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效果观察
2014-03-18王锦华韩威威陈强方兴谢增华谢朝艳谢平坤汪东良
王锦华,韩威威,陈强,方兴,谢增华,谢朝艳,谢平坤,汪东良
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效果观察
王锦华,韩威威,陈强,方兴,谢增华,谢朝艳,谢平坤,汪东良
目的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注射丹参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疗效及A 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0.05)。结论丁苯肽具有促进软脑膜侧支循环的作用,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关键词】脑梗塞;丁苯肽;软脑膜;侧支循环死
大面积脑梗死占缺血性脑梗死的10%~20%[1],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渗透治疗、诱导高血压治疗及脑叶切除术等,治疗病死率可达80%[2]。尽管脑叶切除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往往遗留严重功能障碍。有研究显示,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研究可能是大面积脑梗死治疗的新途径。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增加缺血区灌注,缩小脑梗死面积,同时保护线粒体功能,恢复能量代谢,丁苯肽可能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有较大帮助。本研究拟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同时进行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证实为梗死范围波及2个脑叶及以上或梗死灶直径≥3 cm的大面积脑梗死;排除脑肿瘤、脑出血、感染及自生免疫性疾病者。将4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治疗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0~78岁,中位年龄67岁。常规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2~80岁,中位年龄68岁。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丹参针20m 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根据病情辅以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依达拉奉针抗自由基,吡拉西坦针、胞磷胆碱钠针等营养神经,以及降压、降糖和降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2粒/次,3次/d,连续口服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疗效评价标准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NIHSS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恢复正常;明显进步,NIHS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肌力恢复至4级;进步:NIHSS减少18%~45%,肌力恢复2~3级;无变化或恶化,NIHSS减少<17%,或增加≥18%,肌力无明显改善。计算两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明显进步+进步)。同时将两组治疗前后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并进行比较[4]。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效或恶化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无效或恶化8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80,P<0.05)。
2.2 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4.55±2.12)分,治疗后为(9.85±1.46)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5.00±2.34)分,治疗后为(11.85±1.81)分;两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7、4.76,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P<0.05)。
2.3 治疗前后ASPECTS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ASPECTS评分为(6.85±0.99)分,治疗后为(8.85±0.81)分;对照组治疗前为(6.70±1.13)分,治疗后为(7.20±1.40)分;两组内治疗前后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9、3.24,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P<0.05)。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系统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完全性闭塞所致的脑梗死。国外学者将梗死直径≥4.0 cm或梗塞面积波及两个脑叶以上的梗塞称为大面积脑梗死。也有人认为不论梗塞灶居单叶、多叶,只要其梗塞面积>20 cm2或大于同侧半球的2/3即为大面积脑梗死[5]。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标准为大脑半球的3/5(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前4/5(大脑前
中动脉供血区)的梗塞。大面积脑梗死由于脑组织受损严重,一般预后相对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大面积脑梗死因缺血累及病灶、脑组织灌注不足,现有的治疗手段如溶栓及支架治疗等,因适应证原因难以使用。单纯脱水对恢复病灶的血液灌注没有效果,而脑保护如抗自由基药物等又往往难以到达病灶深部,故目前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段十分有限。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足够的脑血流供应、降低颅内压并预防脑疝形成[6]。目前对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灌注可通过恢复病灶血供和尽快建立较好的侧支循环代谢等途径来实现,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后遗症状就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7]。故提高梗死病灶周围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成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新途径。
丁苯酞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丁苯肽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8];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的重建和血流量[9],使梗死病灶周围微血管数量明显增多,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还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ASPECT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丁苯肽胶囊促进软脑膜微循环的重建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这与国内曲辉报道中按照ASPECT评分对CT灌注的改善是符合[10]。
综上所述,丁苯肽可改善脑梗死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Palest ran D,Frontera JA,M ayer SA.Treatment of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CurrNeruolNeurosciRep,2005,5(6):494-502.
[2]Subramaniam S.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ogist,2005,11(3):150-160.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4]Barber PA,Demchuk AM,Zhang J,et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 in predicting outcom e of hyperacu te stoke befo re thrombolytic therapy[J].Lancet,2000,355 (9216):1670-1674.
[5]高见,师养宏.大面积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2(16):2006.
[6]李国前,蔡俊颖,杨小霞,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6):536-537.
[7]Martins LM,Kaufmann SH.M ammalian caspase:structure,activation,substrates, and functionsduring apoptosis[J].Annul Revbiochem,1999,68:383.
[8]熊杰,冯亦璞.丁基苯肽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9]施晓耕,黄如训,刘春岭,等.丁苯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试验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36-938.
[10]曲辉,张长青,董可辉.应用ASPECTS评价影响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相关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08,14(13):2217-2219.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6.050
R743.33
A
1671-0800(2014)06-0732-02
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011B30)
315800 宁波,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汪东良,Email:doctorw dl@126.com