的各项实训模块中融入药品不同剂型的生产及质量分析内容,包括口服液、散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注射液、粉针剂等剂型。
(3)综合各种分析方法。除了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分析法外,还在各项目模块中融入旋光法、折光法、电位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法。
(4)综合各种分析对象。除了常见的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的分析外,本课程还加入实验用水(如纯化水、注射用水),常用溶剂(如乙醇、乙醚)及常用辅料(如淀粉、硬脂酸镁)等的质量分析。
(5)综合各种生产设备及分析仪器的使用。以上两项实训模块为例,包括电子天平、恒温鼓风干燥器、旋转式压片机、片剂崩解仪、智能溶出试验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旋光仪、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
2.4 改善教学环境,体现校企合作
项目教学的实施必须以理实一体化教室作为硬件支撑。我校作为市卫生职教集团的龙头单位,与职教集团其他成员单位(医院、医药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设药剂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已建成模拟药房、模拟药检室、模拟药物制剂室及一批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为本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除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外,我们还与相关医院、企业协商,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操作规程、生产过程记录表、检验原始记录表及药品检验报告书等为蓝本,修改完成相应实训项目的实验报告,使实践教学内容、有关项目操作流程更好地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以利于学生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
2.5 改革教学形式,突显个人自主性
实训分小班教学,将每班学生再分成6个小组,每次的组员均不同,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用扑克牌随机抽牌的方式分组。以每组5人为例,洗牌后在课堂结束前抽牌,抽取两副不同扑克牌中的数字1~6各5张,抽到同样数字扑克牌的学生为一组,再由教师确定组长,例如指定由抽到红桃的学生做组长,而当5人中有两张红桃时,再确定由哪一副扑克牌的红桃做组长,而组长应在下次课上课前按实验要求组织本组学生分工完成准备工作,还要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对该次实验进行总结,向其他组介绍实验成功的方法与技巧,或者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每一次实训都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操作过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实训过程中可以确定每组的某位学生(如抽到黑桃的学生)为观察员,观察邻组学生的操作,最后由该学生对其操作进行点评;课堂上的问题回答也可由教师随机确定,如由每一组抽到方块的学生回答。
2.6 改革评价模式,体现评价多样化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课间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实验报告及操作技能考核4项内容。其中操作技能考核的评分标准是由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时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完善评分标准。笔者认为,考核评价不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综合实践能力,重点还在于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动手能力。
以模块一的任务“从4种待检片粉中鉴别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为例来介绍评价模式的实施。第一项实训任务要求各组按抽签结果列举出完成该项任务(如配制稀硫酸300 ml,分装,供6组使用)所需的实验用品(试剂及仪器),然后凭清单向教师领取相应物品,若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少了部分实验用品,可以申请补领,但是补领得越多扣分越多,同时完成任务用时最短的小组该项分数最高。这种评价方式以比赛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列举实验用品需要全面思考,细致到胶头滴管、药勺、称量纸、标签及玻璃棒等)。第二项鉴别任务如何完成,各组可以自由发挥,对鉴别方法的选择及操作顺序、实验现象的判断由各组讨论决定,同样最快鉴别出待检样品的小组该项分数最高。经过一系列鉴别操作,各组得出结论后开始第三项任务,由第一组挑选本组一份检品给第二组,以此类推,每组得到一份检品后,就开始比赛哪个组最快鉴别出该检品是何种片粉,同样根据鉴别速度依次给出分数。然后由最快的小组派代表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技巧,教师只进行适当点评。这样,既反馈了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理念及“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最后由教师填写小组课间评价表,学生填写组内成员相互评价表。
3 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
综合实训课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将各专业主干课程的重点知识及主要技能以工作引领、项目教学的形式融会贯通,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又能体现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切实培养了岗位工作能力。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更贴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1]杨兰芹,徐新.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施[J].新校园:学习版,2012(6):21.
G420
A
1671-1246(2014)05-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